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人文精神的力量和视觉艺术的追梦者 一一品鉴黄元强作品有感

        作者:邱志涛2013-08-10 14:46:36 来源:网络

           观阅元强五彩缤纷的作品和形式迥异的表现手法,让我目不暇接、礼赞声声,顿感这位“艺术先锋”、“创作海盗”的魅力所在。赞赏其人之时,更多是品鉴其作品隐含的境界和人文思想。

           从他的作品里,可以完全体味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同时,除了才华和勤奋付诸在他的作品之外,更多是对“爱”和“命运”的诠释。他是一个文人,用文人的激情和艺术的智慧描绘着大地的情怀。我一直以来相信人文科学的力量,在自然科学无法左右之时,人文思想却一马当先、占据先机、排忧解难,这将成为一种艺术科学而独树一帜。中国传统“文人”的概念,按照英语解释为“文人学上”(Literati)。而又简单地概括为:  “知识分子”(Intellectual)和译为“Longhair”讽刺意味的“知识分子”,但“文人”的确切含义并不是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所能够囊括。中国文人历来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画家、诗人、作曲家,又是政客、思想家,注定是创造精神文明的先驱。

           2012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振兴文化产业,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决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再一次大的机遇。解读全会核心观点,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文化兴国、精神文化复兴、文化创新、提高文明素质、弘扬中华文化,这些核心理念代表了当今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回顾一下当下国人的精神情境,道德的缺失,精神世界的匮乏,人的价值观的裂变,让社会发展趋于一种扭曲的状态。一个“小悦悦事件”让中国人的道德伦珲在世界上产生了质疑,社会很多方面都

        处于“急功近利”、“浮躁”、“快餐文化”、“诚信缺失”的状况,中国人传统美德将逐渐丧失。

           所谓文化复兴,便是一个文化体系中的后代,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当代价值取向为指导,在本文化传统中发现足以推动当前社会进步的文化价值,由文化自觉而引发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尚的更新,其核心是文化价值的更新,也就是对人和人的价值的看法的转变。艺术作为传播观念的一种手段,与学术相比,具有兀限的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扩散力。学术是为同行的,艺术却是为公众的。携带价值观的文艺是联通哲学观念与大众文化的桥梁,是把知识转化成文化观念的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艺术能够在人们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引起

        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还能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黄主席无疑是这个文化复兴征途中的佼佼者,其作品也自然成为“调味”的酌料、“解惑”的工具、“益教”的利器和“助兴”的砝码。莫言在诺贝尔领奖感言中曾叙述道: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这句话里行问体现了人文科学的力量和智慧。黄元强的作品中可以领悟到这种人文的作用。  “2008冰郴州记忆”刻画了08年郴州冰灾军民并肩作战战胜灾害的感人画面,他以构成的手法,黑白木刻的经典表现,截取最感人的画面,以视觉的震撼来烘托人物场景,使观者寓教于乐。纵观当下的艺术作品为商业的猎奇而“不择手段”,内容形式空洞而无法与老百姓贴近,又如某地区的许多陶艺家和艺术家只画瓷瓶而得暴力,其它艺术形式和设计却非常匮缺,云云种种的艺术怪圈,让艺术界走入误区。而元强的许多作品却用更为通俗的语言和具备一定表现的手法,颂扬了真实的生活,可读性、可视性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其作品中最朴实的表现和最民主化的受众,让艺术的生命力加强。《乡情》、《湘南早茶》等作品的表现民俗化和清新感,用夸张的手法和简洁的绘画语言,带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某些作品的表达类如设计的手法,把影像的处理和设计构成的原理运用其中,艺术表达更为通俗和超前。

           拜读元强的作品,犹如饮茶阅读名著一样快乐清新,在不同形式作品前晃过,就像摇看万花筒样的惊奇。时而画中说事,时而梦里看画,如痴如梦的艺术诱惑,让黄元强的作品永远属于这个时代,属于人民,于他的视觉追梦。  

           特撰稿以贺黄元强新作品出版!

           

           本文作者邱志涛,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上,2013年7月15日写于株洲)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