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横跨中西 双峰并秀 ——记书画大家郭北平

        作者:田柯2012-06-20 11:50:00 来源:新华网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07年,两件震惊轰动西北画坛的盛事在陕西悄然发生,而且,这两件大事的主角都是郭北平。一件是郭北平创作的巨幅油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一举中标签约"中国近现代100个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填补了西北画坛的油画空白。另一件是郭北平创作的巨幅油画《林则徐视察澳门》,以869万元被拍出,从而跻身《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拍品排名》第82位,创造了当代西北画坛艺术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



          郭北平,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等职。在当代中国画坛,郭北平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艺术大家,虽然土生土长在文化积淀深厚的长安大地,但他艺术的触角却横跨中西,在国画和油画领域创造了双峰并秀的艺术奇观。郭北平的国画,尤其是花鸟画颇具中国画风特色,题材取自生活,构图布局精巧含蓄,花鸟用线勾勒,淡彩渲染,笔法洗练,在简单的笔墨和清爽的画面中,表现出一幅深邃而轻松优美的意境。郭北平的油画,在忠实于"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同时,探索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从写实出发,向写意深入,将体积性的造型与写意性的笔触融为一体,以肖像画为主攻,把色彩表现与光影对比、形象的典型性和绘画的表现性巧妙地结合,创作出大量凝重大气,独具一格,神超物外的佳作。 郭北平最早以国画出名,而以油画成名于世。郭北平的写意花鸟画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国画领域的中坚地位。郭北平的油画艺术,使他成为西北画家的代表性人物,他引领着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趋势,开创了中国当代油画"新写实主义浪漫学派",被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刘文西誉为"当代中国油画第一人"。



          西安美院附中的"小才子"



          土生土长于古都西安的郭北平,祖上几代人都没有以书画为业,而他与书画结缘,完全是兴趣所至,在不情愿与情愿中,他逐渐走向艺术的殿堂。 郭北平的家在西安市骡马市,与著名秦腔剧团"三意社"和多家画室相邻。"近朱者赤",从小喜欢写写划划的郭北平,经常出入于剧团和画室,看美工画海报,学画家画画,天资聪颖的他竟然成了他们共同的朋友,美工们时常给他教一手吃饭的绝活,尤其是百灵画室当画家的同学父亲,经常传授他画画的技巧和方法。听之于耳,记之于心,动之于手,在美工和画家的点拨熏陶中,郭北平的画画水平突飞猛进,小学时就戴上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郭画家"。 初中时期,各门文化课全优的郭北平依然没有卸掉"郭画家"的帽子,兴趣广泛的他不仅担任原西安市21中美术组长,还兼任乐队队长。初中毕业前夕,学校接到通知:凡参加体音美考试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支援"夏收"劳动。郭北平于是选择了参加美术考试,在歪打正着中,一张预备录取通知书寄到学校,他被西安美院附中提前优先录取。 郭北平考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的理想之梦,被西安美院附中抢先搅醒了。1965年9月,在叹息和失望声中,他不得不走进西安美院附中的校门。壮志未酬的郭北平,身在西安美院附中,心却在北大、清华,他常常打探调换专业的途径,询问老师附中有无转行报考其他大学的可能。梦想难灭的他,曾含泪写出一篇《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他的内疚和痛苦。当时,西安美院附中的数理化教材比较简单,一心想考重点大学的他,常常向老师请教更高深的知识,为"脱离苦海"做准备,曾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异类"。 在事与愿违,不情愿与情愿,理想与现实的痛苦抉择中,文革突来,中国所有大学停止招生,郭北平那颗骚动不安的心才趋于平静。在西安美院附中毕业的前一年,郭北平终于潜心学习美术,认真地画素描、静物和国画,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超人的天赋,他迅速脱颖而出,出类拔萃成为学校的"尖子中的尖子"。在中央美院、鲁迅美院和西安美院当年组织的学生作品交流中,郭北平技压群雄有2幅作品入选,而且获得一致好评,他也由此得到了"小才子"的荣誉。



          聆教名家的成长之路



          其实,西安美院附中的几年学习,只是郭北平在艺术领域的实践,而在参加工作后的10年内,他的艺术创作才开始拓宽,直到日益成熟,登峰造极。 因为郭北平在文革初期"不识时务"地钻研专业,不热心参加组织活动,而且喜欢读书特别是外国"资产阶级流毒"书籍,他被戴上一顶"白专"帽子。1969年,西安美院附中毕业的郭北平被"流放"陕北,分配到宜川县文化馆接受继续教育。处于艰苦环境中的郭北平没有气馁,生活的磨练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拿起画笔画陕北的风土人情,画身边的生活故事,开始了真正的以美术为业的创作道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丰富,画画才能出众的郭北平两年后被借调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专门从事画领袖像和设计展版。1971年,他又被抽调到由石鲁担任顾问的陕西省美术创作组,与刘文西、蔡亮等名家一起进行集体创作。 在美创组的一年里,郭北平和各位名家研究创作技巧,切磋各种创作方法,特别是和石鲁的多次接触学习中,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在艺术创作中受益终生。修改《褒河夜战》和《山区放映队》两幅反映夜晚生活的国画作品时,他目睹了石鲁用一整天时间以焦墨为主色重新创作出版画《褒河夜战》,画面的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而在《山区放映队》中,石鲁以淡墨入笔,加入没骨技巧,表现语言更加新颖。接受石鲁等艺术巨匠的艺术指导和潜移默化的启发,郭北平不仅拓宽了创作思路,创作技巧和方法也日渐丰满。当年,郭北平创作《边区小姐妹》时,他先用油画再用国画,在写实与写意两种不同的风格中开始尝试。他和王有政(现为著名国画家、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创作的巨幅国画《毛主席视察南泥湾》参加了全国美展,郭北平一举成名,时年他仅22岁。



          一年以后,省美创组解散,郭北平按规定必须回宜川县文化馆,爱才惜才的省上领导费尽周折,才把他正式调到高手云集的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在以后的七年多时间里,郭北平从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工作,其间开始了对花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的全面涉足。西安特艺厂这个群体以国画名家康师尧为师,其中有崔振宽、江文湛、王炎林、史永哲、侯声凯等当代名家,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纯正的学术研究群体,一起外出写生,一起遍访名家,一起纠缠着传统与创新的话题。奠定郭北平对中国画及中国文化的全面领悟,正是这宝贵的七年。



          多年的艺术积累和创作实践,已经在国画领域站稳脚跟,而且稍有成就的郭北平又要实现他的人生转折,文化基础好、素描功底实、造型独特、悟性极高的他决定改学油画。1980年,郭北平考研于广西艺术学院阳太阳导师名下,专攻油画。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和画坛巨擘,阳太阳先生早年曾东渡日本学习国画和油画,晚年带研,他的基本出发点仍然是横跨中、西的新民族理念,当然,阳先生已经从事国画多年,于是郭北平的这种同步研究,自由出入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治学方略也就成为必然。3年读研期间,郭北平铭记导师教诲,多习作夯实油画基本功,多读书开拓知识面,跟随导师遍游全国名山大川写生,遍访刘海粟等国内画界大家学习交流。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同时,融汇西方的表现手法,郭北平的这种主攻油画,兼容并蓄的成长模式也就一直持续至今。



          双峰并秀的国画油画艺术



          油画最像自然,追求相似,而国画更像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国画与油画,原属东、西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文化,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格局中,中国的油画家属于"引进西学"的浪潮中首当其冲的角色。但有一个似乎无法回避的现象就是,其中许多有识的大家巨匠,如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阳太阳等人,或改良、或合壁、或回归,在他们学习西方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神作为自己根本的课题。



          郭北平出名于国画,成名于油画,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国画、油画穿插进行,对他来说,这既是一种休息方式,也是两种艺术相互促进发展的实践探索。郭北平的油画作品,在酣畅淋漓的写实中,气韵深厚师法自然的基调,高度概括的笔墨等都得益于他国画的丰富底蕴和学养。他的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油画的造型进行创新,写意融合写实,画面既有含蓄的超乎想象的悠远意境,又有真实的令人共鸣的心灵震撼。



          油画是通过透视、解剖、色彩等自然科学,把逼真地再现自然当作最主要的手段和目的,而国画则是从社会科学出发,重人文和意象,"外造师化,中得心源",绘画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写形来达意抒情、借物写心和抒志畅神。郭北平很早以前就起步于国画,从宜川县文化馆时的《山区放映队》、《胜利炮声》、《知心话》入选省美展,到省美创组时的《边区小姐妹》、《毛主席视察南泥湾》入选全国美展,再到西安特艺厂时创作《延安新春》、《时光》等获得业界的赞许,他的国画题材广泛而全面。虽然他后期潜心于油画,但从2000年开始,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郭北平,在间隙中又拿出了数量颇丰的写意花鸟画创作,而且品位上乘,引起当代画坛的一片关注。



          国画的最高境界是意随笔到。郭北平的花鸟画,一直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游走着,水墨混色的魅力,使他的作品滋润迷离,引人而又感人的视觉冲击,充溢着冲和的色彩与时代的韵味,赋予传统一种新意。《紫藤花》、《春色将阑》、《鸟语图》、《结庐在人境》等,崎岖新颖的构图,水墨淋漓的自由着色,虚实相间的反衬,以小见大言情壮物的立意,不仅符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规律,也暗合了中国古语"境由心造"的艺术信条,看似信笔而画,实则显示出作者浓厚的国画底蕴和坚强的创新精神。艳丽但很协调、沉着而又明静、浓淡层次分明的用色,以精简之笔勾勒物之神态的写意,将西方油画语言与中国传统绘画完美地嫁接,静中有动,朴实热烈,笔墨潇洒的花鸟画,以其浓郁的传统意识和时尚的现代气息,给人们带来一种妙尽自然荡涤凡尘之思的美。



          画者心也,书者情也,所谓书画同源。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也是国画艺术独有的特色。那题诗的书法,点划和字行排列更与画面珠联壁合,成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题诗书跋不仅对绘画意境的升华产生强烈的映带之致,还会更加强化其感染力和表现力量。郭北平年少时曾学习临摹欧阳洵、孙过庭等名家的书帖,书法成就非同小可,他喜欢写字,西安街头常能发现他给商家题写的牌匾。郭北平的夫人李望平教授为西安大唐芙蓉园仕女馆创作的《连廊组画》,在大片留白处,他的长段书法题跋,更是增加了组画虚实相映的高深韵味。虽然油画不需要题跋做记,但在花鸟画创作中,他的书法艺术却为整幅作品增色不少。郭北平在"写意"、"畅神"的艺术创作中,或引用古诗,或抒发感受,而呈现给读者的不只是精美的艺术作品,还有美妙的意境和字如其人的笔墨!郭北平的花鸟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绘画中融汇了书法线条的中国画技巧的艺术特色,花的枝条,鸟的腿脚,都以简约而恣肆交错的线条勾勒而成。他以书入画,横面抽取、概括自然物象,融入情思意境的创新手段,创作出一幅幅洒脱空灵、气象万千的绝品佳作。在不断的探索中,郭北平尝试着把中国艺术精神和艺术特征,纳入到自我意识诗化的必然之路,这种创新使他逐渐步入中国画的高难境界,他也因此奠定了在当代国画坛的中坚地位。



          郭北平是油画大家,也是一位高产的画坛宿将。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他的油画重头作品连续出击,几乎囊括了20年里所有的全国大展。仅1999年以来的全国美展中,他就夺得了一金二银四铜的佳绩,而且新作源源不断,大有一点"艺术常青树"的味道。



          郭北平油画,森严中尤见随机,酣畅的"写意精神"令人称奇叫绝。他的油画作品,给予人的美感是整体之美,是和谐之美,是结构之美,同时具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气势。1983年,研究生毕业的郭北平回到西安美术学院,在生他养他的家乡迎来了艺术创作的又一个春天。他陆续创作出《高原千秋》、《瑶山居》、《角落里的老人》、《冻土地》、《弘一大师》、《石鲁》等作品,连续参加了全国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并20多次获奖。郭北平从西安走向全国,从此名声鹊起,令画坛注目。



          郭北平堪称"才情型实力派"的油画大家。他在中西两种文化中自由出入,娴熟地驾驭着具有高难度的西方油画艺术语言,又精湛地表现着中国当代人物的心灵。郭北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且富有神采,既有中国淳朴与豪放的大秦之美,又有西方柔情与细腻的人性关怀。郭北平深得西方油画的内在精髓--将油画视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在自由的创作中敞开自己的灵魂,他的极具写意的肖像、人体、静物和风景,都在有意无意地表现着中国人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态度,即散淡怀抱、畅神抒怀、情志相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情趣。从写实向写意深入,将造型与写意相融汇,郭北平纵横捭阖的用笔、用色技巧,使作品既有动态的气韵,又有耐人寻味的色彩,既有厚重与力度,又有轻松的视觉快感。欣赏郭北平的油画,留给人的是一种神超物外、远离世俗的亲切从容的心境。



          震惊画坛的两件盛事



          陕西画坛大师云集,西北画坛更是群星灿烂。而在2007年,两件轰动陕西震惊西北画坛的盛事悄然发生,使得业界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郭北平的身上。 2007年,"中国近现代100个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公布招标结果,郭北平创作的油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成功中标!在20多幅油画作品中,郭北平是西北地区的惟一。这一盛事不仅填补了西北画坛的油画空白,也再次让郭北平扛起了西北画坛代表的大旗。 "中国近现代100个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启动于2005年,由中国文化部立项,已纳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该项目国家投资1亿元,每个创作工程100万元,2006年面向海内外招标,2007年开始签约创作。截至2008年3月,郭北平已经完成了这个4×2米巨幅油画创作工程的初稿,正在等待国家专家评审组修改定稿,2009年初正式交付。



          2007年6月10日,郭北平创作的油画作品《林则徐视察澳门》,被北京荣宝拍卖公司以869万元成交价拍出!这件盛事使他跻身《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拍品排名》第82位,成为西北画坛第一人,他也因此创造了当代西北画坛艺术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



          1999年,文化部主办"迎接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核心命题作品就是创作《林则徐视察澳门》。3月份,文化部有关负责人首先和郭北平预约,但是考虑到当年既要创作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的《石鲁》,又要完成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丹青无言》的创作,教学任务繁忙的郭北平不得不委婉拒绝了盛情预约,创作任务最后交给了澳大利亚一位华裔画家。然而时间到了9月,华裔画家创作的作品因为偏离主题,被专家评委"枪毙",文化部再次请求郭北平出手"救场",盛情难却的他只好受命于危难之际,研究史料,搜集素材,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之中。 1999年,50岁的郭北平在亢奋中连续创作完成了《石鲁》和《丹青无言》两幅大作,没来得及休息调整的他还得继续创作6×3米的巨幅历史油画《林则徐视察澳门》。在艰辛的创作中,郭北平夜以继日,每天爬上爬下百余次,一次不慎从高空仰面摔下,他在地上静躺了许久,各关节动过方知并无大碍,于是咬牙重新披挂上阵。每天14个小时的忘我工作,在挑战自己和享受心智的100天中,郭北平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艰巨的创作任务。这幅巨作在文化部专家组全票通过,而且获得第一金奖,随后在北京和澳门展出,均产生轰动效应。 澳门文化局曾计划收藏《林则徐视察澳门》,但计划最终搁浅。这幅画随后被出售流入市场,2005年曾被上海一家拍卖公司以176万元拍出,2007年则身价飙升以869万元拍出西北画坛艺术品的最高记录。



          勤于探索的画坛大家



          郭北平是一个实践多于理论表述的画坛大家。他多年所坚持的写实绘画的灵性表现和经典意味,不是出于固执,而是喜爱。画布上法度精严的探索使他兴奋,宣纸上的渍化化和文人笔意也使他兴奋,他从长期锲而不舍的探索中发现,虽然国画与油画是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但作为艺术,二者之间最多的是相通。



          不论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标国家重点创作工程,还是《林则徐视察澳门》创造西北画坛艺术品拍卖的最高记录,郭北平依然如故在艺术的瀚海中不停地探索。郭北平认为,作品填补西北画坛油画的空白,是对他艺术探索的检阅,而作品被高价拍卖,只是社会对他艺术探索成绩的肯定,身兼画家和教授的他,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又必须不断地探索创新,为当代画坛推出不朽的艺术作品,引领学术队伍为学生传授真正的艺术知识,助推当代中国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西北画坛代表性画家的地位无人撼动,艺术成就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已经功成名就的郭北平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歇息。感受西部、感受北方和感受中国是郭北平艺术探索的主题,在繁重的教学和芜杂的行政事务之余,他2008年的创作计划安排得艰巨紧张而有条不紊。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之外,还为延安革命纪念馆创作一幅3×2米的历史油画《12月会议》,创作6×3米《林则徐视察澳门》的姊妹篇巨幅作品。



          "画画多年,未曾大变,至今仍不欲大变,只是忙于津津有味地挖掘深井。至于打出来的是水、是油、是煤或是岩浆,因为乐在其中也就无暇顾及了。"这是执着的郭北平艺术探索的理念。生于陕西长于陕西的郭北平,他的大部分创作时间是在西安,十三朝历史古都底蕴厚重的传统,对艺术发展来说,既是滋养又是包袱,生活的慢节奏造就了普遍的正统观,崇尚含蓄,较少对潮流的关注和跟风,所以为写实画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尽管郭北平是一个杂家,他的题材选择和画种的涉猎太泛太宽,但他的多方位探索和风格演变,始终却没有偏离过表现性写实的坐标。 俗话说,通则达,达则久。勤于探索实践的郭北平发现了东、西方文化相通的艺术规律,他于是游刃有余地在国画和油画领域纵情驰骋屡建功勋,他于是一次又一次成功地书写着璀璨的艺术人生!



          正值艺术创作黄金年龄的郭北平,正扬鞭策马纵情驰骋在艺术探索创新的征途,我们期待他重铸艺术经典,再写艺术辉煌!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