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形象是历史画创作的重点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1-11-04 15:49:21 来源:网络
         接到国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创作任务时,陈钰铭对“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细节并不太清楚,因此,他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状态、工具、服装、人物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其中,人物形象和日本侵华时所用火车的资料收集尤为繁杂、艰难。



          “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逃难的大部分是山东人,“九•一八”后多数返回了山东。因此,我就到山东临沂地区,花了一个月时间搜集形象。” 陈钰铭所谓的“搜集形象”就是跑到集市上蹲守,寻觅符合形象要求的大汉、老人、小孩等,一个集市找完了便辗转到下一个集市。他收集资料主要靠拍照片,有时对方会很配合,也有很执拗不让拍的。“有个卖小米的老农,他的形象、体型很符合我画里的主角,但他死活不让拍,画速写更不可能,我就把他的小米都买了,这才感动了他!还有一个卖鸡蛋的老人也不让拍,我就又把他的鸡蛋都买了。”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人都不让拍,画速写得收费,很多人听说他是为国家画历史画时,热情非常高,无偿地积极配合。



          陈钰铭所创作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主要以逃难场面为主,除了悲愤的人群外,火车是画面中最典型的表现工具。据了解,当时日本人为了侵占中国,将日本最好的火车开到了东北。陈钰铭打听到长春有这种火车,于是便急忙联系当地的宣传部门,但在找到后却发现,长春的那个老火车不是日本的,而是美国产的,且时间更早——产于1910年。之后,在当地相关部门的热情帮助下,他又打听到我国东北边境靠近朝鲜的一个小县城内有这种火车。于是,他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借了很多服装,自己又买了一些衣服道具赶到那里,当地林业局还帮助组织林场工人准备做模特。当陈钰铭到达后却发现,这列火车是拉木材的小火车,根本不是他要找的火车。之后,他又打听到沈阳有老火车,但当时沈阳新成立的火车博物馆归属问题没有解决,不允许拍照。陈钰铭在软磨硬泡无果后,只好偷偷拍下匆忙离开了。至于人在火车上的比例,因没时间进行测量便无从知道。



          后来,又有朋友推荐说北京798艺术区附近有一个火车博物馆。但这个博物馆管理十分严格,不允许拍照,更不让他人攀爬火车进行测量。最后他找博物馆领导方协商的结果是:拍一张照片3000元钱。“因为还要组织大量的民工摆动作,算起来太贵了!”陈钰铭无奈又跑到了唐山。“唐山的蒸汽机车很多,开滦煤矿宣传部听说后组织了很多民工配合。我于是对火车一个个进行比较,费了很大劲。” 陈钰铭说。



          除去人物、火车资料难以搜集外,陈钰铭最大的遗憾是绘画时间不够用。“我创作过很多大画,但像这种将火车做背景,有大量的人物组合的画还是第一次。画的过程很艰难,如果时间更充裕的话,细节会处理得更好。”谈到具体的创作时,陈钰铭认为在人物细节的处理上也存在些遗憾,比如现在已很难找到如当时一样戴头巾的老人了,人物形象处理存在一定困难。“服装好找,关键是形象。画里大大小小70多个人物,前面20多个是具体形象,后面则都虚一些。火车上的人也不能雷同,哪一个人物画坏了,整张画就算废了。” 陈钰铭说,“时间很紧,我经常是凌晨两三点钟睡觉,之前是坐在那儿看图,想着怎么改。”



          陈钰铭认为,历史画创新很难,因为历史事件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将画面画得太抽象会缺乏共鸣,关键是要将形象画好。“我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去山东画素描?就是要老老实实将形象塑造好,只有把形象塑造好了,大家才会认可。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6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