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林俊谈中国书画名人100家——刘文西

        作者:林俊2011-06-04 16:41:39 来源:网络
        90年代我在北京读书法本科、研究生时,就对刘文西以线造型的人物画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2001年我定居西安后,同注一城,经常拜读到刘先生以黄土高坡人物为题材的画作。其中以陕北老人和陕北人生活图为多,构图洗练,造型能力强,线条浑成苍润,用色沉厚,对比鲜明而又融合统一,格趣高古,生活气息感强。我是研究书法的,对那些不懂书法以喷、刷、描、染为能事而缺少书写性的美工工艺品国画向来不感兴趣。特别像刘文西《东方》这些经典代表作,确实是我们研究“黄土画派”的最优秀的蓝本。 
            读刘文西带有陕北特色的人物画,使人亲和、叹服、画面以书法造型而带来的强烈的视觉空间张力,和其浑成、苍厚的线条所表达的陕北人那种朴实、自然的气息,点、线面所构成的劲舞式野性有力的“信天游”乐章,使我想到了法国画家夏加尔的杰作。刘文西在走进生活,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比夏加尔更多了一分本真、自然和永恒,从刘文西所描绘的一张可亲又可敬又被忘记的陌生朴实而又自信的笑脸,让人感撼和自责,想一想,我们在以水泥、钢筋为生活伴侣的同时,是不是离本真、自由太远了,从他为美展作创作的那画面的笑容和笑声里强烈地感受到画家那永远年轻的心。从人物健壮和小伙放歌“信天游”的画面中,深刻地揭示了画家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存在力量的张扬,在痛苦而压抑的生活里表现生活的顽强。浑成而苍润的笔墨,施以大红、大黄的色彩,真实又艺术地表达了画家对黄土的偏爱,还原成了作者心灵本真的“信天游”。笔与墨的苍茫和饱经风雨般的情绪不失传统笔墨和美学韵致。画家有意拒绝了传统笔墨里游戏情趣的弱不禁风,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画笔墨和精神。同时也为东方水墨艺术的当代价值寻找到了新的意义和可能。 
            新时期,当传统书法之“传统”在许多画家的画面中沉落时,刘文西以笔墨为根本找到了这种创新的可能,确实是一座里程碑,继承和光大了中国画技巧上最高审美价值的笔墨。黄宾虹说:“画中之味,舍笔墨无由参悟”而笔墨中最玄奥、最高妙的是无声音乐之线条,线条中有没有笔墨是可以看出一个画家有没有书法功夫和悟性,能否在作品中表达出书法而又融入画面,就要看这个画家的“胃”的功能如何了,好能书画并进,差则成为夹生饭。 
            刘文西的画在笔墨技巧上最突出的是以线造型。“但和徐悲鸿以毛笔和墨去配合西方素描有别”(见拙著《林俊书法龙门阵》)。他舍弃了水墨淋漓,零乱琐碎的墨色文化,减少墨与色的层次阶梯而再现了丰富的层次,这是众多追随者只能学刘之表,而无其神的主要表现特征。他以其传统书法中最突出线条的轻重疾徐,虚实浓淡,刚柔曲直,粗细方圆如《东方》代表作,其人物造型用笔中锋圆润,衣物侧锋翻折,对比强烈而有韵味,极具黄土高原雄博而宽厚的强大感染力和“信天游”那种自然而纯朴的韵味。 
        刘文西人物画的用笔中锋苍润,奇拙而棉厚,凝重而自然,古趣有力。 
            一个画家要把线条掌握运用得好,有两点是学习关键,一是要有相当好的书法悟性和传统功力;二是要有对传统绘画造型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习书法传统,不光是书法家的事,我认为一个不懂书法的绘画人注定成不了画家。对画家来说,练书法是用笔性修练的最好途径。可以看出刘文西在浙美这所“不需三精,但要四全”的科班教育下,对书法是用过功的。只有在书法训练中强化对毛笔的驾驭能力,加深对笔法的起止、运行、使转、提按、顿挫、收放等法度的认识和把握,加深对“线条”这一中国特有文化积淀物的理解,才能在豪情濡墨触笔时表现出“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的大家风范。 
            在画中,线条是画家的抒情弦,而不是装饰物,只有注入情感,它才会有生命力和活力。线条在画中的表现,需从大处着墨,把握大的气势,线条的勾勒才会遒劲有力放得开。不要像小孩练唐楷,小心写像,拘谨局促战战兢兢,谈何有艺术性,刘文西在画人物往往从大处着眼,把人物形体作为一个大的空间物体来理解,甚至作为黄土高原来物化,你想,他咋个不大气嘛? 
            有了大气的笔墨,就会有大气的线条,有了大气的线条就会画出大气的空间。中国画所构成的空间,不仅仅是可视空间,这是实处。宾虹先生讲“实处易,虚处难”。还有一个非可视空间,这是虚处。借助画面上的题识、拔语、诗词、把读者从可视空间的欣赏引到另一个空间——非可视空间,这里需作者对诗境的想象,哲学的思考有研究。刘国辉先生曾讲到:“中国的绘画是心的感悟,人生的感悟,而不是视觉的刺激,因而相对地说它不崇尚‘轰动效应’相反地它需要静谧的氛围,清茶一杯附卷展读,静观细品其各种滋味,中国绘画具有很浓的文人意识。” 
            中国画的文人意识似乎也就渐渐成了中国画的传统。而这种文人意识使唐代人物画和书法一样形成了一个高峰期,它的线条表现基本上中锋圆转,粗细基本一致,工整妍丽为主流。用现代的讲法是属工笔人物画一路。吴道子开始追求粗细变化,创造了“莼菜条”线条表现方式。而大写意人物画是到南宋时期才开始产生。梁楷以泼墨入画,粗头乱服,大笔挥洒,开大写意人物之先河。但在他这个时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还远远没有成熟。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中国画坛人物画专家也人才济济,象刘文西、刘国辉等一批科班出身的,文化素质高,书法基础好的画家,其创作题材以生活为主,其造型简约,构图洗练重视传统技术的继承,同时又对新观念及西方抽象因素有所吸收,渐渐凸现个人的风格。 
            走进西安美院,当许多人用挑剔的眼光在评论刘文西已经形成一种程式化——就画那么一个“老人头”时而讲台下面又有那么多人在学习(其实是复制)刘文西时,我静心而思,一个学画者,首先要理解一个成功画家的程式化,其知源,察其变,进而找到化解这个画家程式化的方法,因为每个有成熟风格的画家肯定都会有一定的程式化个性在里面,但程式化个性不一定就是风格。当我们回首看见刘文西写得并不怎么艺术的一个“年”字(或许他认为是他的风格)时,我想,他这个大师级人物是一定也在想如何打破这个程式化,为年青的后学多创作写人物画精品。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9(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