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传统之化境——村人 殷南柱读丁德源作品感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1-08-17 16:10:20 来源:网络
        传统之化境——村人 殷南柱读丁德源作品感
        丁德源先生,是一位很好的继承了中国画传统风格,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技法的画家。丁德源先生的笔墨语言,总能给予人耳目一新之感。在丁德源先生的作品中,读者能感受到新生命的繁衍和创造。即便是常见的、古老的、耳熟能详的客体,丁德源先生赋予了该客体精、气、神,也就是谓之灵魂的核心。

        丁德源先生是一位心灵有所追求,并且沉迷于对中国画有着如依附于自己肉体般的执着与亲切感的画家。其人生阅读,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有着其对中国独特的感受。其独具的匠心,乃出自于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在创作的规律中超越规律,在打破规律的同时,创造属于只有丁德源先生自己的规律,这便是个性语言。这一点,在诸多画家中,是少见的。

        阅读丁德源先生的作品,在给予视觉娱乐的同时,能使阅读者本身,通过自己的视线,寻找到属于阅读者自己的需要的精神和思想。譬如,丁德源先生的作品当中,所凸显的随意、自由、灵变、矛盾、统一。首先就以其少见的新颖吸引读者,日常平淡的审美趣味,忽然有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静心而思,突然,而不突兀。一幅作品,丁德源先生的处理,是有别于常态常规手段的。随意的分割、冲破、打碎,再抽象组合。从作品之中,能阅读到画家自身的感情,大自然的细微巧妙的变化。画既有开阖虚实、疏密浓淡、分章布白、此呼彼应、气韵生动、造型准确、章法严谨。在画家的笔墨之中,阅读者能体验到属于阅读者自己寄托的感情、需要的感情,难能可贵的是阅读者向往的感情。

        这样的作品,才说得上具备了魂。

        凡阅读过丁德源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其绘画技法之中,中西融合,互争互让,各为补充。艺术本无国界。西方画家能吸取黄宾虹的积线成面,以积点成面的中国画技法,中国画同样就能吸取西方绘画中的面与光的原理。我国前辈画家中,如林枫眠,吸取西方绘画的色条来处理和丰富中国画技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徐悲鸿将西方绘画中的素描运用到中国画中来,同样获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将西方绘画中的色块、色点融入到中国画中的墨块、墨线中有何不可呢?丁德源先生为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丁德源先生将色点冲破墨块,又将墨点化入色块中,这种线破面、墨融色、白与黑、层层积叠渗破,相互组合,呈现出复杂的墨象与色差,给画面带来了强烈的颤动;丁德源先生用在城市山水画中的技法就是由此而来。选择画城市山水画,本身就是一个大难题。大凡画画的都知道,新城市的表现,极其单一,且机械无变化,笔墨语要表达现代都市山水,其驾驭之法,实在难寻。而丁德源先生,多年来,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艰难的探求与创造。于大难题之中寻到了轻松与漫散。丁德源先生有极其深厚的造型基础和色彩表现技法。中西合璧、抽象写实。这对于一个以色彩见长的山水画家来说,城市山水画是丁德源先生在难题中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并且日渐超凡脱俗。

        丁德源先生用来表现高楼大厦的大写意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自由地建造搭架,灵活地处理色与墨的结合,积墨泼墨又与色彩光白相承,粗看似乱,细看又笔笔清疏分明。泼彩水气、泼墨淋漓,不失其精神;在用彩、用墨、用笔、用白上不失传统之墨象与墨法原理。在丁德源先生画面中时常出现传统笔墨中的偶然,这种偶然是笔误?是墨误?应该说是自由。绘画绝佳之处,往往是误中得来,即笔误,得意处之笔;墨误,得墨外之墨。意外之笔墨掺和着意外之色。如此丰富的色墨有机地组合,不机械,不造作。因为在这色墨组合的面中,丁德源先生用白用得恰到好处。在丁德源先生的画面中。最难处理的也是丁德源先生处理得最好的,是留白。在丁德源先生画中的白。即是丁德源先生画的生命,是画的灵魂。在丁德源先生画中起到生与死作用的留白,与丁德源先生画中的大意笔的墨块,有着绝对的矛盾,在色与墨线之间,又产生着道不明的矛盾,这就是丁德源先生的高明之处。因为在这大小矛盾中,丁德源先生求得了统一,这就使丁德源先生在画中获得了恣肆奇崛效果。用来统一矛盾的符号与散谈之墨,渗透块与面之间,又产生了纵横淋漓之感,层层堆积的墨色古朴凝厚冷与暖的色彩,散与聚的墨点,又显得生涩。对墨与色,点线面的融合中,展示了丁德源先生的创造性。

        丁德源笔下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又是另一片天地。丁德源先生往往是抓住几个大的块面来确定画面的主题。而大手笔的块面。又用流畅的线条进行细部的勾勒,就和琴体上的弦,时刻接受着弹奏,大胆的留白与渲染,使用使画面又相互的融合,在组合的过程中穿插抽象的点,是音符自由跳跃。轻描淡写的小船,点睛着水乡的灵动,有了生机。大块的墨色与大面积的白墙,使画面宁静得不能再静;而水中的小船,使画面动荡得春意盎然。一白一黑、一静一动,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极富个性的水彩画渲染法,使画面淋漓尽致;线、点、面的组合又象音乐般的赏心悦目。

        古朴典雅,高大肃穆的皖南民居,也是丁德源先生笔下的一个题材,丁德源先生没有机械地去刻划皖南民居的造型,而是将丁德源先生对民居特有的感情,用笔墨表现了出来。丁德源先生用大块的湿墨,随心所欲地构筑起老房子与老房子的穿插,同时用大片的留白来表现古民宅的白墙。这种随心所欲,不需要去计较老房子的形规,意到即象到;没有顾左盼右的犹决,微妙之处用流动的线条灰白相间的点擦加以概括,用线条与块面的结合,丰富了老房子的气韵。大块的黑与白又显得老房子的古朴与肃静,深远处用淡散的笔触和似白似灰的渲染和谐在茫茫之中。这种虚实对比、点面对比、大小对比、简繁与刚柔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现代式的带有浓厚激情的写作,同样与避世厌俗的古民居形成强烈的反差。一种是现代文化的笔墨语言,一种是固守着古代美学精髓的老宅,显示出来的是生命意象所构成的浑沌与茫然,是错综无序的笔墨编织的整体气象,也是自然生命的本质景象。以宏观的视角透视自然、把握笔墨。这种取以自然的本质观与物象观,用浑茫的随意的笔墨写出,所产生的整体观与传统、与当代诸家拉开了距离,成为一位具备了独特个性的画家。

          丁德源先生近年的欧洲之行所创作了《佛罗伦萨》、《老皇宫的早晨》等一大批具有其鲜明个性的作品,正是丁德源先生多少年来,孜孜追求中国画,在继承与创新上的结晶。在创造之中,使人阅读到了一位中国画家对西方感情和精神的解构过程。

        一位中国画画家,能法古人之法,又不被其藩篱所困。在画家如过江之鲫的当今中国泱泱画界,鲜见。多听到的是成套的理论,诠释着做各自的作品,云山雾罩。真正阅读到其作品时,困于古人之法的陷阱者多,缺乏中国文化土壤根基的虚华浮躁者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标新立异应该是中国画的生存和发展之道。然而,凡标新立异者,必然能被人窥视或嗅觉到其渊源根本,渠水之清新甘甜,必然与其源头密不可分,万事同理,画家和画,亦然。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