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范扬 国画家 香港 中国 画院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在思索中走向突破 ——喜读《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师生六人作品集》

        作者:傅抱石昔年有作《丽人行》,徐悲鸿读后题辞云 :“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可谓炉火纯青者非耶?余尝作画中九友诗咏之云:‘门户荆关已尽摧,风云雷雨靖尘埃,问渠那得才如许,魄力都从大胆来!’” 傅抱石融汇超乎一流之笔墨与放胆直取之魄力于一炉,赢得徐悲鸿高度赞赏,大师之间相知相重的深挚友情恰似傅雷之与黄宾虹,令人慨然兴叹。放眼当下国中画坛,“文人画”“新文人画”相继而起,画家者流可谓多矣夥矣,然则尚能承传徐傅二人浑厚劲健之笔墨衣钵者,又可谓寥寥矣。范扬先生以回归古典为依归,以超越前人为追寻,所作山水与人物笔厚墨沉、逸气可掬,一洗画坛污浊不堪之混沌气象,足可为当代中国画之创制开一新面也。2012-08-21 10:39:42 来源:网络
        傅抱石昔年有作《丽人行》,徐悲鸿读后题辞云 :“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可谓炉火纯青者非耶?余尝作画中九友诗咏之云:‘门户荆关已尽摧,风云雷雨靖尘埃,问渠那得才如许,魄力都从大胆来!’” 傅抱石融汇超乎一流之笔墨与放胆直取之魄力于一炉,赢得徐悲鸿高度赞赏,大师之间相知相重的深挚友情恰似傅雷之与黄宾虹,令人慨然兴叹。放眼当下国中画坛,“文人画”“新文人画”相继而起,画家者流可谓多矣夥矣,然则尚能承传徐傅二人浑厚劲健之笔墨衣钵者,又可谓寥寥矣。范扬先生以回归古典为依归,以超越前人为追寻,所作山水与人物笔厚墨沉、逸气可掬,一洗画坛污浊不堪之混沌气象,足可为当代中国画之创制开一新面也。


        范扬生于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诗词古文等中国传统文化之童子功打得颇为扎实,高中毕业后进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习画,随后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民间工艺所需的刻绘基础兼之学院式教育的严谨精进,使其笔墨根柢坚实老到,游刃有余,日后偶一出手,自然笔下生辉,不同流俗。


        范扬作山水,早期以细笔工笔人物刻写唐人诗意图,诸如王昌龄诗意及“青海长云暗雪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一类,笔致精雅纤细,摹写极尽精工之能事,间或施以青绿浅绛之色调,并融入敦煌壁画之构图趣味,一派天真烂漫,虽则画面意境或有苍茫沉郁、磅礴大气之处,但总体上仍偏于秀雅一路。及至世纪转换之交,创作《皖南写生》《农夫与耕牛》系列,画风乃为之一变,由工转写,由纤巧转凝重,在汲取宋元诸家如吴镇、王蒙、范宽、赵孟頫之基础上,又探得明董其昌、清王原祁与现代黄宾虹三家之笔墨意趣,以草草之逸笔来画取全景式山水,其山水几乎全以线条构成而弃用点苔,粗笔写山水,细笔写人物,画面多由线条及勾皴组成,除却题跋之外,天头地脚皆占满,笔墨淋漓、浑厚华滋。浑厚雄健、墨韵酣畅的画面线条之外,范扬的山水画作更充盈着一股“收拾旧河山”的气势之美,雄壮威武、刚猛奔放,甚或有些不可一世目无余子,“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画圣吴道子的自评之语用来移赠范扬亦至为允当。范扬自述,他作画宛似学禅修道,所欣赏歆慕的是南宗的顿悟精神,放笔直取、直指人心,“一超直入如来地,可得真经”,故此,其下笔落墨大胆、不假雕饰,于画面中追求强烈、厚重而浑然的更能表现中国美学高层次审美取向的效果。俗谚有云“艺高人胆大”,徐悲鸿给予傅抱石的激赏之词“魄力都从大胆来”,在范扬身上不期然而然地得到了坐实与印证。


        与山水相较,范扬人物画亦不遑多让,所写多高士罗汉及观音像,缀以苍松茂林,足具佛禅意境。人物多身形颀长,古貌古心,或采芝深山或闲爱修篁,或携琴游山或秋溪钓艇,神情淡定而气格高古,尤其为众多收藏界人士所艳称的“红衣罗汉”可谓特出代表,简笔勾勒、流畅自然,禅悟菩提树下,坐卧石板岩前,无一不是翩然出世的闲云野鹤,亦无一不是画家内心精神世界之真实写照。读范扬山水人物,可以释躁平矜,神接千载之上。


        读范扬之画,使我联想起其叔父范曾先生之画风。范曾之画人物为主而山水为辅,老子出关、钟馗神威等等,笔墨清新俊逸,洵为大家风范,但叔侄二人在线条、构图及个人风格上皆判然有别。范曾线条精谨凝练、笔笔送到,范扬则率意不羁,纵横涂抹;范曾近年推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孜孜致力于八大山人简笔泼墨,构图大块留白,正在创作上大做着减法,风格简约老到、渐臻化境,范扬构图则饱满圆润、张力非凡,时而还做着加法,粗头乱服却是神完气足,尽管画面构成有别,但二人笔墨间所蕴藏的气韵则如一,对于中国画之前景同样葆有充足完满、不让前贤之自信,画面充溢流泻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令人回味不尽。概而言之,诗文世家先天之涵养培育奠定了他们趋于一致的广博丰赡的综合文化素养,而各自在笔墨生涯中的不断修持历练,又造就了彼此不同的创作风貌。
        近代学者陈师曾在其所著《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有云,“文人画意趣高尚,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故宋元明清文人画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范扬腹中有素养有学问,因而绘画之外的“他种方面”,诸如书法及文章亦出色可观,以画家而兼书家文章家者也。其书法,取法三国钟繇,旁及宋四家之米芾黄庭坚,结体瘦长朴茂、欹侧多姿,行楷多用浓墨写之,秀逸妩媚如佳人照水,笔势豪纵又似金刚怒目,读来古趣天成,自有一种渊雅雍容之不凡气度。


        范扬的文名为画名所掩,世人多有不知,实则其文字深得明清小品闲雅清逸之三昧,文风半文半白且用词简净,仅我所见《范扬自述》《我说中国画柳暗花明》《泉落青山出白云》《湘西黔东南写生纪事》诸篇,篇篇文笔清通秀雅,识见更是超迈群伦,真知灼见历历在目。尤其《湘西黔东南写生纪事》一篇可谓难得佳作,全文三千余字以浅近文言写出,以日记方式描写其于二○○七年四月间率学员赴湘黔两省作山水写生之情形,文中刻画沿途所见之外,更有着深沉之思辨与非凡之自信。“十二日晨起,完成一件佳品,题曰《从张家界望天门山》,我颇得意。想当年前辈先生也作水墨写生,固然能以旧笔墨随新意态,但总也觉得是‘为形所役’,不能自主。而今我作图画,物劝意动,临事制宜,心之所悟,随手应之,可以自作主张,是为江山主人,略与石涛八大亲近也。”又如,“天黑入城,鲁子华及其拜把子兄弟三豪客在桥头迎候,安排照应,备大车小车各一辆,又携美酒八十斤鲜果子两筐,预备一路享用”,陈述豪放爽脆、了无拖沓,与《水浒传》《杨家将》等说部文字不无契合,盖因文如其人,古秀清雅之外,范扬亦是性情外放之豪客也。


        二○○○年四月,时任南京师大美院院长的范扬返南通出席母校通中九十华诞庆典并书“群雁归来”条幅为贺,墨气淋漓且意境优美,予我印象良深,遂不揣唐突冒昧趋前致意。范先生平易谦恭,欣然接纳并与我略谈,其言行之率意、待人之诚笃令人难忘。数年之后闻听先生由金陵迁往京华,调任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时时通会于南北行走于两京,其画作亦笔酣墨沉,与各大拍卖行中节节攀升的画价一般更有进境了。


        当与其会面八年之后的戊子深秋时节,范先生携弟子顾平再度返乡并于市中心美术馆举办师生联展,久矣未见,其性情之豪爽豁达一如既往,黑皮夹花衬衫斜挎包,犹似神游天下的背包客,一脸的和气率性,我于众声喧哗之中递上《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丛书范扬卷》请签名,接书后他信手于扉页上笔走龙蛇,“张咏先生雅存范扬戊子秋日”,笔势灵动矫健,真有“笔所未到气已吞”之慨。俄尔当转身于人流稠密的展厅中时,即为众多观展者裹挟而去邀为签名题字合影,几无片刻闲暇,而他处处应对周到丝毫不见不耐之神色,其神情蔼然澹然,不矜不喜,所谓大家气象,于此约略可见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范扬时常将自己置身于中国山水画史的历史坐标中去寻求定位,致力于与古人争短长,相信当数十年乃至百年后重新审视这一历史坐标时,当有他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在焉。  
                                              二○○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0(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4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