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王西京和他的人物画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2-05-17 11:43:14 来源:网络

          (1/1)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西安古城,苍老、成熟,又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作为世界文化名城,它依然在生长着与其相称的艺术和艺术家。

          王西京,一个诱人的名字。

          这位人们熟悉的人物画家,以他众多的清新俊美的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几十年苦心孤诣的艺术探索中,他把虔挚灵秀的画笔伸向了人物画创作的广阔领域,倾注了对时代、对人民、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的真挚情愫。

          他生活生长在这座城市里。他用自己的艺术在装点着古城的现代文明,寄托着自己的全部情和爱。

          这里的每一寸黄土下,都深埋着自人类诞生以来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和丰厚的文化,他深深受益于这块神圣的沃土。

          他的创作心态,同样在接受着时代精神的陶冶。

          他先后创作发表了数以千计的各类形式的人物画作品,获得可喜的成果,使他饮誉画坛并蜚声海内外,成为全国群星灿烂的中青年画家行列中的佼佼者。

          70年代后期,王西京的人物画创作得到了良好的契机。

          彭德怀等一大批近代和现代人物都以精彩的典型形象走入了他的人物画中。

          画家似乎沉浸在茫茫的历史岁月里。

          他全神贯注着历史、忠于历史。力求最大限度准确地再现历史。

          在这些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上,他采取了绝对写实。摈除主观情感,将一切强压在对历史本身全然不动声色的描绘之中。

          造型在这里起着支配性作用,画家认真分析探索人物特殊的命运、时代背景、心理以及个性气质。力求赋予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符合其时代的精神面貌。

          严谨的造型、理性的蕴含,流畅、犀利。跌宕而具有自控力的线条以及精减的皴染,给人以适度感。

          青年时代的王西京刻苦好学、勤奋不辍。在中西绘画传统,在中国文学、诗词、哲学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凭着一股顽强执着的精神,通过长期磨炼和溶身生活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不继推进。

          近十多年来,他曾为近百个历史人物留下了传神之作。特别是他的人物肖像画,自然质朴,毫无矫揉造作,哗众取宠之举,深得人们的赞赏。

          他在形象的刻画上不仅着意于人们眉目间微妙的神情,更注重整幅画面总体的内涵。

          从构思上的匠心独运,布局上的苦诣经营到笔墨技法上的刻意求新,都显示了这位年轻艺术家博采  各类艺术之长,几经变通之后良好的气质修养。

          这是画家创作道路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他所具有的传统中国画功力深厚的特点及擅变擅化的内在潜力,在这一时期也已显露锋芒。

          问世于1984年的《远去的足音》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画家以一种震憾人心的悲剧激情,写实与写意相融合的手法,再现了戊戌变法中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刘光第、杨锐等六位殉难志士群雕般的壮烈气概。

          人物形象的深刻、冷峻,局部细节刻画的严谨慎密,人物间组合的起伏旋折与浓墨铁线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沉雄壮美的凝聚力。画中六君并屹,顶天立地,犹如一座座巍立的丰碑,在巨大的重墨群像脚下,所点染的几片着霜的枫叶,则构成了砭骨沁髓的萧杀之气。

          作者在熔西画造型与中国画笔墨于一炉,在浩荡的激情中把那“有心杀贼,天力回天”的悲愤、痛苦真实地呈现了出来。其气势之磅礴恢弘,情绪之悲烈愤懑。寓意之深邃警策,在当代中国人物画中赫然瞩目。

          王西京从他洒满汗水与艰辛的道路上执着地走来。

          在关中的原野上,在一座座气象恢弘的汉唐帝王的阙下,历史的力量、历史的辉煌、历史过去灿烂的荣耀在强烈地震憾着他。

          沐浴着80年代的阳光,他的思维却萦绕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所生活的苍茫空间。

          这是忧患意识和民族自信力的召唤。

          1980年之后,王西京创作的笔触又同时伸向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画。

          与前期作品不同的是在这些画里画家已不再滞于物像,而是淡化了写实,呈现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使人物的举止、喜怒、气貌无不充斥着情感的喧嚣,在热烈、奔放、自由与洒脱的笔墨中体现出对特定的时代、命运与情感的瞬间把握,以捕捉一种情景交融的诗化意境与人格世界的感情显现。

          从写实到写意,变冷静严谨为热烈奔放,对于王西京的人物画来说,不失为一次“超越”。他笔下的屈原、司马迁、勾践、杜甫、岳飞、文天祥、李时珍、张仲景、龚自珍等都具有一种与民族、国家和时代溶化为一体的凛然正气和人格力量。

          而阮籍、陶潜、李白、苏轼、陆游、郑板桥、蒲松龄又仿佛让人们听到了对历史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悲愤倾诉。

          画作中人物命运所赋予人们的深刻感受远远超出了人物作为历史现象存在过的事实。同时也包涵着艺术家对画中人物的感受、评价及对他们身世、命运的理解。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多难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万劫而不灭,显现了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王西京的人物画在讴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重的品节和风容,在传达一种自信、高洁、旷达、疏放和自然淳朴之美,充满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爱国情怀。

          钟馗是王西京喜欢画的题材之一,他的钟馗画笔墨酣畅、气势磅礴,稚拙中富天真,独具风格,深得人们的称道。

          这一我国民间传说中正义的化身,在王西京的笔下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画家在这位神话般的艺术形象中寄托着他嫉恶如仇的情思和对黑暗、对虚妄邪恶痛声怒斥的呐喊。

          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渗透在这土生土长的画家的血液之中,滋养着他的艺术灵性和才情。

          这些浑朴、凝炼、气象不凡的汉代石刻艺术曾使他梦回神归、留恋忘返。

          他跋涉在历史的大川之上,如痴如醉。溯本求源,或沉思、遐想,或徜徉、徘徊,或追索、寻觅。

          他涉足中外文化丰厚的资源。

          从古希腊、罗马、埃及艺术到非洲木雕;

          从美洲爱斯基莫文化到东方宗教石刻、壁画;

          从多种门类的现代艺术到那些稚拙天真的民俗民风,都常使他不禁激动忘情;

          他热爱脚下这片养育他的黄土地,处处坦露着他那痴爱艺术质朴无华的率真天性。

          王西京在俯视世界文化、博采众长的同时,潜心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更深层次的探索。

          他在默默地展望。

          他在以诗人的情怀拥抱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同时又将它们纳入诗人的情怀。

          他认为:

          “东方人理解人生,宇宙是从四周最平凡的事物开始的,万物平笔,物皆有灵,一叶一石均具有生命,均与人类一样有着同等的尊严。艺术家应在这最平凡的造物中探寻深奥的隐密,感味生命的光华与神秘。”

          在王西京转向独立的人物画创作十年之后,一批清新、空寂的作品又一次脱颖画坛。

          应该说这是一批真正的写意画。在这些画里,对人物心灵、对一种境界的抒写代替了对人物情节和外在感情的刻画。画面本来激烈、具体、明确的内容消失了,感觉表达变得细腻而深邃。在这里,画家关注更多的不是英雄才人的悲剧,而一种对人生,对宇宙的理解和思索。他着意表现一种心境和心态,传达着某种人类纯粹的感情和绘画语言。

          静默、淡泊、和谐,是画家所追索的艺术旨趣。它把王西京的绘画艺术带入一种意境高远、深含哲理、充满审美体验的清新的境界。有人说这是艺术家用纯真的感情语言所织成的“心画”。王西京的线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种深沉成熟的境地,常常象由内心流淌而出那样自由、潇洒、精湛。往往能在最洒脱、最随心所欲之际仍存在有一种无形的深刻的凝聚力,给人以吐口逼人的才气外溢的风采。

          纵观这些作品,不难看出这些画作表面娴静、无为,但在空灵、轻淡中却渗透着一股股情绪的暗流。所以这是一种端庄、优雅而凄楚牵人的默,一种人格化、精神化的空寂。这里包含着一种虔诚之报的对广大宇宙、对世间一切造物的热爱和领会。

          这是一种阔大的君子风度,一种端庄、娴雅而充满独立意识的自由精神。

          很难想象一种画面的空白具有如此深长的意味。

          这里似乎充满着一种谛听的宁静,一种深挚的极其感人的珍惜,响彻着一种如雷的呼喊,画家在这里把空间精神化了。

          至此,画家的哲学、美学意识已日趋超尘拔俗,寄寓深遥。

          这是王西京在人物画创作的艺术进程中一次大的突破。显然,他在向着更广阔、更博大的艺术境界步步逼近。

          1985年2月,“王西京人物画展”在新加坡大会堂隆重开幕。

          他是我国第一位应邀访问新加坡并在这里举办个人画展的画家。展厅里花团锦簇,盛况空前。

          历时五天的展览吸引着蜂涌而至的人流,新加坡所有的中西报章和电台高度评价了这次画展,被誉为少有的轰动。

          他们盛赞王西京的作品酣畅、奔放、富于民族感情,有雅俗畅晓之美,《联合晚报》撰文评价说王西京的人物画在讴歌民族正气、呼唤民族精神,在为民族保留元气。

          《南洋日报》在撰文中还说:“有了如此精湛艺术造诣的王西京,却依然年轻,可别因他的年轻而对他的成就表示怀疑。因为他是陕西西安人,在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城里培养出一个高度成就的画家是非常可能的。”

          随之同时他又应邀为新加坡艺术学院和南洋美术专科学院讲学,并受聘为该院客座教授。

          1986年7月,王西京的画展应邀在日本京都美术馆展出,隆重、热烈、轰动,又一次蜚声东瀛。

          1986年9月,王西京应邀代表我国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届亚太地区艺术教育会议,与2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们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近年来,他多次出访、讲学、考察、写生,他的作品曾先后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美国、英国举办联展和个展达20多次,吸引了无数的爱好者和崇拜者,使他一时声震海内外,在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友谊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王西京以他的作品成就了他作为一位优秀的当代中国画家的地位。

          他现任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影视艺术学会副主席。

          他仍然居住在这座古城市的古旧院落里,深居简出、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一个市民,同时是一个画家。

          从诞生在这座院落的那一天起,王西京就没能停止过与人生命运的抗争。

          平凡之中见精神。生活上的清淡,艺术上的苦苦求索,人生坎坷艰难的进程,铸就了他沉稳、刚直、倔强、执着的性格。

          他坦阔、内向、潜心致学,旨在画外的修养,在艰窘的人生中体味着这个世界博大精深的美感和真挚情愫。

          他在为繁荣西安的美术事业奔忙。

          他仍然在画他的画。

          他对自己的过去从不乐观。

          他在自己画集的序言中曾写到:

          “我的一生也许都是个‘悔其少作’的过程,是一个艺术的苦行僧,是个尽管心地虔诚但却手足笨拙的‘朝圣者’。倘真如此,也许反而感到一种挣扎的、充满艰辛、苦痛的欣慰。”

          这正是他难能可贵的独立的艺术精神的人格。

          他的面前仍然是一张白纸。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所面对的永远是一张白纸。

          王西京在徘徊之后又一次在向着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更为纯美、更令人回味余甘的理想境界攀登而去。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219(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