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陈建明:别让收藏玩死你

        作者:陈建明2014-07-24 08:26:51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陈建明:别让收藏玩死你
          朋友李飞,过不惑已有几年。给人递出的名片上头衔也攒成了一串:文化学者、收藏家、作家、杭州国立文化艺术院导师、杭州飞鸿轩古美术收藏馆馆主等等,个个也确有其事。一大爱好:研究国学与传统文化。二大爱好:收藏写文章。三大爱好:美酒美食及与美相关之统属。有些爱好随岁月流淌而渐随行,但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之认同,越发且弥坚。

          在陆续出版了《中国东阳木雕》、《中国徽州木雕》、《中国传统瓷器艺术鉴赏》、《中国传统银器》、《中国历代佛像收藏品鉴赏》等等作品后,有感于当下国内民众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有钱没钱、有眼力没眼力。在“盛世收藏”这一口号的鼓动下个个热血沸腾,把本是社会精英阶层专利的收藏,变成了全民的狂欢!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如雨后春笋。中等以上的城市,建有三至五个古玩城是很平常的事。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广州、深圳、杭州等等,不敢说古玩城数量象菜市场一样多,但逛古玩市场的人数与之相比,肯定毫不逊色。每到双休或约定的古玩交易日,凌晨2一3点就开始人声鼎沸灯光闪烁,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且古玩城规模之宏大,像上海的虹桥古玩城,面积号称10万平方。西安的大唐西市8万平方。深圳古玩城6万平方。还有北京的潘家园,等等等等。均远超城市主要菜市场的规模。古玩城的数量在国内也以上海为最,达到惊人的40多家。北京有30多家,其它的省会城市基本保持在十几家以上的规模,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早几年统计的所谓8千万收藏大军,相信现在早已过亿计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要想富,去挖墓,一夜成为万元户”。那些跌跌撞撞闯入收藏的芸芸众生中的很大部分,完全背离了收藏高雅的文化范畴,只把古董当成了逐利的道具展开赤裸裸的经营。各种形式的电视“鉴宝”、民间“寻宝”类节目,在宣传文物保护和普及文物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间凸现的每件文物或者古董背后巨大的经济价值,更是推波助澜。使收藏队伍愈发庞杂壮大!

          在高额利润的刺激和一夜暴富心态的驱使下,文物的造假业应运而生。于是,戴着形形色色高帽的、挂着各种国字号招牌的一些所谓文愽文物鉴宝专家,也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先恐后地现身江湖,在利益的驱使下,上演一出出指鹿为马鉴假为真活报剧。

          面对“一群傻子买,一群傻子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这个文物市场的真实现状。李飞兄又一本力作《别让收藏玩死你》即时推出。此书为纪实文学,由各新华书店发行。40万字,近500幅彩图,揭密了收藏江湖的惊天黑幕:谁造假?谁贩假?!谁玩真?谁玩假?,谁盗墓?谁销赃?谁是“国宝帮”?谁是伪专家?。真凭实据,真名实姓。事实真相,让人目瞪口呆!此书的出版,犹如在中国收藏界扔进一棵重磅炸弹!给身处被严重“造假雾霾”所笼罩收藏江湖中的亿万收藏爱好者,炸开了一个真实残酷的收藏世界!

          当今世界,投资艺术品作为理财的一种重要方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和接受。在房地产接近泡沫,股市持续低迷,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增大的经济形势下。艺术品收藏市场却以稳步年增20%以上利润的速度,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热钱涌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推动拍卖成交额屡创新高的背后,是充斥着对拍品真赝的争议,及丑闻不断的步步惊心。假拍拍假,因逐利而起的种种坑蒙拐骗,把我们中华民族遵循了几千年,并引以为自豪的“仁义礼智信”碎成了一地鸡毛。真如《别让收藏玩死你》这本书中所揭露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从1993年起,为了社会的诚信和捍卫自已的权益,多次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打假。1993年,吴先生起诉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侵权案,严正指出拍品中一张落款吴冠中的(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水墨画是伪作。1995年9月2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吴冠中胜诉。2006年8月28日,北京圣天阁文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计划在当年的9月17日推出吴冠中拍卖专场,全部经所谓专家认定吴冠中真迹的21幅素描,1幅油画,1幅水粉1幅水彩画,被吴冠中本人基本否定,该公司紧急声明撤拍并决定收回图录,以免流入社会造成误导。而在今日的中国拍卖界,能这样自觉自律的公司实在是像大熊猫一样,太过稀少了。

           有当代画僧之称的史国良,2006年7月在互联网上,看到北京某拍卖公司上拍三幅署名史国良的画中有二幅为假。史国良立即给拍卖公司打去电话,让史国良没想到的是拍卖公司根本没理他,两幅假画如期上拍。这让史国良十分愤怒,他在拍卖会后再次电话责问对方,得到拍卖公司的回答是:卖家不让撤拍,而且,我们公司的专家鉴定组也认为这两幅画是真的,所以我们决定上拍,再者国家《拍卖法》规定字画的真假并不需要绝对保真。

          愤怒过后的史国良为此开通了博客,发誓一旦再见到有拍卖公司拍假,就公开揭露,并全力以赴用打官司的手段来震慑贩假者。针对拍卖公司对拍品真伪不负责任这样的霸王条款,虽然现行的法律还没有相关的制约。但打假,不但是维护著作权话语权,更是为了维护收藏者权益,维护社会诚信和公平正义。因此,全社会对于这种知假贩假的行为要坚决抵制,用法律的手段清除这些丑恶。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有人笑称:古董交易有贩毒的暴利而无杀头的风险。虽是一句戏言,却也道出了其间所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此正如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名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样,有收藏就一定有造假!有造假就需要有专家来辩别真伪,所谓专家,是人们对那些精通某一事物或者说对某一事物有独到见解的人的一种尊称。不可否认,国家专业文愽部门的有些专家德高望重,曾经在各自的文物考古和文化研究方面做过不少的贡献,有很强的文化、历史知识和考古经验。但搞鉴定不同于考古,考古是还原历史,鉴定是辨别真伪。考古不存在真伪,就是有也是古人仿古人,俗称老仿。而搞鉴定是要把市场上或藏家手中形形色色的收藏品断真识假去伪存真。

          有些愽物馆的“三大”型专家们(单位牌子大、名气大、年纪大),他们搞考古和文化研究出身,《标型学》的概念在他们的脑海里已根深蒂固,对搞鉴定必须掌握的“痕迹学”几乎没有研究,对于先进的当代科技造假手段更是缺乏了解,以“标型学”去鉴定当代的仿品,人家就是根据你多年前出土的东西和考古发掘报告的相关数据仿造的,目的就是让你们对号入座。因此,叫他们到市场上看东西,走眼是必然的。

          文物造假古已有之,当藏家和专家们在苦学和研究文物鉴定知识时,造假者也在努力钻研仿造技艺。借助当代高科技的方法和古老传统手工艺的结合,有些文物作伪造假的水准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河南洛阳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仿制的北魏陶俑,曾让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有关专家们齐齐打眼,甚至骗过技术检测,闹出让国家拨专款抢救性收购了几百件这批所谓“北魏陶俑”的天大笑话。而五位国内名头响当当的鉴定专家史树青、杨伯达、王文祥,杨富绪、李劲松卷入商人谢根荣的“金缕玉衣骗贷案”。在收受了几十万红包评估费后,五位专家对谢根荣自制的所谓“金缕玉衣”仅隔着玻璃看了几眼就认定为真,开出了24亿的天价评估!谢据此向银行骗贷10亿。用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的话:“这五位老先生最年轻的都已经超过70岁了,按理说,我们不应该去说很多非常严厉的话语,但面对如此荒唐的事情,我们想说真是有点为老不尊了。这个“尊”,就是学术的尊严和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大家应有的尊严。另外,这一事件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

          搞文博的研究员不一定都能成为鉴定家。我国相关的法律,禁止专业文博人员从事民间收藏。这就造成了文博专家与市场的严重脱节。鉴定家一定必须是从市场中真枪实弹磨练出来的。我们很多民间的鉴定家,他们虽然没有专家、研究员的身份,但他们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热爱千年传承的中华历史,长年在收藏品市场上的摸爬滚打,见多识广练就了一双好眼力!马未都先生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我国文博系统里也有部分研究人员即有理论又有实践,眼光也很好,这样的专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鉴定家!民间收藏方兴未艾,一般老百姓由于缺乏文化、历史知识和辨伪能力,对于初涉收藏的他们来说,那些“三大”型的专家还是很有些影响力的,其结果是很多人在这些所谓专家的掌眼下买了一屋子的赝品,有些老百姓被那些伪专家出具的鉴定证书所迷惑,结果受骗上当。追悔莫及。在收藏品市场满地新加坡(新、假、破)的今天,专家是收藏的最后一道底线。无论维护专业权威的神圣,还是社会诚信。面对金钱,良心不能丢。

          艺术品真伪鉴定话语权的后面,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正如此书中所说,在其它的商品领域,打假者和购买者是天生的同盟军。而在文化艺术品的收藏领域,尽管自古就有不打假的传统。一眼真一眼假,发财倒霉,凭的是眼力吃饭。而在目前,这个领域几乎已可用“乱象从生”、“无法无天”两个词来形容。打假,就意味着这件藏品要烂在买家的手里。从2010年开始,无孔不入的资本、热钱大量的涌入文物艺术品市场,强化了市场“轻真伪、重流通”的趋势。大家都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买家转身就成了护假者。再有争议的拍品也都能顺利成交。暴利,投机,巨大的市场诱惑和几乎可以忽略的风险,催生了一个已高度成熟的制假(制造赝品)、造势(宣传炒作)、拍假(拍卖赝品)、假鉴(出具虚假鉴定证书)、护假(为赝品辨护)的完整产业利益链条。每个周未,从新疆到上海从内蒙至广东,全国各地在类似北京潘家园这样的古玩市场里,成百上千万的人都在试图以(拣漏)的方式做自己发财的梦。“国宝帮”们的故事也由此产生。这场前所末有的全民收藏热潮,究竟是文化的兴盛还是悲哀,相信各位看完此书,自有定义!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8(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