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中国画繁荣背后的隐忧及对策

        作者:冯远2011-06-02 17:36:01 来源:网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并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大政方针的推行,中国艺术家赶上了近现代中国最好的历史时期。如果今天的艺术家拿不出好作品,你还能埋怨谁呢?

        我觉得从宏观的文化发展历史层面来说,确实需要中国的文化人要有紧迫感,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我们所担当的文化使命,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推动并迎接中国文化新的高潮的到来。
          中国画的当下状态,从整体格局来看,正处于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例如中国画创作展览活动的数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各地的美术馆建设正进入一个初级的良性发展的阶段;我们美术人才的培养、美术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每年的应届毕业生的绝对数量,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年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美术交流,也是历史上最活跃的;加上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从某种程度上,助推了整个中国画艺术的繁荣,此外,再算上中国画艺术的社会普及教学,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为社区服务,为扶贫农村服务,各种捐赠活动等等,从状态上来说来,中国画正面临着历史上所没有的局面,但是每一个繁荣背后也都存在着隐忧,例如我们的展览数量是大大丰富了,但作品量大于质;美术馆方面,不管是国家投入还是私人投入的,在馆舍建设、管理、规范和使用有效方面,还需要改进;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多数量的专业院校和学科,最大的招生数量,最庞大的美术从业人员,我们整个美术创作研究活动的普及化,数量大大增长,而优秀的、突出专业学术性质量的还不够多,多年来我们一直呼唤精品力作,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光是靠号召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积累扶植的过程。

          % p" q/ l#g5 Z* i中国画坛网 http://www.zghtw.net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重头戏少,进入对方主流社会的少,艺术市场方面,不规范运作和有序管理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等等,我觉得除以上诸方面需要逐步改进外,有两件事需要常抓不懈,一个是把抓好作品作为长期任务,因为任何一个艺术种类的发展,不是简单地靠理论的号召,开几次会,,办几次活动,做几个展览,出几本书就能奏效,最终是要靠实践成果来体现的。在座的每位艺术家每年需要应付大量的活动,耗费大量时间,反而难得花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打磨一件精品力作,真正拿出一些代表自己的学术价值、艺术语言创新的东西,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提高了,基础繁荣了,怎样抓住这个时代认可的好东西,再提升一步,这些年社会多个方面为此都作了大量的积极有益的工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觉得有针对性的、有组织的做好这些工作,还是显得有些薄弱。第二,西方国家的艺术界同行对中国艺术的认识,远远不如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艺术的研究、了解得多和迫切,这是一个很大的落差,所以我们要依托国家实力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加大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力度,加大这块工作的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光是我们认为中国画艺术价值如何高,是不够的,而是要让世界更多的人知道其价值。中国画要用最大的努力,尽最大的可能把精华宣传出去,让更多的西方艺术史家、艺术同行来了解,认识中国艺术独特的意义和崇高地位,以此获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应有的评价。 

          要做大宣传首先要有好东西,从创作到理论研究,成果是非常可观的。但这中间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下深入梳理。我们有一支非常强大的中国画创作队伍,能不能有一批人静下心来在研究实践方面,做好这个学问。例如研究经典艺术,这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是从绘画切入,不管它是水墨画、彩墨画、重彩画等……把学问做进去。一个是从传统打出来,一个是从绘画进入反向弥补传统。

           我觉得这是中国画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两条基本路向。二是兼容型,真正能够在当代的中国画创作中,在艺术创新、风格、形式语言技术方面兼融东西出一点新。昨天我们在参观工笔画大展的时候,听到同行议论,中国工笔画的技术已经穷尽了,意指彼此之间缺少一种语言风格的反差,技术翻新但多雷同,作为观点可以争论,但在这背后潜藏了一个什么问题?每个艺术家在寻求自己艺术创作风格的过程中,目标不是很清晰,互相借鉴变成互相干扰,最后演变为一种灾难性问题。我觉得兼容之中也要有所选择以便各自按照学术研究方向,做出特色。第三,我以为中国画不能仅仅停留在我们惯常的理论实践思维中,中国材料能不能可以做一些改革?宣纸、毛笔、墨等,任何一种材料的变革,会引发一系列有关观念和审美价值标准的变化。能不能也有一部分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走出一点不一样的路,这样不同的路向,使得我们中国画在今天的发展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座的都是有成果有建树的艺术理论家、实践家,有的还担当了艺术机构的负责人。
          我觉得中国画批评的声音要加强,要有一些尖刻犀利、芒刺在背的声音,要有一些有痛感的文章。大家繁荣,你好我也好,虽其中各有苦衷,但批评的声音得不到加强的话,这对实践发展、理论指导创作实践是有害的。当然说说容易,我呼吁在座的艺术家,都来关注理论,参与批评,艺术为天下公器,谈观点不指涉人,这样才可能使得我们的批评更到位,兴利除弊,这样也从—定程度上避免空泛的概念争论。百年之后,后人拿什么来研究中国画当代史的发展,是靠一批人才和一批优秀的作品,这些人和作品串连起来是历史,我们的学术理想要由作品来印证,不少问题可能在理论推导上分析得非常透彻,但是在实践中却会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其次,文革后期,院校教育的中国画艺术教育的师资出现了一个空档。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批青年教师成为中国画教学的骨干力量,在他们处于艺术的蜕变期、探索期的时候,他们已经承担传承重任了。他们中的不少优秀艺术家把创作的体验搬至课堂上,没有严格地把传统精华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使得他们对中国画的基本要义和基础理论的认识出现缺失,又在他们三四年级时马上转入了探索创作实践,如此短的时间造成了我们四年本科毕业的培养目标是成为艺术家等等……。总结我们今天艺术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溯邑反思到我们昨天中国画教学的问题。再次,是要改变中国画的艺术传播方式。

           近年以来,各种各样的公益性活动很多,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需要艺术家参与,又由于搞活动就要有资金,而政府渠道木可能大量拨款,就需要寻求一些赞助,这种赞助是需要有回报的。这又容易造成许多应酬创作的轻率和艺术的低俗化倾向,粗制滥造,这对中国画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最后需要警醒的是,要把握好艺术市场的导向。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十分明确,其价值规律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蚕食我们的审美取向,已经有理论家指出,当前的艺术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正在合二为一,孰利孰弊,大家自有判断,但以目前市场的无序看,市场价值是不能等同于艺术价值的。刚才说的这几方面问题,如果得不到改进的话,中国画发展的状态仍然是不容乐观的。

          最后我想谈点具体建议。我刚才跟全国政协书画室的领导同志说,前年一大批国家的文化部长聚会,共同签署了一个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公约,其中中国是发起国,我很振奋。中华文化是一个古老而不曾中断过的文明,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文化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好了中国画的学问,就是做好了世界的学问,咱们政协书画室能不能牵头申报一个课题,就是中国画创作研究专项课题,能不能创立一个机制,跟财政要一点经费下来,组织一批专业骨干人员,制定一个中国画发展的规划,宏观点说是战略,小一点说是五年十年发展纲要。做一点实事,策划一批针对性强的选题,作为跟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研究的课题,出一批著作,批评文章有计划地组织一批有潜力的(包括传统型、兼容型、现代型和实验型的艺术家)骨干艺术家,每人针对各自的研究实践方向,深入下去,能在三到五年出一批系列成果,然后主动跟国际上专业美术组织进行交流,如果能把这个抓起来,十年二十年积累,相信会很有成果。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