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艺术新闻 >>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占领精神高地”的艺术家孙建平:传播一种民族特殊性的艺术境界

        作者:王根2024-04-25 08:39:52 来源:网络
        占领精神高地的艺术家孙建平:传播一种民族特殊性的艺术境界

        1898年北京戊戌三杰(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

        在当代画家中,孙建平是中国最早接触并用西方表现主义技法绘画的画家。他的作品看似张扬,实则内敛,看似当代实则传统。可能这种说法与其他人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我就说说理由。


        有一种民族特殊性的艺术境界

        孙建平喜欢内蒙古草原的开阔,更喜欢西藏山川的雄伟,他曾在西藏支教,在那里他体会到不同民族之间风土人情的差异。他的风景写生作品,就像草原,像西藏的山脉一样恢宏大气,有一种画面简单、构图平稳、色彩明快、对比强烈、意境深远、运笔夸张、气势磅礴的特点。


        中国古典风格与西方现代派相结合

        中国古典风格,我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具有写意性质的文人画,发展到现在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这一发展过程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所以,中国写意作品技法独特,成熟内敛。西方的油画作品也一样,从具有现代主义的塞上到具有当代性的杜尚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其中经历了挣脱古典主义枷锁以来,发展到印象派、表现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这一过程使西方绘画根深蒂固地不断成熟,所以,西方油画的当代意识引领思潮,有其历史的深厚积淀的因素。中国画家从1980年代开始接触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到现在不过四、五十年,在这短短的历史瞬间,一个外来画种不可能整体上超越本土的西方。那么,我们永远在后面追赶吗?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孙建平等一代画家将中国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绘画技法,与西方表现主义融合的原因。


        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复杂的世界

        当代画家中,很多人不缺少激情,而是缺少文化,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甚至对西方表现主义也不屑一顾来表现当代自我,从而画出一些概念性的油画。孙建平恰恰相反,他多年研究西方当代绘画语言,并深悟赵无极先生中西文化融合的精髓,把赵先生讲稿整理成章传播给大家,可见其学习严谨认真的态度。我之所以说,孙建平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复杂的世界,是因为他绘画技法中,有中国画“笔”的精炼,也有中国画“墨”的韵味,涂涂抹抹信手拈来,画面极其简练,讲究大的块面关系,具有中国人的审美趣味,表现力极强。


        艺术手法不强调语言而是传播思想

        这种提法主要指孙建平历史人物作品而言,他创作了一系列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有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他提示人们不忘先贤,是这些人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他的这些作品中,已经超出创作中的技法问题,技法是为画面服务的,因为孙建平过于考虑传播思想的因素,技法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恰恰相反,在这些以传播形式为主导思想的画面里,技法特别突出,甚至整个画面全用横的笔触,群体人物形象像一座屹立的丰碑。


        概括写实——表现写意——严谨内敛的风格转换

        孙建平从写实到西方表现主义,从表现主义过渡到中国的写意,从写意到回归内敛,这一过程是顺理成章和严谨的。我们从他作品中看到,他表现主义风格也好、写意风格也好,到一定高度必然有一个回落的过程,这是规律,他从写意向严谨内敛方向发展,这种内敛不是拘谨,是豪放的内敛,是回归自然大彻大悟的体现,通过回归严谨,释放出更多有内涵的艺术语言信息。


        绘画语言表现出一种精神力量

        看文章的人很愿意看评论者对于技法高低下的结论,在孙建平作品面前大可不必谈论这些问题,因为内容早已超出形式的表现力,甚至没有必要谈论是现代还是当代的问题。孙建平作品传播给大家的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神的高度。在中国当代油画界,他是牢牢占领着精神高地的几个为数不多的艺术家之一。

        孙建平个人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西方文化吸取营养融入东方文化之中,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共识,如何在共同的认知中找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期待着孙建平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提高,就像自己创作系列作品“先贤者”一样,成为探索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先贤者。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4(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