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艺术新闻 >> 北京 教育出版
      分享到:

      探索艺术表现从生活到画布的情感之旅

        作者:侯令2024-04-01 07:49:28 来源:美术报

        “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定义)

        艺术表现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创造艺术形象。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年龄、生活经历和能力,创造出人物、自然、社会中的各种形象。这些形象是学生依据现实概括出来的。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观察、抓住对象特征进行表现的过程。二是表达思想感情。学生的作品中都含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样画校园的树,有的学生想到了他和同学经常在这棵树下玩耍,有的学生想到小学快毕业了,要和大树告别了,依依不舍。学生在作品中表达了思想感情,作品就会有思想性,有人文内涵。但是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懂得艺术作品是怎样通过艺术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三是展现艺术美感的能力,这是对艺术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品的艺术美感就意味着学生在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艺术语言上有所追求,让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也意味着教师平日的教学,必须有利于艺术语言和技能的学习。

        艺术表现,不能只关心作品的结果,还要注意表现的过程,这是新《课标》要求我们注意的几点:如想象力的发挥、美术语言的应用,材料的丰富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等,都是艺术表现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教师把艺术表现看作是一个结果,忽视过程,课上急于向学生示范画法,期待的就是作品,没有把艺术表现过程看成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艺术表现的全过程,也就是要经历构思、观察、想象、收集素材、选择材料和艺术语言的应用、和教师互动,和同学的合作与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是艺术表现的整体一部分。教师对此要重视,一定要在备课时就给予预留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艺术表现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艺术表现是需要培育的。我们必须对新《课标》设计的学习活动有整体的认识。有两项学习活动就和艺术表现有密切的联系:一是加强了欣赏课。新《课标》把欣赏·评述从原来的学习领域第三位提到了目前的艺术实践的第一位,强调了它在单元教学中起始作用。在欣赏课上,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不仅有对形式语言的学习,还要有对艺术家和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介绍。如给学生们介绍董希文、罗中立等艺术家们创作的故事,展现他们在创作中的考察、体验、速写、草图图片,就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艺术表现的过程绝不只是技巧的问题。二是新《课标》提出的对社区革命文化、古村落的调研等写300-500字的调研报告,对非遗传承、对博物馆、美术馆的参观等美术活动,以视觉笔记、视频、摄影的形式记录,鼓励学生们对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有正确的认识,对美术形式语言的学习,为艺术表现的培育指明了方向。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教师只有不断地坚持艺术创作,才能更好地理解三种能力的培养,并对艺术表现的过程有切身的体会,从而在艺术表现的培育工作中有源源不断的新思路。同时希望教师要读一些美术史的书籍,可以从“德国表现主义”中加深对“表现”二字的进一步理解。

        推荐书目:(美)布朗科 赞尼克/著《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侯令(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原副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静愚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