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绘画 文/李沐峰

        作者:李沐峰2012-09-05 10:50:05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近百年来的人类意识进程发展,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体现,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种种的新的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的体现称作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一词只是从时间上的一种笼统的称呼,就像人们把“文艺复兴”以来至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时间统称为“现代主义”一样;人们把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的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总体现象概括地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这一时期,人们在哲学、艺术、建筑设计、装饰艺术、广告设计乃至家居设计中涌现出的理念和现象给予了一个理论上的概括,其目的是区别和标识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们的社会意识和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之处。

         “后现代主义”起初出现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后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确下定义的一种宽泛的概念。他们反对以特定的方式来继承固有或既定的理论。目前,在哲学、文学、艺术批评、绘画、心理分析学和建筑等学科领域,都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由于它是多重学科和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笼统而精辟的解释是无法概括的。本文着重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用一个画者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形式的体会,谈谈对“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绘画现象和特点的一点感悟。

        按照“后现代主义”者的共同理解。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开始,经“启蒙运动”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这个过程,共同构成了“现代世界”,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迅猛发展的过程。在理性和启蒙的精神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发展。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种被他们称作为一种“后工业时代”,也就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时代。随着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的理论的诞生和信息的快速的传递,这在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对时间、空间和宏观、微观概念的极速转换也产生了新的心理感应。这种心理感应的变化,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的文化和哲学等领域里的一系列的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根本性的变化表明人类历史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在文化形态上被人们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一方面要与现代意识和艺术风格的区分,从旧的限制和至酷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另一方面说明“后现代主义”被理解为“高度的现代”,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新的发展,是用新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意识去克服理性主义和逻辑思维方式的冰冷的缺陷,呼唤一种新的范畴、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认识“后现代主义”是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新?它是否标示着人类意识进程和文明发展中的有一次高峰?这对我们认识当今这个世界和认识自我,有着一种全新的意义。它让人们认识到对价值认识的相对性和多元性。在“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中,由于当下社会科学的急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时、空,微观、宏观现象在人们心理感应中的极速转换和记忆中的闪现显像、重叠的相互作用。这种急速的心理感应和记忆中闪现显像、重叠的相互作用的现状,大大的超越了本来理解中的固化的框架;因此,人们现在的理解过程就是对自己的心里和对自己的视界产生了无比空前的超越。使得人们从本质上把握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的界限,使人们从绝对的理性束缚中摆脱出来,从而使人们在认识上寻求一种突破与创新。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强调观者心里、感情的参与性。前面提到的信息社会的时、空,微观和宏观在人们心理感应的急速转换,当下作品的存在也应超越人们心里急速转换的时、空的限制,作品所体现的审美意义应属于超越时、空限制的永恒性的现在。让站在作品面前的观众,在对作品的感受中产生自己的个性的审美认识,使他们站在作品面前的此时此刻的刹那间的心态在与作品的“视界融合”的时候,同时产生心理互动,力图打破作者的自我封闭的叙事系统,为观者心理、情绪和境界的升华等各个层面的多元的感受提供可行性,最终为观众创造出更为广泛的审美与空间。


        * * * * * *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主张,首先是反对中心性、真理性的观念,坚持不确定性的主张。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的呈现中,解构主义最好的诠释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要做到对后现代主义的解析和透彻的认识,前提就是深刻地领悟解构主义的涵义。解构主义的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在探索中形成的比较显突的理论之一。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的广义的概念中演化出来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的方法,它的目的性是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的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解构的目的是揭示多层面的意义。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方法:从批判对象的理论中抽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它进行剖解、批判和分析,通过自己的意识来建立对事物真理性的认知;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反中心论、反权威、反二元对抗的观点,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曾经都影响过许多的理论家们。

            针对现代性的问题,德里达提出了解构主义论说:现代主义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它的最大的卓越的成就是创造了人们为了改进自己的境况而努力的思想方式。解构主义最有效的方法的根本,就是牢牢地把握现代主义的核心精神,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性的继承。也是人类可以不断创新的推动力。后现代主义只是继承现代主义方案的一种表现,是人类意识进程发展的又一次提高和进步。    

        解构主义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就是打破在创作中的单一、冰冷的理性思维的习惯和人们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民族性的心里接受习惯,是打破那种固化的心里习惯和接受形式;然后,再创作出符合当代人们心里的更为合理的艺术形式。解构主义批判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的批判,是用现代主义的形式去重构各种既有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由否定传统理论形式产生新的意义,主要是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的意识里的支离破碎和形式中的不确感性。

        解构的词义,它是对恒定意义的秩序和中心整体性的结构而言的,目的是扰乱固化的结构思想,扰乱观众心中固有的对作品的对应的心里模式,导致观众反射出要去更深的各个层面的平面思维状态,拆解观众对结构中心和画面主题的统一性、中心性与整体性的绝对服从,使得局部扩大的意义得到重视,利用扩大的开放式的结构来抵消自我封闭的中心结构。在对中心结构的拆解中,突显作品给人带来的由于局部结构的刺激而反射出的全部意义。

        解构主义并不会走进唯心是论的境地,它只是对作品媒介还原真实在场的可能性表示怀疑。“后现代主义倾向将观众从梦幻般的故事情节里拽出来或阻止他们进入故事的梦境中去,使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观赏作品的独立的人,而并非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解构主义的拆解中让观众麻木的感觉在场的幻觉与憧憬变为泡影“。


        * * * * *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及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的出现,说明了科学的理论也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提高的,也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的发展、前进和提高的,过去的科学的理论未必能完全解释人类的未来,在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显示出了现代主义的理论的动摇。对这种动摇的颠覆,恰恰也就引起了后现代主义的崛起。

        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应当有与之发展的相应的文化形态和这个文化形态所呈现出的文化风格。从上个世纪的中叶人类进入了高度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社会的时代。“相对论”和“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不仅仅是人类从科学的角度对自然的从新认识。这种相对的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会有着不同与古人的意识的反应,同时也会产生新的不同于古人的心里感应。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快速的传递,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概念在人们意识中的急速转换,在人们的意识及心里感应上也形成了新的不同于已往任何时期的心里形态,因而人们在面对当代新的生活与艺术创作时必然要有一种理论的反省。

        后现代主义在人类的反省中,看到了理性主义的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甚至还重新导致了人的异化,扼杀了人的最浓烈的心理活动,忽视了人的情感和道德的境界。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在反对封建神学、解放思想方面有过卓越的贡献;但对我们发展到今天的社会意识而言,理性主义的总体化或整体性,又重新产生了新的禁锢和对人的意识形态的压迫感。

        后现代主义在文艺创作风格上不是一个具体、单一的风格。很难以“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来规范和概括其艺术的创作,也不因为作品的时代而界定为“后现代主义”。目前,对于现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还是现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也没用相应具体的定论。这是一个跨学科、跨创作媒体的大的环境。在文学、绘画、设计、建筑和电影等诸多的艺术表现门类中,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内进行着后现代主义对于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的具有颠覆性和新思维的艺术表述。令他们的艺术表述的风格很难一致,要概述各创作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的境况,这也就很难用某种单一的概述来表达他们了。


        * * * * * *


        自文艺复兴以来,经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到后来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人类的绘画艺术史也随着人类的现代主义的意识进程的发展,进而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时期。在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等画家们提出的“绘画摆脱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奠定了现代主义的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他们颇有表现力的作品,风格狂野,艺术作品从内在到形式的夸张和变形,标志着现代主义进入了一个自我确立的阶段。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艺术家们,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虽然是现代主义的逆动,但它与现代主义是截然分不开的。在继承和发展现代主义的同时,它又与传统艺术背道而驰。挑战现代主义的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这本身就说明了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的意识进程伴随着时间推移也会随之而发展的。艺术不断发展的进程,是人类意识发展进程的某一个方面的具体的体现形式。“后现代主义”的现象时对当今艺术所呈现的现象做了最真实的表述,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世界里强调个体存在,反本质、反规律、反统一性、不确定性,破坏了一切传统的审美标准,消除“中心”论,将艺术扩大到多元的范畴。今天我们看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它主要表现在对以往的艺术观念及艺术形式的颠覆性。

        波普艺术的出现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始。它提倡艺术回到大众中去,它有着和已往的不同形式的表现,集合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法国的“新具象”艺术史一种;它通过一定的媒介和行为,在对现实不断批判的同时也反省自己的内在的成分。未来主义、新达达主义又是另外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

        继波普艺术之后的“视觉派”(光效应)艺术家们,强调绘画与视觉对各种图案的感应能力;大色域绘画的“锋刃画”是非绘画性抽象艺术的一个分支;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先锋派”艺术,是从“抽象表现派”中衍生出来的无主题绘画,在强调视觉感官刺激的同时,它打破了一般的绘画技巧的范畴,使画面保持绝对的连续性、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还有称之为“超级现实主义”亦照相现实主义的绘画,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绘画(此种绘画风格对中国颇有影响,以致达到泛滥的程度,人们在内心里嘲笑的称之为“数码”写实主义),它凸显出了与“现代派”中的抽象表现主义截然不同的风格。

        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在英国绘画大师弗洛伊德的“表现派”艺术也称之为“精神写实主义”的绘画中,又看到了一种既传承历史又有独特精神的全新的艺术风貌。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到现在的“表现派”绘画艺术,它给了世人一个很好的解释。后现代主义绘画所倡导的艺术的大众化和艺术的通俗化,绝非是要把艺术平庸化的;它只是要把艺术与整体人类民众的心里形成一种共震。是要把艺术回归到整个人类民众心灵的土壤中去,这本身就复合了艺术最原始的本性。弗洛伊德的“表现派”(精神写实主义)作品,它让人们站在他的作品前,睁着眼看到的是肉体与强烈地精神面貌的体现;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有着血肉之躯和强烈精神的灵魂。让观者站在五彩缤纷色彩的画面前,你再也感受不到色彩的存在了。作品充分的体现出其内在的不同层面的深邃的精神境界。追述作品内在的精神境界,是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巅峰所呈现出的艺术生命里的永恒性的主题,也是历来艺术家为之奋斗毕生追求的目的所在。艺术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其目的就是艺术要与整个人类民众的最本性的心里产生共震,也就是把艺术回归到人们最本质的心里层面里去。

        后现代主义的绘画向人们说明了:时代的艺术家所表现的应是自己时代意识形态里体现出的最高、最神圣同时又是最本真的精神层面的境界。它是超越一切政体建构意识的,是独立的,不是任何东西的附庸,是独立体现人的天生的自然情性中,那种永不停息追求与渴望的情怀和精神境界的。在思想上永远是追求人的生命的更高的层次的。


                       * * * * * *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表述的本真性,扩大对描绘的对象主要要表述的地方。打破对坏境、景观的自然的视觉习惯,放大艺术家对物象的心理表现,从而使得观众的思维和心理空间能动为扩大对所看到的画面物象的感受,透过这种强烈地感受,让人们在作品中满足了对文明、对自然乃至对梦幻的追想。面对这些有着强烈本我观念的艺术品,它的创作者和欣赏着都没有一种单一的、绝对的答案或标准。当作者与艺术完成品的情感脱离后,作者、观众、展场与环境都成了艺术作品的参与者,这样就使得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变的互动和多样性了。

        在作品的表述形式上后现代主义由于颠覆了现代主义创作的理性的单一性和主题性。它所体现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扩大本我意识的多元性的艺术形式。充分利用潜意识的象征性符号,让观众更为深刻地发挥自己的本我意识,从而使观众和作品能动的成为更深层次的互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并非没有技巧,也并非没有深度。但,在近百年、上百种的艺形形色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也不排除着一些平庸之作。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呈现的是一个可多角联想的物象、坏境和情境,作者在这些表述的物象上不加特定的社会定位,而是由观众透过作品在扩大的本我意识的感受中,根据自己的情感心理,自己去给作品所呈现的情境,在心里寻找作品的定位。作品所呈现的物象是好是坏由自己的情境、你的境界和你的心里感受自己去加以定位。

        自启蒙运动以后,自然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的势态,而人文科学的发展相比之下显得相形见绌。人们用实证性的逻辑的方式,以单一的思维去裁定所有差异的现象和人的内心的意识,这种现代人的表述显得极其的冰冷。“后现代主义”不在把故事的完美情节、逻辑缜密的场景、封闭的画面构成、精细的表面描绘,看做是自己的终极目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更倾向于打破求同的模式,而强调异质多重的本质,即多元式的情境的异质。从单一的纯理性的画面表现,转到观众接受的潜意识和心里各个层面都能引出的多元化的感受,不再强调画面的主题性和故事性,从而使得观众内心的各个层面产生对对作品全方位的心里意识和情感心理的更为宽泛的共鸣。

        由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和哲学思潮的不断更新,“后现代主义”在审美意识的表达上也随之崛起,在艺术意向的表达上也有着新层次的追求。

        现代主义单一的、冰冷的思维表现形式,它只是体现了人们的思维和逻辑的理念。另一方面过度的宣扬所谓的高雅艺术的模式,这就把艺术封闭在了一种僵化的状态里,使这种所谓的“高雅”沦落为只是少数的僵而不死的人的手中的“玩物”了,这样就让艺术丧失了最为广泛的公众的沟通和整体人类内心的共震了,使得艺术不能与整体的大众产生共鸣。面对这些针对现代主义审美意识问题,后现代主义显示出了具有变化性的几个方面:

        1、 打破所谓高雅艺术与适应大众心理的俗文化的界限,并揭露所谓高雅艺术的伪善。

        2、 鼓励和不拒绝,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手法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杂揉、并置和拼贴中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

        3、 面对现代主义的文化的枯竭,淡化理性思维所具有的逻辑情节性的所谓的主题性创作。

        “后现代主义”在与现代主义只满足于视觉感官的理性的思维编织的创作的斗争中,显突的强调了“人”作为生物体的本真的冲动,对现代主义理性生活经验有着绝好的冲击作用。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最本真的的宣泄,让人的心理突破了理性思维的障碍,把观众的内心还原到那最真实的本我中。后现代主义在反对现代主义创作的理性与主题构成性的表述上,强调为一种是“回归视觉”的美学观。这种回归的“视觉”意味着人们重新回归到一种感性的审美意识中去,让所谓的深邃的理性和规范的构成渐渐地淡出人们的意识的层面。更重视作品给人的冲击力,用精致、简练的对比性,个观众带来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

        这就显示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些特征:把传统的繁琐与现代的单一、现代与古典、抽象与细致巧妙的柔和成一体,从而在这种柔和之中,展现出了创作的另一层新意。


                        * * * * * *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自然而然的要反叛现代主义的纯理性、主题性的以及其它的表现形式。强调人的最本真的生命在作者、作品和观众的互动中,唤醒和还原人的心理内在的最真实的本我。充分体现了作品中的人性化和自由化的创作。这是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中所体现的第一个特征

        其二、从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强调人性在经验、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推崇文化内涵,反对苍白、平庸的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个性化创作。

        还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在强调人类历史文脉的同时;将追随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作出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融为一体的大众文化。

        再者、用非传统的混合、扩大等艺术手法,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代替陈直不识的清晰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形成了比较宽泛、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一改现代主义的在描绘中情节的逻辑的合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高情感的心里冲动,摒弃现代主义的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在表现的方法上遵循人性中的“本真”的主导作用,强化了作品中的时、空,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性。延续性和急速转换性,历史与现实的相互的渗透性,显示出了强烈的个性化、扩张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在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中,在统一性与延续性的相互渗透中,娓婉的通过意象及隐喻的形式将历史的文脉传递给人们。


                        * * * * * *


        后现代主义最根本的起源是来自现代主义的内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一种逆动,它一改让人们感到厌倦的冰冷、呆板的逻辑性,充分让人的“本真”的自我得以彻底地宣泄,让人的高情感和人性中的强烈的渴望得以表述。

        后现代主义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同时,把自己和现代主义的关系看作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物极必反的结果,是现代主义在发展中的继续和强化,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发展。

        在后现代主义的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和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中,让人们感受到了多元化、扩大化的“本真”的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不同寻常的魅力。从作品的表现的力度上来讲,这些作品在体现内涵的精神境界的层面方面,有一些作品、风格看起来似乎有些“稍显单薄”。但,恰恰是这“稍显单薄”的作品、风格里,让人们感到其其中孕育着一种辉煌的未来。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最显著的革新。它标识出人类意识进程的发展和文明的又一次高峰,对人类认识世界和从新认识自我有着一种全新的意义,从而使得人们认识到价值认识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作为现代主义的逆动和理性主义和逻辑性的反叛,它显示出了将成为打破旧的固有的程式和撬动人类未来的最有力的杠杆。


                       * * * * * *


        期望在未来的世界类型潮流中真正的看到属于当代的,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2012年 07月截稿于安徽明光。



        责任编辑:杨小薇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