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画家 书画 艺术 美术 国画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杨树玉

        作者:admin2021-11-22 17:12:36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杨树玉

        艺术简介

        杨树玉,又名杨一, 1974年生,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燕山国画院专职画家!河南省美术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副会长,驻马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驻马店市文联!先后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美术市场报艺术总监。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隶书展,赵孟頫书法展,第三届兰亭奖,第四届新人展,第六届楹联展,第三届扇面展。

        国画【童年记事】获2015年全国中国画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最高奖;

        国画【佛山蠢动】入展国际永乐宫大赛【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春酣】入展“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吴冠中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常乐无极】入展全国“八大山人”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彝家吉日】入展全国“美丽新思路,定西翰墨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山水清音】入展全国“水墨彭城”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童年记忆】入展全国“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秋韵】入展全国第二届丹青扬州花鸟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迟日江山丽】入展“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晨曦】入展“伯艺国年”全国人物画展,获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画【家园回响】入展“邮驿路,运河情”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先后在北京国艺馆,商务印书馆,北京天下收藏艺术馆,河南博物院等多次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作品被公安部,河南博物院、意大利都灵巴萨艺术中心等收藏。


        篆刻:《网事如风》2cm×2cm 2017年


        杨树玉作画时有书写的快意,书写时有画画的意味,这感觉有痛快淋漓尽致的状态。点画留香!

        ——范曾(中国国学大师、中国著名书画家)


        炫彩如梦  疏朗如风

        ——杨树玉禅荷作品浅析

        张本平


        荷花是一个平常得近乎老套的题材,历代大家名作众多,杨树玉选择禅意荷花作为主要题材无疑需要一定勇气。杨树玉的禅意荷花无剑拔弩张之笔,无污浊浓重之墨,清润通透而不流于轻薄,淋漓变幻而骨力自在,受到业内外人士及儒释道各界一致好评,公认为水墨禅荷的引领者。



        杨树玉画禅荷时常常选取荷塘一角,红荷盛开,荷叶正仰欹斜有致,新荷残叶相映成趣,水草漂动,塘水清澈,展示出一派盛夏蓬勃景象,几茎新荷从水中冲泥而出,彼此错落有致,偃仰多姿,有的尽情绽放,倾吐花蕊;有的含苞欲放,妖滴羞涩;有的初露湖面,清新润泽,它们驱开晓雾,揺曳裾裙,舒展四肢,放开胸怀,尽情呼吸新夏的空气,享受阳光的沐浴,迎接雨露的滋润,竟相展示着青春的活力和美丽的姿容。那白里透红的花颜在暗绿色的叶片的簇拥下更显润泽与光彩。那红,如艳影出清漪,那白,如凝脂,清清透透,毫无半点瑕疵。用心去读杨树玉禅荷作品,不觉满纸飘香,清新脱俗,使人备感神清气爽。曲而不媚,浓而不艳,香而不腻,花态、花色、花格一并跃然纸上,犹如身临其境,作者看似无意的抒写为我们营造出“太液香风移满袖,凤池珠露浥仙裳”的诗情画意,情真意切,韵味无穷。在诗情画意之间使观者更加深刻体会到画家恬适超逸的气质和优雅脱俗的品味。



        杨树玉的花鸟画探索,无疑体现了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换,体现了现代视觉方式对于传统审美体验的整合。他的禅荷不是追求出污泥而不染的文化寓意,不是表现孤高清逸的人格象征,而是体现出他对于田田清荷的独具个性的视觉表达。他的作品,一反留白于用墨的荷画,以“满”、“密”、“实”为特征,或残莲秋叶密不透风,或秋藤枯蓬以荷花为留白,或雨落荷垂满纸笔皴墨染,或月夜荷塘半影半莲半墨半色。所谓“满”,即构图的饱满和画面置陈的丰满;所谓“密”,即满幅画面密密层层,勾勾染染,不留空隙;所谓“实”,即笔墨所附着的形象切实,用笔用墨皆以形象为根本,收放自如而有度,挥洒随意而不任意。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心境的领悟,从他画笔下的禅语,荷花、山峦、树木,江水碧波可以感觉出他对佛洞悉与领悟,画境流露出心“既随物婉转,物亦与心徘徊”建构在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细腻的情感上。虽然画意传达的是古典的情怀,但我们还是被他独特的笔墨表现力所吸引,从而进行心的皈依,心的修行,心的归隐,心灵的沉寂。另外,他的禅荷对于山水画语言的借鉴及山水画境界的移用,正揭示了传统花鸟画作为文化寓意的消解。也只有在当下人们不再把“荷”作为孤高清逸的人格象征时,杨树玉才能在禅荷的图式个性中将环境的描写纳入视线,进而打破花鸟与山水的边界,并移用山水画语言进行境界的转换。



        杨树玉的学术影响无疑在清荷图式的个性整合上,但他同时也研习着山水画。他的山水画,讲究大块虚实对比,色墨并用,水色互渗,其意趣恰似花鸟画的同化。但实际上,他在形成这种山水风貌之前,曾深入地探寻元明文人的笔法脉络,他对于秀润幽深笔墨的沾染,都一一呈现在他的花鸟用笔之中,或者说,在他并举的山水与花鸟两大谱系里,一直进行着笔法与审美意趣双向互换的尝试,是山水的构成修正了他的花鸟图式。作为1974年出生的画家,在其最终走上专业创作道路之前历经磨练,但他和他这一代人在总体精神趋势上是关注现实,甚至是满怀激情地拥抱现实的。这就是决定杨树玉的荷花在文化视点上和文人荷花作为遁世清高、孤芳自赏象征的巨大区别,这就决定了杨树玉在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换中追索视觉个性的自觉意识,是入世情怀,最终决定了他审美视点的转移。七十年代出生的画家,更加强烈地感到大众文化对于精英文化的解构,甚至于他们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解构者和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者。杨树玉的个案,正这是这其中一种解构与阐释的环扣。



        杨树玉的墨荷透着一股强烈的人文风,其作品开创出了墨荷创作新趣象,耐品耐读从其特有的构图形式及墨荷精神实质,可以看出杨树玉豁达的心境和舒展的创作状态。此类作品从抽象的语境里孕育着丰富的画风语言。这是一组最新的作品,画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浓淡相宜的画面直观感受,更是当代墨荷创作的一股新鲜气息。艺术的精髓在于抓住创作的本源,悟其之道,方可驾驭笔墨。艺术家正是以这种激情的精神向墨荷艺术深处探源,笔与线的交织,墨与水的融合,共同构建成了杨树玉墨荷作品中的独特艺术气质和表现。其作品体现着传统艺术追求中对笔与线,墨与水的最高艺术追求。正是在这中凸显中,他作品中浪漫气息扑面而来。虽然他的墨荷作品更多的传达出的是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意味,但当我们更细心和深入地品味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笔尖墨端所流露出来的依然是一种具有传统人文之美的艺术气质。总之,无论他的彩荷还是墨荷作品,笔者仔细品读后,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杨树玉的禅荷作品具有鲜明的标新立异的个人性。其作品在水墨及彩墨技巧的发挥上可以说是匠心独运,他笔下的荷花既简约又繁杂,既概括又蕴蓄,像《雨意》《荷塘清趣》等,大巧若拙,拙中藏巧,他以墨赋形,试图以墨的写意来打破写实对形的钳制,给墨以大胆的表达,让人产生空灵开阔,意境悠远的感觉;其次,杨树玉的禅荷具有超越平凡的精神性。他的作品没有对自然的刻板的描摹,也没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生搬硬套,而是通过自己酣畅淋漓的笔墨,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在杨树玉的作品中,蕴涵着当代知识分子最为珍贵的人文主义传统。显然,杨树玉的作品从写生而来,但又超越写生。像《秋韵》《春酣》等作品,以笔立骨,以墨为主,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从容自然中表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和韵律;其三,杨树玉的禅荷具有与众不同的高格调。在古代汉语中,“格”的含义是规范、标准和风格;“调”则指诗和音乐的韵律。在今天是指人或者艺术作品的综合性风格特色,这种风格特色往往透露着某种文化背景,某种价值取向。绘画艺术的“格调”,是画家通过作品所呈现的一种气象,是绘画作品的精神元素与形式元素所建构的综合性趋向。它反映着画家的胸襟和趣味,取决于从事艺术的人的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和精神境界。在杨树玉的禅荷作品中,无论是中堂,还是斗方,也无论是四条屏,还是圆光扇面,都显示出其作品的高格调。线条舒畅,墨韵和谐,特别是表现残荷之破漏之处,荷叶之转折之态,有金石之拙。荷上之白鹳,意笔简简,却如神来之笔,韵味无穷,具有高度的形式概括美感。



        杨树玉的禅荷系列作品,深得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真谛。他善于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与强烈的现代意识融于一体,不论在感受上,还是在表现上,都别出机杼,用笔浑厚奔放,墨气淋漓酣畅,着意处,一丝不苟,放逸处,则点到为止,所谓在纵横之大写中注重细微处的用笔,达到了收与放的高度统一。显然,在绘画上,杨树玉走的是一条深入传统的道路,但他又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他的禅荷作品耐人寻味。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是国家任命的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审美理想的艺术创造

        ——读杨树玉的山水画艺术

        张本平


        在当代山水画家中,杨树玉是一位非常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山水作品,从章法到笔法,从意境到技巧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这些作品承袭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其神韵、风范体现了“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传统审美观。当眼光所及那每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时,人们含蓄而又激动的心使风景变成了诗情画意,让人沉浸在与大地相融一体的无我状态,给生活在都市喧嚣人们的心灵注入一股不染凡尘的自然与纯净,无论江南山水之细腻柔美,还是那嵩山、太行之苍莽雄浑,其神韵荡激观者心胸,于天地自然中放情,浸真情直性间忘我。



        在审美理念上,杨树玉与传统山水一脉相承,表现出扎实的笔墨功底。他的笔墨虽然严格恪守前人规范,但却运用得生动自由、从容不迫。因此,其笔墨间流露的并不是老而旧的气息,相反,笔者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富有时代感的新东西。比如他大都用淡墨,水份充足,水墨淋漓。但是,淡墨不代表笔力弱,杨树玉用笔缓慢,力求线条沉稳,生涩中见苍润,迷茫里显遒劲。在他的作品中,常有壮美雄强之景,以及一种奋发千里的激情。可以说,杨树玉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开拓者。他将自然之感性,汇入古典美学之理性并有个人风格的特性,达到更高的境地。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断探索着新的文人画表现形式。其另辟蹊径的个性面貌,使他很快在名家如林的中国画坛脱颖而出。杨树玉的创新,并不只在笔墨上、图式上、肌理上、表现主义上下功夫,而是深入追究中国画艺术精神与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他抓住了在传统文人画中以畅神为依归、以净化心灵和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和方向,挖掘传统,发扬光大。如此一来,他既排斥了盲目西化的干扰,又从深层挖掘并激活着传统。其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而且把他推向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疏淡和悦的笔墨,都仿佛融进了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呈现出虚静空灵之感。这些无不显现着杨树玉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哲学、笔墨和情感内涵的深刻思考。所以,他这个时期作品的内美是格调的,是情真意切的真实表达。



        心有山水之人,必得一处好山水。纵观杨树玉的山水画《古寺钟声》《留得古寺听梵音》《佛山静气》等作品,别具独特的笔墨语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不同于传统,也有别于他人,让人很难用程式化的概念去阐述。无论从构图,还是线条、墨色,都似乎处于太虚幻境,表现超出人寰、达于天际的至美至乐、寥无人迹、恍若隔世的境界。画面如梦似幻,又似乎有一种万古不变的静,让观者神游其间,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的安宁。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通过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得来。杨树玉通过独特的水墨语言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其笔下的线条和墨块都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后让人体会到那种“山外清光”和“风韵万千。”



        山水,乃天地间最有灵气者,生命之气流荡在山川之中。杨树玉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修炼境界。所以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有意弱化线条的作用,用淡墨勾勒山石树木的轮廓,利用笔上的水分,使淡墨和宿墨在笔与笔之间渗透、交融。另一方面,他又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到笔墨的内部,用笔墨传达自己本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在杨树玉的作品中,始终追求的是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格调。可以说,画家不是画他眼中的山水,而是在画他的哲学,画他对世界的理解和体会。这种艺术理念非常合乎庄禅之精神,即艺术要反映人的生命感受。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中国文人画最根本的内涵是以庄子的“自由”思想而展开的审美关系。而杨树玉所追求的,可以说是一种个体的超逸精神,这一点,和元代名家倪云林有颇多相似之处。倪云林的画也以高逸著称,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而杨树玉的“逸”又是另外一重意义上的逸,他把个体的畅神与精神境界结合起来,使整体格局豁然开朗。于是在无数沉湎于山清水秀的顾盼中,他独具慧眼地洞见到高山的秀拔奇伟,流水的激荡飞逝不在于它的天性使然,而在于它承载着亘古以来无数游历者的理想向度。



        画家心灵和笔墨是共生的,精神和技术是互动的。杨树玉的艺术创作旨在面对困境与异化的现实,发挥其畅神——也就是精神逍遥的职能,艺术地营造一种摆脱异化、远离困扰,进入“天人合一”的化境。旨在表现一种被过滤了的现实,一种活泼的生命意识,一种升华了的精神境界。他在表现对山水情境的微妙感动的同时,努力把欣赏者的神思引向悠远无际的大化境界。其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一种“象外意”,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群体精神,是在更高的没有烦扰,没有困惑、没有利害的宇宙诗境中获得的灵魂净化和精神自由。它在这种极具个性的表达中传递他恬淡豁达的人生境界,用一笔一墨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眷恋之情。



        品读杨树玉的《古寺磐音》,他以质朴淡雅的手法描绘了古寺与大山美景。远观作品,画面被满幅绿色覆盖,浅淡墨色营造的大山主峰,掩映在翠绿枝蔓背后,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奔涌而下的瀑布被悬挂山峰两侧,与上方烟云自成一体,凸显了大山的“形”与“神”。杨树玉延续了中国传统山水的写意精神,巍峨雄伟的山体几乎占据了满幅尺寸,颇有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呈现的大山大水的气势,使观者“远望不离座外”,犹如神游其间。其自主峰山顶一泻而下的瀑布,更是从侧面体现了雾灵山的高、险、奇。杨树玉不仅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还在笔墨形式上有所创新。虽以绿色表现树木,但每一笔都由严格的“线”来组成,高处山峰由一个个细长的矩形组合而成,瀑布冲击的石块都有着规则完整的形态,颇具现代感。范宽那种气势雄浑的美学特质,在杨树玉笔下,有着新颖的表述,二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同样富有震撼人心的力与美;这幅《佛山蠢动》,没有表现传统山水的雄阔高远与磅礴气势,而是另辟捷径,通过描绘霞光映照的山峰,展现出一种壮丽、辉煌的笔墨气象。历代以来的山水画创作比较讲究意象上的郁藏幽深,格调上的气韵悠长。杨树玉却能把山水的瑰丽和雄奇的一面表现得如此鲜活、自然,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在画家笔下,山岭丘壑不再是静默无语、暗沉厚重的自然物体,而是吞吐日月、火红炽热的精神载体。虽然丘壑山峰依然静默无言,但那内在的气势与韵律早已化作霞光喷射而出。观赏此画,仿佛也随着画家来到霞光万道的群山之巅,充分感受到那种火热的激情。



        “丘壑层峦叠嶂,万道红霞分明”。在这里,蔚为壮观的丘壑不但极为壮丽辉煌,而且充满了一种神秘感;他的《山水佳音》延续他一贯的创作风格,墨色层层积累,加水晕染,从而形成轻烟淡岚的效果。为了突出主题,杨树玉在画面顶方安排了数间寺庙,右侧的廊庭中,杂树葱翠的庭院中充满着平淡、安稳的生活气息。在技法上,杨树玉有自己独特的画面构建方式:全幅以淡墨为主,概括远、中、近景。此外,杂树和岩石也被处理的平面化,与建筑的线条相配合,形成充满极简韵味的构图方式,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加入了个性化的视觉经验;杨树玉笔下的轻烟山水独树一帜,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和开拓性。他的这幅作品《幽居图》,大胆汲取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既注重色彩表现,又注重笔墨技巧,在意境的营造上呈现出新时代的精神追求。此画将严谨的创作态度与空灵的意境融会贯通。他用笔纯净而典雅,笔墨技法有根底又有创造,营造出一种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画面变幻有致,浑然化一的烟云水色中隐藏着一种纯粹与透彻,就连那浓墨晕染的山林间也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烟云之气。画中最具个性的赭石之色,乃是以淡墨虹彩渲染,仿佛在晚霞斜阳照耀之下,树木、山石都在烟云岚气中摇曳。画家之用笔、赋色出奇制胜,把烟云与山林融为一体,其艺术形式不落套更不落俗,自有一种玩味不尽之美。



        山峦叠嶂,咫尺重深。“山水艺术”已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媒介。画家杨树玉通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人格风度在自己的绘画中存护理想的温情。游云漫卷,郁岚幽彩,人情与山水共鸣。大山的幽深与奇伟如果在每个画家的理想创新与审美探索下焕发出时代精神,那么“山水”的超然性意义也正在于此了。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是国家任命的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名家点评


        杨树玉的书法基础深厚,画风很独特,别具一格,具有新意!

        ——苗再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树玉的书法有很强的创造性,创造空间很强。很有伸缩张和延续性!在展览上容易突出,引人注目。

        ——张继(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书法创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杨树玉的大篆很具有书写性和情趣性,对线条的理解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升华,眼光很独到!

        ——叶培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树玉的画起点高,格调高,水墨高古,后生可畏!

        ——刘辉煌(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公安部群众出版社美编室主任)



        中国画有着它独特的绘画语言,其画法,金石,绘画构建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历史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大。杨树玉的绘画就是再这条脉络上承习古人在书法,金石,绘画上全方位探寻品读使得他在中国绘画的语言表达上具有纯正的笔墨技巧及绘画素养。他的花鸟画以书入画墨韵与线的流动,透出书法的笔性及墨的沉厚与变化透出文人的气息诠释出其传统的功力及自我的感悟。树玉对中国画的体验是多重性的,其山水画浓墨重彩在墨韵的变化中体现山的层叠及万物繁茂与自然界的雄浑,用线书写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产生墨线交融的笔墨世界。并且在墨色上施以重彩,石青,石绿,赭色作为主色调从画面上多以构成见长使画面产生一种视觉得张力以奇入画浓重与亮丽多对比出奇的主体来传递苍翠玄妙的山水境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体验自然创造性地记录对自然的再现。在他的书法及金石在临习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展,融绘画以书,以书融绘画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当感时代造化自然感悟与心久铭。

        ——王贵华(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树玉的画具有很浓的文人色彩。他画花鸟也画山水,故两者相互借鉴贯通。因为他书法功力很深,所以在绘画中体现出了成熟的线条之美,这正吻合了国画中以书入画的写意性。所以他的画是真正写出来的,这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

        ——吴建朝(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树玉的书法刚健有法,挥洒自如,如喷涌之泉,似决堤之流。自如有加,英气十足。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其画作构图果最,用墨淡雅,出手有章,挥笔有度,意韵悠长,令人思绪万千,经久回味难忘!

        ——丁福利(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



        树玉先生书画皆能,常常通过娴熟的技法追求博大浑厚的气象,于散淡中出雅致,寓疾缓中见性能,自然天成。

        ——方玉杰(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静愚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68(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