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以“艺”战“疫”特邀艺术家黄莱呼吁保护大自然

        作者:吴辰旭2020-03-03 10:02:08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以艺战疫特邀艺术家黄莱呼吁保护大自然


        《烟壑幽棲图卷》长卷创后感

        文/黄莱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纵观历史,每当社会动荡,对于中国画冲击总是首当其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艺术作为时代之风向,仍然处在争议与挑战之中,变革呼声始终伴随着褒与贬的纷争中艰难地前行着,而中国国自身艺术精神内核求变因子与外部环境对其影响相互碰撞,日益显著。现代科技所造成的掀天揭地的变化,已经大幅度地改变了人文的地景,对宇宙间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提高及关注度日渐高涨,大量表现宇宙自然的影视图像,摄影艺术直接冲击渗透、并在一定程度上启示借鉴、甚而替代同是视觉门类的绘画艺术,中国画情愿与不情愿地改变观念的同时,也悄然地潛移默化地颠覆了传统的绘画摸式,逼迫中国画的创作空间与构想从横向纵向无限拓展。早在唐代画论家朱景玄曾提出:“伏闻古人云、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古人在科学尚不昌明,交通不便,影像图片几乎没有的情景下,凭着对艺术大胆虚构的精神,为后人描绘出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穷尽宇宙间一切的艺术幻想力,这种伟大的胸襟,较之今天上天入地已不是梦想,行万里路已属常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狃于传统绘画表现形式的桎梏中,倡导更为宽容、超然、融汇的大中国画无内界的艺术形态,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是国人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之使然,是时代赋予画家新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画自身从母体文化中生发出强大的再生力。

        “烟壑幽·棲图卷”,正是在自我倡行实践大中国画无内界艺术主张下又一惨淡经营之作。她秉承传统笔墨基因不变,工具材料不变,“变其体貌、不变其精神(黄宾虹语)”,将笔锋伸向那无穷无际的苍穹世界,表现那些传统绘画中鲜有的壮观、奇丽、迷幻、神秘多姿的大自然苍茫景象,追寻那雄浑的大生命、大气象、大格局下苍生画卷。以玄感非象识,不以拘目见,于转识成智中,感谓古代诗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诲之一粟”之浩叹!“判天地之美、折万物之理(庄子语)”之大美之境,“适我无非新(王羲之语)”,其命惟新的创造精神。从感性的壮美上,为心造芲生,打通了视觉形象的天窗。而陈子昂的感遇诗则为我们展示了宏大、具体而又抽象的思维空间,转化为可诉、可感、可画的意象之境。“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石林可冥密,幽洞无留行。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冥,云海方荡谲,孤鳞安得宁。”“群物已大化,孤英将奈何……”。“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陈子昂诗)。这些玄之又玄诗化的意象之象,将人形象地比喻为“孤鳞”、“孤英”,却与云海一样翻腾着大宇宙联系在一起,使你感到人类的心灵才智的伟大,在大宇宙中,不管人的身形相之下多么渺小,人的一生相形之下多么短促,但正是这渺小短促的人,认识着思考着,探索着那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大宇宙,而不是对此永远无知不觉,不是永远囿于渺小短促不过百年的七尺之身,将心灵超越于世俗烦恼苦闷之上,迎向伟大、迎向无穷、感到永恒、感到不朽、也因此灵魂获得安放、获得永生。

        这是诗人的伟大,诗的魅力!诗画同源,超越一切的感官,由“玄感”的对象,非视觉的对象,直击心灵,创造非象识中,经过高级理智改进化为高级感受,从而升华为高级形态,迥异于传统笔墨现范,以新的表现形式返入浑元创化的苍茫世界之中,重塑当代笔墨精神内涵,为真正树立起大中国画无内界的大形式,为丰富拓宽中国画的表现彊域作了不懈努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学术意义上践行了笔墨当随时代之真谛。

        本体形式语言上的创新,是作品成贩之关健。诗歌中自作语最难,画同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形式需要新的枝法,枝法也需蒙养,非一日之寒。尤其拙卷探索过程,极其艰辛,惟有自知。任何创新枝术,既要有出处,又要出新,否则,空有思想意境也无济于事!囿于才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一意孤行,于瘠土荒丛中深耕,不计工拙,斫出生路,绝非易事!相较单一型作品创作,拙卷乃復合型作品,其创造力表现手段之多样、复杂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好在绘画学习漫长过程中,“野生”(业余),“豢养”(科班),两者兼而有之,靠着“十八般武艺”,尽情地施展“拳脚”,示人以“反叛”的面目,从中摸索出新的表现手法,既丰富发展了传统绘画艺术枝术内涵,又开辟了新的审美价值。

        图卷中花鸟、根石等具体形象表现上,似是而非,意象生成,似花鸟、又不是“花鸟”,是根石、又不是“根石”。且早已摆脱传统花鸟画的范式。形、线、色、墨等基本要素随之内容题材形式的转换,追求浑然一体,一派化机的效果上改变而改变,花鸟是大自然中最有灵性的生命,画卷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或喻为苍茫天穹下游动不息的游魂,隐喻在幽深广褒无限的大自然中,与大地这些无言之承载物“根石”浑化一体,隐射出某种特定语境下情绪的反映,亦是心灵深处释放自我生命情感的最佳艺术载体。

        当下、贫于思想、贫于创新,中国画作品不断重复古人,模仿别人,甚至照搬摄影照片为创作作品,此类现状娄见不鲜,太多的展览,千人一面的作品,创新之作寥寥,精细(非精致)之作充斥画展,占据主流,已成为艺术界又一审美疲劳之现象,深究原因,虽有当今时代浮躁之风所累,未能潜心于探索之故,实则乃有学术含金量之创新之难所致。

        大疫当前,由于人类的贪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遭受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被打破,无视万物生灵,无一虛置的自然之道,造成瘟疫、天灾频发,引发人类从深层次上思考。这次疫情的爆发无情地告诉人们,要亲近大自然,善待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是我们与大自然共命运、共呼吸唯一正确选择。作为艺术工作者能用手中画笔,唤起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认识到爱护和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已,明乎此!将是拙卷莫大的欣慰和荣幸!。

        (备注:“幽棲图”,由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诗人洪惠镇教授题写卷名。著名学者、艺评家、诗人吴辰旭教授为斯卷图撰写“苍茫赋”。著名书法家、学者蒋平畴教授、著名书法家吳盛辉院长分别书写“苍茫赋”一文。他们为拙卷贡献才智,增光添彩,在此深表谢意!)

        2020年2月

        蒋平畴教授《苍茫赋》


        蒼茫赋

        文/吴辰旭

        苍茫者,宇宙之相也。漫无际涯,却隐括万象;瞬息遽变,又静穆空茫。日月星辰,按律隐耀;春夏秋冬,依韵而彰。物有大小,却无贵贱之分;寿有夭永,并无尊卑之痒。

        乌乎,柔猛本乎天性,但无诡诈之术;繁衍还依类定,非是卖买之量。人类纵技高千端,不及其秘密万一;哲人纵深 思百臻,亦不逮其邃奥毫芒。

        乌乎,人类相残,天性尽丧;观诸丛野,焉知苍茫?

        夫友人黄莱 ,蒼茫画派之首创者,以天地为心,以生民为念,耽思瞑想;以筆墨为媒,以哲理为径,衍译大荒。狼嚎穹窿,鹰瞰八方;林蔽旷野,山海势张。撼人心者,莫外乎莾蒼!其诚可佩,其艺可扬耳。

        2019-5-14日于 兰州五泉堂



        孙绍振(思想家、艺评家、资深博导):黄莱走着一条前人别人所没有走过的创作道路,他在探索大空间、大生命、大气象的宏图中,常常“无意识”地随性情变化而随机生发,以求生意自然。这种自然的“生长力”与他追求浑然天成、一派化机的艺术境地,是其终身不渝的理想。他冲破传统界线的规范,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疆界,但又没有离经叛道,反而愈加信奉和恪守中国画的神髓。他提出的大中国画无内界、“雄浑”我求,让宣纸“吃饱”的艺术主张,无疑是他绘画体系的集中升华。这是一个真正画家对神圣、庄严的艺术深沉思索后,对艺术的一种馈赠,一种来自思想的深省,其艺术作品必将化为一种文化品格而备受关注。

        洪惠镇(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厦大教授):黄莱花鸟画,关注大自然和生命,这是黄莱花鸟画的核心价值,以此来提示生命的真谛,是位有深度、很有价值的画家,目前,这样画家很少。

        黄莱从花鸟画原本的唯美表现,转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使立意加入现代意识,颇有发展前景。二是传统语言抒发现代情愫,如上文简介的黄莱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是古代花鸟画所无,现代花鸟画少有的。这是花鸟重立意的本质特点和优点,在现代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和转折点,它可以使花鸟画的立意,从传统的唯美和人格表现角度,转入一个全新的,和人类生存攸关的深刻而又广阔的视野,因而具有真正的现代性质和意义,并因此发挥新的教育功能,使花鸟画不在仅仅在装饰审美和人格熏陶上起作用。它的自然和亲切的艺术形式,可以弥补宣传画招贴画的僵化说教之不足,令大众在潜移然化中重新省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选自洪惠镇撰写福建省花鸟画概述一文《中国花鸟画、1998、2》





        【作者简介】

        黄莱,别署莱戈,男,福建永泰人,幼承家学,先后就学于福建师大艺术系和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 早年参加过第二届全国年画创作班,从事年画创作,曾评为优秀年画作品。同时涉猎过油画、水粉、水彩、素描等画种。中西兼学,穷研画之本法。为日后累年不懈地将主要精力用于重塑当代中国画的精神形态探索,打下坚实基础。作品以形成大生命、大空间、大气象之格局,为当代树立大中国画的表现图式,提供了范例。著有《黄莱作品精选集》(荣宝斋出版)、《中华名家黄莱作品选》(天津人美出版)、《咀嚼绘画》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等十多部专著。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亚洲画家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人大、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福建省花鸟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