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艺术新闻 >> 北京 展会活动
      分享到:

      探寻藏域灵韵——王万成藏族人物画赏析

        作者:邱武霞2024-05-26 08:15: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探寻藏域灵韵——王万成藏族人物画赏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国画) 92×184厘米 2022年 王万成

        雪域高原灿烂多姿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艺术家的眼光。王万成生长于西北,40年来常常深入高原采风写生,与藏族群众共同生活,创作出众多令人动容的水墨人物画作品。

        近日,“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40年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了王万成的精品力作共36件。他的作品以藏族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保持写实风格的同时,展现了生命原初的感动和光芒,同时力求还原笔墨的线性与韵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王万成所呈现的西藏是乐观的、鲜活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在《曙光》中,希望与梦想在藏族同胞的眼中闪烁;《雪域欢歌》则捕捉了藏族人民在雪域高原上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生活瞬间,传递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喜悦;《春阳满地带笑涡》描绘了春天里藏族同胞们在阳光下辛勤劳作、欢声笑语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美好;《朝圣路上》则展现了藏族同胞虔诚的信仰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王万成以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笔墨技法,深情地描绘了藏族同胞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

        多彩的藏民族人物情态和丰富的生活素材无疑为王万成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无尽的灵感。然而这些仅仅是创作的起点,并非完整的艺术表达。随着在藏区写生的次数增多、人生感悟的不断增加、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王万成在心中产生了向更高层次提升的艺术追求。“中国的艺术审美历来都非常重视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追求的是一种活脱、灵动的感觉,在画论中惯常称之为气韵。当然,要达到笔墨的自由与解放,绝非易事。”王万成说。

        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难点在于如何把握造型与笔墨的关系,这也是历来的画家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问题。从王万成早期藏族人物画的代表作来看,似乎也经历了这一困惑。在2011年之后,他试图在严谨的造型与自由的笔墨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融合。在王万成看来,人物造型与笔墨之间不存在矛盾或对立,对造型深刻的理解有助于笔墨的释放,而对笔墨的娴熟驾驭又帮助造型得到升华。他不再纠结于写实还是写意的困惑,因为他认识到只有让笔下的人物从纸上跃入眼帘并直通心扉,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充满肉眼可见的语言和爱。

        他根据不同人物的特征,通过墨色互渗以及积墨、宿墨等多种墨法的交叉应用,在干湿浓淡、明暗变化中形成一种情绪的张力。同时,他还通过人物面部的一些三角区,如眼角、嘴角、鼻根等部位的细节刻画表现人物个性。通过研究人物手掌与手指之间的动势关系,以及两只手的呼应关系,传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在《阳光下的眼神》系列中,他以水墨晕染为主,关键处简单勾线,墨与色融洽和谐,尝试打破写实与写意的区隔,人物生动传神。在《初雪途归》等作品中,刻意简化笔墨的晕染,增加线的运用,在用线与晕染、用墨与色彩之间寻找平衡,技艺越来越娴熟,中国画的韵味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创作于2019年的水墨人物画《铃声摇响丰收歌》是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优秀获奖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中年男子拉着装满草垛的马车回家的场景。牵着马的中年男性,神态自然而生动,身后堆积如山的草垛上坐着妇女与孩童,他们面露微笑,表情生动而真实。在色彩上,人物服饰以淡墨线条勾勒出轮廓,并以轻淡的色彩加以渲染,整个画面呈现出柔和的灰色基调。为了进一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王万成在处理人物与草垛的对比时尤为用心。他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深浅和线条的粗细,使草垛与前景人物形成微妙的对比,以此构成和谐、生动的丰收场景。

        扎实的造型能力、对笔墨色彩的深入研究,使王万成既善于处理大场面,也擅长画面的细节勾勒。他尝试将工与写的结合、虚与实的处理作为突破口,进行中国画艺术形式的探索,以形成个人面貌。从这些艺术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王万成始终不懈的艺术追求。

        正如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所说:“他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恰当地调和了自由笔墨与严谨造型之间的关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的基本特质,又引入西方当代的造型元素与叙事方式,更加突显了对藏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深入探索以及对藏族同胞精神的热情歌颂。”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