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生活感悟-读画家王奇志画集有感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09-27 17:43:12 来源:网络
        生活感悟-读画家王奇志画集有感

        翻开画家王奇志的画册,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清采照人的瑰丽画卷:这里有层峦叠嶂,群峰嵯峨;这里有山路崎岖,天阶入云;这里有清溪挂瀑,潭影悠悠;这里有茂林掩映,层宇傍山;还有江流曲折,青山环抱;湖光山色,帆影约绰……。总之,奇险的,幽深的,秀丽的,多种多样仙景展现在你的眼前,真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向往。





        凝视着王奇志先生的作品,我在想是什么使他的画作留给我们深刻难忘的印象?我以为:一、意境。王奇志先生山水人物都画,而主要的画幅还是山水。他的山水画重意境。他擅长于对生活中的真山真水进行提炼加工,使画作充满诗意。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张墨荀肋》去:“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清·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亦云:“画固所以象形,然不可求之于形象之中,而当求之于形象之外。”可见,好的画作在面对物象时,不要受物象的束缚,要追求形象之外的精神。王奇志先生的画,从收入画册的作品来看,大多数来自于现实生活,其中有:《玉屏晓色》、《桂斋·林则徐读处》、《井冈山》、《九鲤双瀑》、《古寨》、《天上玉屏》、《张家界秋色》、《百步云梯》、《金湖·甘露寺》、《黄山胜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华秋色红似花》、《山瀑狂泻震耳鸣》、《山光溪色竹林人家》、《平潭仙人境》、《石竹古刹》、《冠豸山修竹书院》等,无疑都是他昔日写生收集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的。但是有的人对景作画徒求其象,却少了韵味,只不过是名胜风景的图画注脚。而王奇志先生的这些画,既画出了这些名胜风景的特征,更画出了画家心灵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即象外之象。它给人以心灵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象《玉屏晓色》奇峰突兀,石阶千级沿山脊直上,山脚有烟雾弥漫,山顶有流云飘渺,突出了主峰的高耸,并在青绿主调的基础上在峰顶施以硃砂,体现朝阳初照,使画面显得分外瑰丽,峻伟。在这里玉屏已不再是现实中的玉屏,而是倾注了画家情感的玉屏峰。象《九鲤双瀑》作者能摆脱九鲤双瀑观者小视野的细微具象束缚,而是把九鲤双瀑置于居高临下远望的大视野中去描绘,加上青绿着色,它体现的已不是一般旅游者常看到的小景山水,而是峰峦叠嶂的大山水,它不仅体现了九鲤双瀑飞流直下的气势,更突出了闽中山川的秀丽,使人看到的是一幅充满灵气的仙境。二、构图。作山水画“置陈布势”很重要。一幅山水画能否气韵生动,使人过目不忘,除了立意、笔墨好的山水也会被画的毫无灵气。王奇志先生的山水画,在构图上是下了功夫的。特别是他的方形画面之作,能打破传统山水画不易在方形画面构图的局限,被他处理灵活多变,既保留了计白当黑,虚实相间的传统构图优势,又能突破传统有所创新,没有当前清一色“满构图”的时弊。他作品的构图善于突出主体,总是把画作的点睛之处摆在突出显眼的位置,象先前所提到的《九鲤双瀑》群山环抱,只在画面中间的位置留下双瀑的一尾白,疏密对比,以密衬疏,使人一眼就注目到画作的点睛处。象《古寨》也是如此,在大山的拱卫处,那一角虚灵处,就是画家的点题处——古寨。这主题多么鲜明。《天上玉屏》只画山顶,不画山腰山脚,舍弃了多余的笔墨,而集中了浓重的笔墨,着力在“峰”的描绘,青峰红瓦,画出了“天上仙宫”和“神山”。《山瀑狂泻震耳鸣》,用的是满构图,四围皆黑,只留下置身于画幅中央的一弯“虬龙”。画作的主题是十分突出的。《山光溪色竹林人家》把竹林掩映的衬舍作为近景,置陈于画面中央,背景是波光粼粼的清溪,轻重对比,以疏衬密,确实表现了江南风光的秀美。中国画图构讲究计白当黑,在构思时要充分考虑虚实。王奇志先生的画很注重虚实。他喜欢以密补疏,以实衬虚,他的那些方形青绿山水,白云都画的号,画出了山水的灵气,画了山水的意境。那白在山前山后作之字形环绕,既使画面显得透气,又渲染了画幅优美的意境。象《九鲤双瀑》、《古寨》、《天上玉屏》、《清凉世界》、《冠豸山书院》、《春山一夜雨》每幅画白云都处理的各个有效,为营造意境增添了含蓄的一笔。三、笔法多样化。人们对艺术品的追求喜欢多样化,单一的形式和笔法很容易使人产生单调的感觉。而王奇志先生的画注意到了这一点。翻开他的画册,作品笔法形式是多样的,有青绿,有水墨,有向传统学习的,也有取当代新一代山水画所长的。在青绿山水有偏工笔的,也不时揉进笔情调,使画幅显得轻松而不板滞。





        意境和构图是画家创作过程中最为用心的,就像是十月怀胎,这个问题解决的好,笔墨处理得当,作品问世必有感人之处。





        王奇志的山水画之所以有感人魅力,这和他的艺术生涯,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出生于江苏郑板桥故里的王奇志,正是青少年时期,当时国内严重自然灾害,他酷爱学画,在那衣食难维的年代,失去院校系统学习绘画的机会,选择了学习翻簧竹刻工艺,开始接触、学习中国画。在上世界60年代前期,几年学徒期间有幸曾陪同、拜见曾去井冈山写生创作的名家和美术院校学生,开宽了眼界。著名的油画家全山石教授当时在井冈山任社教工作队员,在他的指导下,学画大有长进,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1965年底王奇志应征入伍,全老师将其名字中的“齐”改为现在名字中的 “奇”。其意颇深。经历18个春秋的军旅生活,长期从事部队美术编辑和创作,以至转业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在常委会领导的支持下筹办并主持福建省人大画室(2004年改为书画院)工作,有较多时间画画,在这段较长的时间里他有机会跋山涉水,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放弃了连环画、扦图的创作,主攻山水画;他学习勤奋,虚心向同行请教,使自己创作有更深的思考;他注意看书;提高理论修养,增加了画作的内涵。步入中年后的王奇志,作画更为勤奋,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近年来的创作更为成熟精到。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欣赏到王奇志更多韵味深长的感人画作。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270(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