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书法 书法家 北京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养其大,处其厚——刘俊京书法艺术概说

        作者:冯剑星2018-12-08 00:17:15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养其大,处其厚——刘俊京书法艺术概说

        君子以不器而为之器,所弘者为大道之末而所求者为大道之上,故孟子曰: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不以技而废道者,乃以技而传法也。是以,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以千尺之桐生于毫末,百川之王汇于涓滴,余所见君子为技所能养其大者,必处其厚而生长也。老子所曰:大丈夫居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处其华,当是此妙义焉。

        试以刘俊京先生之书艺而说之,其必是养其大者以而为道,处其厚者而为法也。刘俊京先生更以开物成务之识,而格物致知之能,一变者为技,再变者为法,三变者为风骨。故余每论俊京先生之书艺必曰:斐然以成章,皎然以自新。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竭,杂有鱼龙神物,泥沙金石,不可知其端倪也。不似溪流清浅,一目了然,使然索然无味耳。余亦深知俊京先生深谙养生岐黄之理,调和阴阳之术,今试以《素问》四气调神之论而说其书艺,其间或有仿佛之处也。先生见我之论,或有会意之处,或哑然而失笑者也。今余试为之说之: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楷书,简静安和,意完神足。此者以应春气发陈之理也。其楷书以李叔同、钟繇诸家为胎息,笔意简远,锋毫内藏,然禅机吐露,不以锋芒示人,而以禅意养心。行间静穆古雅,如春风骀荡,杨柳依依,使人以洗尘想,旷然而心远也。昔年弘一法师以“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以喻禅理,而若以此意理解刘俊京先生之楷书,或有能得其珍奥处也。所以,余以为读其楷书如春夜花间,明月在天。披发缓行,神清意闲。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行书,典丽清劲,华英深秀。此以应夏气蕃秀之理也。其行书以魏碑为实,以南宫为意,以山谷为精神。用笔跌宕磊落,潇洒俊逸。笔锋开拓而瑰丽,结体稳健而严谨。于厚实处能变幻出飘逸之意趣,在整饬中可流露出险峻之结体。东坡所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当是此意也。是以,余以为读其行书如绿水明漪,宛若清扬。翠环凝碧,夜雨鸣廊。凝想方洁,思之不忘。

        余观刘俊京之草书,凌厉恣肆,圆健沉雄。此以应秋气容平之理也。其草书是以行书之笔而起,却以草书之意而作,酷肖米癫之狂态,然却无酒肆市井之气。笔锋转折圆润,点画华滋高洁。于沉着间意态痛快淋漓,在痛快处笔画沉着凝重。使人读来忽有仁智山水之思,而生烟霞林泉之想;著天风海浪之情,以见云鹤惊鸿之姿。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隶书,沉厚朴实,规整奇崛。此以应冬气闭藏之理也。其隶书是以金农为基石,兼有《西狭颂》、《开通》之法脉。于规矩中游刃有余,乃是追寻“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理也。其隶书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笔,点画方正,厚中取逸。使人如与老僧对坐,相与忘言。奇石岌岌,枕流听泉。秋江晚霁,寒江渔船。

        《素问》有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今余以“四时调神之论”而喻说刘俊京先生之书艺,以楷书应春气之发陈,行书应夏气之蕃秀,草书应秋气之容平,隶书应冬气之闭藏,是合乎中和相互之理也。余知刘俊京先生书杂以百家之博,而能养自我一家之大;览千秋书学之深,而能处自我一家之厚。其学广博精奥,其识卓然如炬,故其书遍及诸子百家,皆能得其神髓精要处。昔年章太炎赠黄侃有句:黄绢初裁好著书。余以为,刘俊京先生以养其大之心而能伸处其厚之志,其必有杂糅百家,裁成一象之大手段也。更以俊京先生春秋弥盛,书艺以臻精熟,当此变法之际,不可不为之一变也?董其昌尝论此时心情曰: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余想俊京先生于此,必心有戚戚焉!

        笔墨合时而作,文章经世而著。君子所能自强者,以其不息之精神也。刘俊京先生以笔墨回应时代之声音,以自我体现时代之精神,所以其书艺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余更期待见刘俊京先生其人其书能愈发笔墨长新,与时俱进!

        丁酉岁寒于磨剑堂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