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激情的历史 凝重的现实——读李延声人物画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11-26 17:23:25 来源:网络
        激情的历史 凝重的现实——读李延声人物画

        1997年,《魂系山河》面世,李延声在中国画人物画坛异军突起。这部经过长期酝酿,历时两年完成的国画巨制,具有罕见的史诗般的力量,它既是对20世纪自蒋兆和《流民图》诞生以来的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回望,也是对新时期历史题材、主题性创作的新的突破。  现实主义不应被视为某种潮流或画派,它体现在创作上应是一种基本的创作原则,和这一创作原则所指向的艺术思想、艺术实践;它的基本原则即是强调艺术关注现实的人生、社会和自然,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想,体现的是艺术家对社会的一种真诚,是基于对真理的理解和把握的坚定性,是对人类美好愿望的自觉表露;现实主义的艺术实践,则总是艺术家积于社会良知的自觉行为,它从来就不是做给人们看的,更不是迎合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为。作品《魂系山河》就是李延声艺术理想、艺术实践一次集中的体现,它用交响史诗般的构思,凝重冷峻如雕塑般的人物造型,苍劲磅礴的悲剧性激情笔墨,描绘出在鸦片战争中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历史挑战,壮写了一曲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之歌。完成于1997年的《魂系山河》,构思长达数年之久,画家为了再现这个具有悲剧性的历史时段,用六个章节构成跌宕起伏的交响乐章。第一部分《屈辱的条约》用宏阔的气势开场,大笔挥扫,描绘了列强船坚利炮的袭击,清廷卖国条约的屈辱,林则徐奏折虽焦毁却有一种气概隐隐闪亮;第二部分《将士殉国记》凝重推进,以庞大的场面展现以关天培为代表的爱国将士殉国的悲壮,抗争的主旋律若隐若现;第三部分《销烟气如虹》再现虎门销烟的历史场面,硕大厚实的脊背、层层叠叠的人群,是民族尊严的觉醒和民族力量的凝聚;第四部分《慷慨赋同仇》、第五部分《三元里怒潮》分别以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两个角度强化了抗争的时代主题,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慷慨赋同仇》具有罗丹《加莱义民》般的悲剧性,每个形象细节都无言传递着坚韧的力量,却没有死的恐慌;《三元里怒潮》则使人联想到籍里柯《梅杜萨之筏》或《自由引导人民》,倒三角形所构织的人群能够抵御一切的劫难和悲怆;第六部分《圆明园沉思》,“作者并没有廉价地敷衍一个乐观的结尾”,而是通过巨大、空旷、充满回响的断壁残垣,“为这套组画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沈鹏语)。李延声突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题套路和形象程式,撕纸、拼贴、刻字和写实、写意笔墨互渗,巧妙地营造出历史时空的悲剧背景;画面中不同体态的人物组合,不同性格的人物塑造,历史时空的背景描写,都表现出李延声对于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深刻理解。李延声的《魂系山河》和蒋兆和的《流民图》一样,是一个时代历史时空的凝固和民族抗争精神的缩影。此后,李延声还创作了高1.5米,长8米的巨幅作品《青春颂》,描绘共青团80年风雨历程,再次显示出画家善于驾驭宽阔而宏大场面的能力。  从文化学的意义梳理20世纪中国画史,应该看到,正是现实主义人物画揭开了它新的篇章,东部的蒋兆和与西部的赵望云分别从城市和乡村两个途径,用人物画的形式展开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他们摒弃了千年来专注表现自我、脱离现实生活的传统文人画,把视觉投向贫病交加的黎民百姓,其笔墨自然饱蘸人本主义情怀,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的强烈使命也自然带来对传统笔墨的变革,中国画写实语言的亟待强化和丰富,是现实主义人物画家必然面临的基本而又重要的课题,这一事实的内在文化动力,远远要大于是否借鉴西学、是否走向民间的形式选择。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一大批由美术学院培养、具有西画背景的人物画家形成了当代人物画的时代表征;赵望云之后,则有黄胄,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以他的天才和勤奋,在传统文化根系上完成了水墨画的现代转型。考察李延声的艺术历程,我们竟然发现,他具有广州美院(附中)、浙江美院(本科)和中央美院(研究生)极为完整而丰富的学院背景,同时更要看到,1981年他毕业分到中国画研究院工作后,一直作为黄胄的秘书和学生,在创作观念和方法上受到黄胄很深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他注重生活形象的积累以避免概念化、符号化,极力避免笔墨程式对生活情感和审美感受的侵扰。这在他以矿工生活为题材的系列创作中有生动直接的呈现。李延声的矿工题材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9年大学毕业的李延声被分配到山西煤矿工作,一干就是8年,这些年里,李延声和矿工们朝夕相处,吃住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既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又有充沛的情感积淀。8年的煤矿生活成为李延声创作的富矿,笔者不久前在画家的画室里看到画家新近还在用画笔为煤矿工人立传,纪念碑式的构图,用笔如刀凿斧劈,一个个坚毅、平凡、充满力量也充满生活的柔情的矿工形象伫立眼前,如雕如塑,伟岸而亲切,笔墨与造型浑然一体,饱满的情感和形式张力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和耐人寻味的艺术趣味。速写是画家生活积累的的重要手段,关注现实、关注时代的李延声平时更是速写本不离身边,在他为文化名人所画的系列速写中,也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想,那就是文化人物要体现时代的文化精神,他所画的赵朴初、巴金、黄胄速写像,已不是简单的速写小品,而是通过题跋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印记,也有李延声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的选择。在描绘矿工的系列作品中,李延声常常以仰视的视觉表现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人,李延声说,他们就是这样的!生活的沉重负担和工作环境的艰苦,在矿工身上积累了沉郁待发的巨大而潜在的力量,也非有这样沉雄磅礴的笔墨不足以摄取之。而在文化名人系列,画家常常是平视的,有时还以俯视的视觉,他没有去刻画名人的光环,常以冷静的线条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特征,既表达理性的分析性认识,也投以冷静的关爱的目光,思考人生,思考人性,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的生存和人的生存状况,散发着智慧之美。他还擅画麋鹿,麋鹿是北京特有的一种珍贵而可爱的动物,近十几年来,李延声对画麋鹿小品很有心得,细读这些麋鹿小品,不难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珍贵而脆弱、濒临灭绝的物种的关爱,这是亲人般的关切,也反映了作者精神世界中对美的追求,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爱和希望,那一种祥和之美,是作者自我人格人品的写照,读之娓娓动人。应该看到,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内涵的速写与思考,对他的重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起到了学术和技艺的直接影响。  作为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西方现代流派影响中国画坛的一种反拨,近年来文人画笔墨传统常常被提高到捍卫民族文化纯洁性的地位,作为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优秀人物画家,李延声始终不为各种观念所动,他始终坚持用画笔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关注美好珍贵的事物,用心生活,用情作画。今年是他从艺50周年,作为中国水墨画家则是他步入艺术成熟期的开始,李延声先生有着扎实的学院功底,有丰厚的生活积累,有现实主义的时代责任感和理想主义的艺术激情,更有为中国画艺术“必攻不守”的创造动力,《魂系山河》之后的李延声,已成为新世纪的中国画人物画值得期待的创新力量。  李延声,原名李延生,祖籍广东中山。1943年生于延安。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多次担任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委。  李延声先后师从关山月、潘天寿、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黄胄、李苦禅等大师。先后就读于广州美院附中、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69年至1976年,在山西太原西山煤矿工作。1977年至1978年,在山西省文化厅美术创作组工作。1981年起任中国画研究院专业画家至今。1987年至1995年,协助黄胄创建炎黄艺术馆,任秘书长,是炎黄艺术馆创办人之一。  李延声擅长写意人物画,兼及翎毛、花鸟、山水,尤其以画鹿最为精到。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曾在日本、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及国内各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正气篇》大型系列人物画广博好评,邓颖超为其题词“中华正气”。1997年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魂系山河》画展,其65米长、2.8米高的中国画长卷被誉为“历史画和人物画的传世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作品《慷慨赋同仇》获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展”银奖。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魂系山河》画卷以及多种流派和风格的创新作品,使美术创作在表现时代生活、画家意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新的张力和成就。”  李延声曾为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室、周恩来邓颖超的西花厅、国务院侨办会议室和中国驻法大使馆会议室等重要场所创作大幅布置画。  出版有《正气篇人物百图》、《李延声画集》、《李延声毛笔速写》、《李延声作品集》和《魂系山河》缩印画卷等多种画集。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8(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