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杨之光:与时代同行的脚步如此沉重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06-30 10:43:38 来源:广州日报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与时代同行——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览于2009年12月12日-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中心圆形大厅与二、三号厅举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指出: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在他这一代画家群体中,他是坚持现实主义艺术信念最为坚定的一位;另一策展人中山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杨小彦则认为,杨之光是中国革命水墨的代表,在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水墨革命的同时,从事革命水墨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杨之光所创作的作品,是共和国发展的形象节点,与共和国同步,成为整整一个时代的艺术写照。



          两位策展人的评价道出了杨之光艺术的最大特征:坚定的艺术信念与鲜明的时代视觉符号。而他对信仰的自觉选择与坚守,则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而成为那个火红的年代特有的精神印记。尽管这种选择与坚守带给杨之光本人的是太多的磨难、太多的坎坷。



          为什么不画站着的英雄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一个星期前,杨之光乘台湾至广州的最后一班船回到了广州。那时,他刚刚18岁,在台北重庆南路的世界书局打工,以刻印维持生计。为了招揽生意,年纪轻轻的他赫然挂出了一副假招牌,假名当时的上海金石名家杨溶石,小日子过得平淡而有滋有味的。听到广州即将解放的消息,向往新社会、向往激情的他毅然选择了回来,回到新中国。



          就这样,他见证了国民党的败退、海珠桥的被炸;见证了广州的解放。时隔六十年,耄耄之年的杨之光仍对海珠桥被炸而发出的巨大声浪心有余悸。海珠桥被炸毁的第二天,他就拿着自制的速写本到了现场。年轻的他的想法很简单——要用画笔记下国民党的这一笔账。而现场解放军战士一声“你干什么!”把沉浸在创作状态的杨之光拉回到了严酷的现实。经历血战的解放军战士显然不清楚小本子上的写写划划与艺术有关,他的阅历告诉他这些画面很可能是情报。再仔细一看,小本子的纸是美国海军专用信纸,上面有美国海军的水印。再一搜,身上还有从台湾到广州的船票——美蒋特务!激情洋溢的杨之光就这样满肚子委屈与不安地被送到了监狱,与小偷、乞丐关在了一起。



          在这无助的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救了他。解放军在杨之光身上搜出一个月记本,从台湾到广州每天雨干什么,全记得清清楚楚。经过几天的审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因此,他很快就被释放了。出狱那天,一位解放军干部和颜悦色地握着杨之光的手说:“小朋友,抱歉,我们误会了,你可以走了。”就是这样一句话、这样—种平和的态度,让年轻的杨之光感动得不能自已,从而形成了他对解放军美好的第一印象,委屈、不安也随即烟消云散。



          几天后,闲不住的杨之光又跑到了西关。这次,一群不愿扰民而在马路上露宿的解放军吸引了他,他再次拿起了速写本。“你干什么!”又一位解放军战士提出了同样的质疑。不过,这一次战士在审视了杨之光的速写后提出了批评:“你怎么画我们睡觉?为什么不画站着的英雄?”



          我相信,广州解放时期的这两件小事对杨之光的艺术风格——革命水墨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因此而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同时对革命艺术的语汇模式有所领会。


        流畅与潇洒的背后



          今天,杨之光的艺术成就已为美术界所公认。就其特点而言,策展人杨小彦认为有两点:其一是对物象外形的准确把握。其二是作画绝不描摹,无画不“写”,把写意精神贯彻到底。这两点结合造成了杨之光作品特有的流畅与潇洒,非常人能比。



          然而,他的艺术发展过程充满争议,流畅与潇洒的背后自有艰辛。可以这样说,他的每一件代表作几乎都是在美术界行内的质疑声和自身坎坷的经历这双重磨难中诞生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具备了异于常人的敏感与把握能力,抓住时代的节点,不断创造出代表那个时代的视觉符号。



          创作于1954年的《一辈子第一回》是杨之光的成名作。作品一经面世就有了这是宣传画而不是中国画的非议。而他本人则被内定为“白专道路”的典型,属于不受信任的一类。1959年创作的《雪夜送饭》获得了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然而,颁奖的时候杨之光被警告:“你要警惕名利思想!”颁奖会变成了批斗会。为此,既委屈又惶恐的杨之光回家后对着妻子大哭了一场。1971年,在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农村劳动改造、失去创作和教学资格5年后,重新拿起画笔的杨之光创作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矿山新兵》。著名美术评论家冀少峰称之为“这个时期难得一见的在艺术史上能够立得住并能经得起推敲的作品”。



          每一次争论和坎坷,都会催生出一件代表作,一个时代的视觉符号,这都这成为杨之光艺术生涯一个有趣的现象。


        与爱侣相互欣赏  相互竞争



          在杨之光的作品中,有—部分是他与妻子——油画家鸥洋合作完成的。合作力式是由鸥洋画素描稿,杨之光完成水墨。他们都是极具个性的人,鸥洋更是爱憎分明,油画出身的她当年曾以一张水墨画《雏鹰展翅》而闻名全国,是广州美术学院出名的才女。而她直率的性格使夫妇俩在“文革”期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与造反派的辩论中她孤身一人毫不示弱,坚持杨之光的画是好画,不是坏画、更不是黑画。一个牛鬼蛇神的老婆还这么嚣张!她这种不妥协的态度激怒了造反派。结果,刚刚被放出牛栏的杨之光又再次“二进宫”劳动改造,一关就是5年。



          作为夫妻,他俩是既相互欣赏,又相互竞争。相互欣赏是合作的基础,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才能相互包容;相互竞争是所有艺术家的天性,只有进入这样的状态,才能激发各自的灵感、才能保证创作的品质。这种合作方式产生了他俩的代表作《激扬文字》、《不灭的明灯》。两个性格如此要强的人居然能合作成功,也算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现象。



          杨之光就是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在非议与磨难中坚守信仰,经过六十年时间的坚守,非议的声音消失了,而他也成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无法回避的艺术家。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