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中国线意造型的艺术精神 ——有感于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暨画集的出版

        作者:李魁正2011-06-17 18:11:52 来源:网络
        中国线意造型的艺术精神 ——有感于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暨画集的出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9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线描艺术研究会和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协办的“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以及画册的出版,标志着这一拥有优秀传统的民族艺术样式首次以独立的现代绘画形式举办大展受到了美术界的极大关注。整个中国画坛为之鼓舞庆幸,它必将对中国美术界和当代美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震动和影响。

        一 、 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中国线描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迟在战国时期,在布帛画、漆画中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线描表现手法,此后笔线一直是中国绘画造型表现方法的核心。
        中国早期的绘画多是以线描样式传留的,最早进入古文献的三国时期画家作品名录中就出现了“白画”的名目,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线描作品多为唐、宋时期师徒传授的宗教壁画粉本,如传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等。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线描技法在这一阶段已经成型。在宋代中后期至元代,线描作品本身也开始受到重视并具有了重要的收藏价值,同时受到文人水墨情趣在绘画艺术中的广泛影响,以双勾线描为主并略加淡墨薄染的线描艺术样式成型,涌现出一批专擅线描的画家,如李公麟、李嵩、赵子固、张渥。明清以降,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书籍出版所需的插图版画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线描艺术的发展。由于传播效率的提高,受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明代中叶以后的线描艺术呈现了鲜明的个性化和程式化逆向双趋的发展势态,一方面是线描作品以娱乐化产品的形式被大量复制和模仿;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的积累下产生了风格极为个性化的线描艺术大师,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明末的陈老莲和清末的任渭长。而明清以来的六百余年间,中国线描艺术又以另一种潜流的形式发展,逐渐形成服饰、建筑木雕、纺织刺绣、陶瓷、民间剪纸、年画等各类装饰艺术的主要表现样式,甚至出现过以针法、刀法拟笔法的时尚,构成中国传统线描艺术体系的整体面貌。前辈们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线描艺术理论,历代画论中对线的关注表现在对“用笔”的品评上,论画品高低多先论画家的用笔,传承着中华民族艺术对笔线特别敏感和喜好的审美习惯。建国以来,作为普通大众的艺术传播读物——连环画一度起到了培养、锻炼线描艺术人才、促进线描艺术发展的历史作用。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第一批著名连环画家有刘继卣、华三川、顾炳鑫、贺友直等。随后的改革开放以来,以线描形式创作的作品也陆续在全国美展和全国性的大型美展中频繁获奖。与此同时,中国画作为独立的专业构成中国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线描或白描也成为学院标准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并逐渐形成了临摹、写生、创作探索、教学研究的良性循环体制,为当代中国线描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线描艺术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精美的表现水平和规模庞大的艺术体系,与民众较高的审美欣赏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直到今天,我国民众在视觉装饰上仍然表现出鲜明的线描审美倾向,仍然具有较高的线描审美判断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线描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 立足当代,面对世界大格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线描艺术得到了当代美术界以全新视角的审视和思考。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审视和思考当今线描艺术的问题呢?我以为,首先必须看到,白描虽然是中国绘画独有的造型表现手段,然而中国传统的白描主要是以寺观壁画为依托的,明清时期的线描发展主要是以木刻版画为依托的,新美术时期的线描又主要是以连环画为依托的,因而我们的线描艺术一直是以粉本、插图或画本读物的地位存在的,始终就没有明确为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线描艺术的成长与发展。这也是我们的线描艺术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的主要原因。其次,我们必须立足当代,在当今中华民族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之后全人类思想、政治、经济、环境、艺术等社会文化全面碰撞和交融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的线描艺术也必然会成为中国美术界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推进和发展具有优秀传统的中国线描艺术是中国绘画得以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需要承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也应正视并吸收世界各民族(如古代埃及绘画、希腊艺术、印度艺术和西方画家马蒂斯、毕卡索、罗丹、席勒等)在线表现方面的优长。面对世界大格局并不等于放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髓,更不等于全面西化。我们不能不吸取百年之前固步自封、闭关自足的保守意识给我们民族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的教训,艺术同样也是要面对今天世界大格局才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以新的民族精神和面貌展现于世界舞台。

        三、 中国线意造型的艺术精神内核

              这里,我想把自己多年在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中对线描表现力方面的锤炼和探索,以“中国线意造型的艺术精神内核”为题,述要如下:

        (一) 心性之像¬——从情意到品性
              我认为,中国线描艺术的表现本体是“心性之像”。在1985年12期《美术》杂志发表的《线意和色调——谈中国花鸟画的承继与革新》一文中我曾提出过“线有四种表现功能:一曰表现形体;二曰表现质量;三曰表现光色;四曰表现情意。”并提出“前三者是表象,而后者是本质”的理论。所谓情意,也就是线意,线意也可以说就是线性,而线性即是心性的表征。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意象生发架构是流动的线意造型,这与我们的文字书写习惯有直接的关系,但在数千年的沿袭承续下,无论汉字书写的方式如何变革,这种从线意出发的视觉形象架构方式也很难改变,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观察、感受、重组、虚拟、表现视觉形象的一种特殊的绘画表现系统,体现着我们民族的人文品格。而这种传统艺术的表现系统决定了我们构思形成绘画形象始终是追求捕捉艺术表现主体的心性的——线意的形象化就是对主体自我心灵轨迹的一种记录,这种线的律动是最能够体现作者心意和性格、素养、情感、意志的图像。因此,中国线描艺术的核心要素和最高境界就是“心性之像”,我们笔下的线必须是情深意重的线!

        (二) 图式自然——从造化到心源
              作为造型手段,绘画必须要讲究写生,我主张中国线描艺术应以“图式自然”为表现力锤炼的基础。这里说的“自然”也就是前辈古人所说的“造化”,要研究所表现的对象,并把对象——大自然的美感转化为自己心性内化的映像,这个过程即“图式自然”。那么如何“师造化、得心源”呢?这里选取能入画的自然原形组合是第一关,但需要将原形略加“摆布”与“修整”。选取造型手段是第二关,而采取“意象写实”法去观察和写生最有普遍的审美价值和意义。第三关就是用什么样的线描法去描写对象的问题了。纯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造型,可以说已经进入了非具象表现的层面,只是其中“转译”自然的程度应如何把握的问题。我一直提倡在观察自然、体悟造化神工的过程中去把握线描质感和力度的变化,而不是反过来先背记十八描的范式,再用它来衡量自然物象是否入画。线描的美感、质感、变化、节奏……它们完全可以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一步步深入锤炼出来,当“图式自然”能够做到从容自如的时候,心性之像的表现也就避免了空洞和平白。

        (三) 阴阳生尅——从布局到韵律
              中国线描艺术表现审美原则的根本在于对“阴阳生尅”之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习惯说的“均衡”就是画面构成矛盾要素双方的和谐。线描艺术最基本的阴阳双方就是黑白和有无,黑就是有,白就是无,白是空间也可能是线条轮廓中的实物。虚实之间可以相生,也可以相尅,线描艺术中的对立要素有用笔的粗细、快慢、顺逆,用墨的干湿、浓淡,布局的疏密、交叉和走势……密集线条中的空白则更具视觉的吸引力,淡墨群中的浓墨更有力度,阴阳生尅在线条的流动、穿插中生生不息,视觉心理的感受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形式美感就是线描的组合美,通过线描的组合美使黑白在互动和衍化中生成了画面动人心弦的布局构成以及旋律感与节奏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韵律,而它来自于艺术家对画面整体大局的宏观掌控。

        (四) 中国符号——从属性到品牌
              中国线描艺术就是最具有中国属性和品格的绘画语言,是最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中国符号”是其在当代艺术发展语境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关键环节。因此,我倡议当代中国画家都应重视对线描艺术当代转型的实验和探索,这种探索完全不是对西方艺术话语词汇的比附,而是在自己民族艺术发展空间中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中国线描与全球其它地区传统线描艺术最大的区别就是线条的书写性,这种书写性所构成的独特的抽象美是一般装饰性线艺术所不能比的,它是中国特有的与生命节奏相和的视觉表现语言,既符合社会精英文化的审美追求,也具有民间民俗的审美元素和属性,理应成为中国美术向海外推广的一个重要的品牌化艺术类型。我想,这也是首届线描艺术展之所以定名为“中国画线描艺术展”的原因。

        (五) 语言革新——从拓展到转型
              从最根本的艺术发展角度出发,线描艺术是现代绘画语言革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传统线描艺术虽然留给我们大量可开发的宝贵资源,但其表现形态毕竟没有拓进到当代艺术发展的层面,线条的运用没有脱离对物象再现的底线,线条的组合也不能突破架构自然物理关系的基本需求。从当代绘画的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战略角度来看,中国线描艺术必须完成从传统白描向现代线描艺术的转型,当代线描艺术的语言必须进行革新创造,突破传统的表现模式而持续拓展线意造型表现语言的多重自由,探索线意审美的独立性和抽象合理性。只有大胆实验来探索线的艺术表现维度,将表现语言的革新探索推至一个时代的高峰,才可能迎来一个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走出去的盛世,而这也正标志着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使命的归宿。
         
        四、 结语

              值得欣喜的是,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涌现出了一批十分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又继承了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技法,同时体现了多种样式和多种品性、风格,挖掘与拓展了线描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理念,推进中国线描艺术的发展,正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我深信,这一具有浓厚民族精神和极富艺术价值的学术课题,将会伴随中国美术的发展直到永远……
              衷心祝贺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取得圆满成功!


                                                       
                                                           

         

                                                   2008年4月于北京西郊天华堂画室  

        (李魁正,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30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