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风马行空祭山神 ——万物有灵的精神观照和造型有灵的艺术特征

        作者:郑宇民2013-01-02 09:52:04 来源:网络

        郑宇民


        方增先一以贯之不改初衷愈老弥坚的是他永远的民生情节,永远的仁人之心,永远的悲天悯人的生存哲理。看《祭山神》对我们了解方增先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特征会产生一种引人入胜、豁然开朗的感受。


        《祭山神》是万物有灵民生至上的精神观照。


        祭山神,古代藏人重压之下的自然崇拜。藏人一直认为山川对于自然万物规律和人类社会秩序具有至高无上的支配力,他们认为山神在山岭沟壑中游荡,在岩缝树林中栖息,在日月星雨虹中安住。崇拜山神,投其所好,祭祀供养,祈福禳灾,是祭山神的全部内容,但是崇拜和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马克思语)。方增先四次进藏,他刻骨铭心地记住了祭山神这一场景,并由此触发了他悲天悯人的仁人之心。他念念不忘的是:古人重压下的自然崇拜能否成为今人自觉的自然崇拜?自然崇拜这一人类艺术审美的起源,能否成为和谐生存再续文明的动力?正是从这一愿望出发,方增先创作《祭山神》,他要把今人带进另一个以藏人祭山神为参照系的完全区别于向自然开战的人神共愤的精神世界。在那里,天高听卑,地远抚民,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祭山神》让我们看到蓝天、白云、绿水、黄土、火焰,世代相袭的藏民,背着红柳条缠绕着羊毛的箭杆,点燃煨桑,让松枝、艾花、药草生发的青烟把天地连成一体,人们穿梭于烟雾中,备箭插箭,绘有五色彩云的箭旗、箭杆被一簇簇插进箭垛。山上山下,经幡飘舞,在一阵阵响彻云霄的螺号声中,人们一边欢呼一边放飞风马,四角印有龙、虎、狮、鹏的风马,如雪片一般在空中飞扬,它们象征着威震山河猛虎、叱咤风云的玉龙、傲视群雄的雪狮、展翅遨游的大鹏,呐喊一声比一声高亢,风马一阵比一阵高远。疯狂的马队冲过来了,它们睁大眼睛,撒开四腿,穿过经幢,越过箭垛,夹带着嘶鸣和呼号去追赶越飞越远的风马。此时,天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与神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完全忘记了自我。方增先就把这一刻作为传达个人情绪的具像,把它固定下来。他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天人合一是大自然存在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


        《祭山神》浑茫古厚大气磅礴,是方增先造型的艺术集成。


        《祭山神》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如临其境,美不胜收,浑茫古厚,气接殷周。如临其境是逼真再现,美不胜收是构成再造,浑茫厚重是笔力扛鼎,气接殷周是气势夺人。其艺术特点主要有三。


        一、美不胜收的构成再造


        《祭山神》构图精巧,布局精严,步步递深,层层扣题,由事及人,由人及物,由物及情,由情及意,一气呵成,大气恢弘。整幅画背景渲染简洁,前景刻画细致,着眼大氛围、大构成,省略细部,去除繁琐,场景宏大,马群生动,人物粗犷,没有眼睛照样传神,没有正面反而生动,没有细部更为深刻,看似粗枝大叶,实为苦心孤诣,看似漫不经心,实为用线如金。结构、构成,这是《祭山神》特别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也是方增先造型美轮美奂的主要源泉。


        二、浑茫厚重的笔意再生


        《祭山神》的最精彩处是有效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表现出特殊场景和特殊构成。方增先认为线条的组合和排列既是结构形态的材料又是结构状态的表现手段。作为结构形态的材料,方增先认为用线条的排列组合来表现物像的结构是符合物体的本质特征的,世界上任何复杂的事物最后都分解成线和点。像《祭山神》这样纷繁复杂的场面,也是点线墨的成就和建树。


        《祭山神》中积墨法的运用,更是别具一格。积墨法人物画是方增先的独创。积墨法解决了中国人物画用线单薄、质感不显的问题。在西藏,在《祭山神》中到处都移动着非常厚重的物像,每一尊物像都是一个凝重的故事,石崖、八塔、牦牛、苍凉古寺,还有藏袍皮袄长袖,既神秘壮美又古朴厚重。没有厚重的笔墨,就表现不了厚重的物象,就反映不了凝重的题材。在整幅画中,他放大了点线,重叠了点线,运用不同色阶的黑色,进行特殊形式的组合并产生了十分理想的物象形状和神韵。所有马的背部和人的阴暗部都采用了积墨法,层层复层层,重重又重重。《祭山神》有着特殊的宽厚、稳健、坚韧,充满张力的大块构成,又有蕴藏着神秘、飘忽、跃动、布满凝重的成片黑韵,那种前所未有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如原驰黑象,海腾蛟龙。整个作品有一种画纸和墙面无法承其重的感觉。


        三、气接殷周(沉雄奇崛)的时空再现


        《祭山神》的艺术视点是人们容易忽略的风马,正是风马使整幅画动了起来并产生了“势 ”。风马其实是一种“气”,是精神中心,是传递天与人信息的信使,也是藏传佛教所说的气口和转生的通道,如同一只小鸟从气口中飞出去一般,人们从气口中发现光明之灵魂通过天上的房顶之洞像乘风的马一样飞向天空。方增先的《祭山神》就是方增先的风马,他希望他的艺术转生,他的形、笔、墨、意的合一,就是他心中的天人合一,只有形笔墨意的合一才有可能抒发他的悲天悯人万物有灵的崇高境界。《祭山神》和《舞龙灯》一样都有一个特殊的视点,贯穿了形与形、形与意、天与地、人与画的联系,一个是风马,一个是火铳,这两个东西,在画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其实就是作者灵魂的气窗。方增先十分明白,自然力的人格化和人类的自然化需要有一种介质,这就是文化,而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文化,在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是需要有一个特殊的艺术视点来体现的,风马就负有这样的使命。


        祭山神在高原,在巅峰。人向天空呼号,马在巅峰冲刺,天就在眼前,但是,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可望而难即,欲求而不得,让人感到游移不定的神秘和似是而非的茫然。这个时候必须施放风马,让风马成为人神天地的信使,载着祈福的经文,带着藏人的寄托,当然也带着画家的一腔情怀。风马在画中的出现,充满了生命悲情和自下而上的哲理,充分体现了方增先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宇宙意识和自然意识,正因为这种意识贯入才产生了一种“气”,使得整幅画产生了意象多义多层、丰富朦胧的特殊的美感。


        黑格尔有句名言:古人在创造神的同时,就生活在诗的气氛里。方增先在创作《祭山神》的同时,就生活在灵的气氛里。万物有灵,心境有灵,造型有灵,笔墨有灵,因此,作画的有灵,看画的也有灵,天人合一,风马行空,心有灵犀一点通。


        冯远先生称方增先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是中国笔墨的代言人,其实他更是万物有灵民生至上的代言人,是和谐生存宇宙意识的代言人。《祭山神》,就是他此生最有说服力最具代表性的发言稿。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2(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