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回忆方增先老师一次课堂示范写生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3-01-02 09:24:38 来源:网络

        李葆竹


        西北师范学院美术教授


        1981-1982年我有幸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


        在人物课中,导师们的画风虽然各异,但教学的主导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凭我的理解,就是一定要把熟练的(或叫活跃的)笔墨技巧建立在扎实的造型基础之上。方增先老师还明确地提出,趁学生年青时,把人体结构要形象地、整体地背得烂熟。当时我们班的同学多数30岁以上了,记忆力、时间等已不如本科生的小青年了。方老师讲:你们至少要背得百分之八十的熟。因为人物画的造型问题,是个大问题。所以我班大部分同学,在每学期一个月的人体素描课中,白天画结构素描,晚上临艺用人体结构。


        在笔墨上吸收以任伯年为主的古代人物画的线和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形成了浙派人物画。在具体处理笔墨中很强调对比关系,如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疏密等等的对比,墨的干湿、浓淡,墨块的大小,墨块与色块的对比等等,并强调意笔人物画笔墨上要做到简化,要简了又简,简到你自己认为不能再简为止……方增先老师的《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一书,常放在我的案头,便于我对书本学习。听了导师们的教诲,我一方面眼前亮堂,而且兴奋,但画起来一下子达不到要求,而常常为之苦恼,心里着急,常常不由自主发出画不好怎么办呀等等的感叹。


        1982年3月的一天,系里通知我们班,方增先老师星期三要给我们上课。当时大家都称方老师是浙派人物画的领袖,也是浙派人物画的领军人。他的大作《说红书》、小说《艳阳天》的插图、连环画《孔乙己》以及好多写生人物画影响着全国写意人物画的画风。有幸得到他的讲授与示范并重的授课,全班同学真是高兴非常。


        我们虽已三四十岁了,但又当了学生了,好像又年轻了一点,而且在生活中很自然的又有了点学生气,并还带点调皮感。在我们做方老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时,以班长郭广业为首提出个想法,我们给方老师把模特的衣服尽量穿得复杂些,动态摆得难一些,看看方老师、方大师怎么个“简了又简”。大家异口同声,都笑嘻嘻地表示赞同。有的还说调皮话:“把方大师给难一下”,哈哈!于是从材料室借了套彝族妇女的服装,有色彩复杂、皱摺很多的裙子,上衣有长袖衣服和马甲,还有头巾和发辫,服饰上都绣有花纹图案。同时还请来了模特小英子,给她穿上彝族的服装后,大家商量着摆了个动态,记得小英子坐下后,百摺裙的下半部在地上铺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并叮咛小英子,方老师来时,就按我们摆得这个动态坐下就行了,不能变动。万事俱备,只待目睹方老师一画了。


        方老师来后,先讲了约一个小时,他从人物画简要的发展讲到如何解决造型、笔墨等问题,句句在理,很有说服力,真是大师也。之后开始作画,待模特小英子按我们预先摆过的动态坐定后,方老师将画板45。角倾斜地靠在画架上,先观察片刻,在立幅的四尺整张纸上,用毛笔蘸上清水,画了几条简单的定位线,然后从眼睛画起,从头到脚一步步画完,他用笔洒脱、准确、生动。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教室内鸦雀无声。


        落墨完成后,模特休息了一会,又进入着色阶段,方老师用笔干脆利落,特别是面部,可以说笔笔都在结构上(记得衣服上个别的颜色是在落墨的同时就与墨同时染上的)。从开始到结束大约一堂课的样子,一位彝族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十分生动,十分秀美。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并请方老师休息,喝水。休息时大家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方老师一一作了解答。


        方老师走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今天到底没把方大师难住,大师就是大师也,哈哈!”一阵愉快的赞誉的笑声。


        大约两个星期后,这张画在当时的《浙江日报》发表了。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