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朱小钧:美术期刊30年开放与传播之变

        作者:朱小钧2012-02-07 16:13: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10月底的深圳依旧春意盎然,25度的平均气温令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备感舒适。这场由《美术》杂志社、关山月美术馆主办的论坛是当代美术界回顾30年美术发展的又一次“华山论剑”――《美术》执行主编尚辉,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美术研究》执行主编殷双喜、《画刊》编辑部主任靳卫红,批评家彭德、贾方舟、夏硕琦等专家学者就美术期刊30年来的变化展开讨论。

            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在致辞中说:“由一个美术馆和美术期刊来举办这样的一次论坛,是研究30年中国美术发展这一大课题当中一个比较具有创意的切入点,各家美术期刊成为这次理论论坛的主角,他们实际上承载着一部中国美术30年的美术史、美术的批评史。”

            美术期刊回顾“本刊之最”

            “最早”“最先”“最大”等界定时间和影响力的形容词成为了各家期刊主编发言时的关键词。尚辉试图通过对1980年《美术》在美术界思想解放中所起的作用,来回顾《美术》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地位。他着重介绍了1980年11月《美术》发表的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一文,在他看来,正是这篇文章“带来了之后中国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全面解放”。

            靳卫红则以“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为题,从李小山1985年发表的《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入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梳理了《画刊》多年来在学界引发的争论,这些争论也呼应了“开放与传播”的论坛主题。

            殷双喜系统介绍了《美术研究》创刊以来的重要文章,“当年我们因为发表了郎绍君先生的《重建中国精英艺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我们至今不悔,我们觉得中国的精英艺术还是需要重建。”殷双喜说,正是对于学术研究的坚持,才有了《美术研究》今天的口碑。

            “现在对待西方艺术的态度问题,当年我记得用‘崇洋媚外’一词频度非常高,而现在用‘接轨’这个词则更多,通过这两个词可以看到中国对待西方艺术的态度的变化。”《世界美术》编辑鹿镭说。
         
            曹意强回顾了《新美术》和《美术译丛》发展的历史,他对学术期刊的要求也表达了大多数与会者的期待:“希望我们的刊物学术水平能够对得住我们伟大的传统、古人留给我们伟大的遗产,以及今天从改革开放当中所得益的一切成果。”

            学术交流与交锋

            在论坛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都就自己关注的话题发表了看法,在讨论中,学者们交流频繁,甚至有直接的交锋,这也使得论坛的气氛异常热烈,掌声不断。

            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邹建平以青年策展人盛葳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据为个案,表明了自己对主流媒体“话语权式微”的担心,“青年策展人的关注点和话语权已经集中在一些非主流的、创刊历史相当年轻的艺术媒体。”在他看来,“主流艺术媒体应以它品牌的魅力和学术的影响力,积极地参与到正面建设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之中,努力争取多元的读者群。”

            批评家贾方舟则把自己对媒体的观察从身份转换的角度讲了出来。他认为,批评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通常是以编辑的身份出现,慢慢地从编辑转换成为批评家。邵大箴、彭德等批评家都曾是一本杂志的主编,“媒体在今天的学术发展当中到底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应该怎么进一步去做,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同样曾在《美术》作过编辑的批评家夏硕琦讲述了他在杂志社的工作经历,“从心有余悸到思想解放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而且充满了反复和观念搏斗的过程。”而今天的开放也正是媒体不断进步的表现。

            交锋的话题集中在批评家彭德的发言中。他认为90年代中期以后《美术》杂志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偏离,“当时的时代潮流是打破艺术的象牙塔,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而《美术》发表的作品大多同现实无关。”彭德希望今天的《美术》杂志编辑部“起用现在有思想、有锋芒、关注当代艺术的一些新人”,以焕发这本杂志新的生机。

            彭德发言引发了与会者们的热烈讨论,皮道坚、孙振华、鲁虹等都强调了媒体人在艺术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开放与传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透露,论坛结束后,“将编辑出版《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文集》,同时,还将策划编辑《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期刊文献集》。希望通过论坛文集与文献集的编辑出版,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史提供一份可资参考的基础文献。”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7(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