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中国收藏家的局限与德国新表现主义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4-05-10 08:17:55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收藏家不能简单的被看成是一群有钱人,收藏的行为也不能被看成是纯粹的经济投机活动。历史能够证明,收藏家的行为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艺术确实需要经济的资助,这点无需避讳,“文艺三杰”无不都是需要贵族大家或者是教皇等的赞助。也正是因为赞助,现在的人才得以在美第奇的宅邸看到大量的传世精品。没有美第奇甚至谈不上文艺复兴。

        因此可以看出,收藏作为可以直接干预艺术发展的一股力量,是十分重要且需仔细衡量和思考的艺术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加,中国的收藏家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做到高瞻远瞩,用独到的慧眼能去发现和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却不多见。收藏,并不简单,相对稳定的社会不仅为收藏带来了所需的环境,也可以说是给中国的收藏家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在中国,收藏家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传统书画之上,这也正是为什么传统书画能够在历年来的交易趋势上平稳进行的原因。鲜有人将目光转移到当代艺术,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上去。当然,中国当代艺术也并非缺乏收藏家问津,缺少的却是我们中国本土收藏家的问津。我们的收藏家在关注传统书画的同时,也会经常关注下以技巧见长的写实主义油画如靳尚谊等人的作品。诚然传统书画相当保值,写实主义油画同样长期盘踞在拍卖市场之上,但是还有更多绝佳的收藏机会被白白错失。我们的收藏家应当将眼光放得长远和开阔一些,应当去了解国际收藏趋势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收藏,进军国际市场。因为西方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个局限性的概念,是全球化的概念,我们的艺术同样遭受来自西方的冲击,甚至是不得不接受改变。

        而正确的收藏恰恰就意味着改变。我们的鬼邻日本曾巨资收购和推广后印象主义的梵高,不仅使日本人的形象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同时也是一次向全世界阐述本国文化的机会。他们抓住了机遇,也“绑架”了梵高和后印象派,始终都与日本保持着联系。

        我们的收藏不只局限在传统项目上,局限在地域上,也局限在眼光之上。中国当代艺术在三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不说成绩斐然,但也是在国际上取得广泛声誉的。威尼斯双年展不断出现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可此时,收藏家的脚步却没有跟上。成功的收藏家首先要自己收藏的体系和清晰的艺术史脉络。这需要有见识的眼光和专业知识,但更需要的是果敢的判断和斩钉截铁的勇气。当波洛克在美国受到质疑的时候,身处威尼斯的佩姬·古根海姆成为他的主要赞助人。佩吉对波洛克的收藏不仅在日后打下了她成为一代收藏家的基础,更让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佩吉的收藏是有体系的收藏,这点至关重要,简单来说就如同买断一样。收藏家在做出收藏行为之前应该对一个展览或者一个艺术流派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抽象表现主义同属于后现代流派的德国新表现主义不仅拥有十分清晰的艺术脉络和谱系,而且在后现代主义流派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支。对于德国来说,新表现主义不仅深深扎根于德国的精神土壤,而且再一次将德国在艺术史的地位提升一步,这就如同毕加索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至于英国;对于欧洲来说,德国重新拾起了欧洲艺术的力量能够与美国的流行文化抗衡;而对于整个世界来时,德国新表现主义创造了艺术更多的可能。不仅如此,那些弥漫在新表现主义画作的德国人的关于历史、命运、民族的情感和思考对于德国历史也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史上鲜有出现能像德国新表现主义这样清晰发展的流派的。由于后现代艺术的特殊性,大量非传统艺术品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使得艺术领域内显得十分混乱和拥挤,同样也给对艺术品价值判断的批评家和收藏家带来了难度。但是,从国外追逐后现代艺术的收藏趋之若鹜的角度来看,收藏现代的、当下的不仅能够取得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会改变和左右一个艺术流派的命运,如同佩吉对波洛克的收藏,如同萨奇对YBA的推广。

        回到国内情况来看,我们的收藏家或许还没有真正认识收藏的巨大力量,或许还缺少机会去实现国际收藏家梦想。德国新表现主义还不为中国大众所深刻了解,而在今年的“展洲国际·全球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同期却出现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大展。能在展览期间举办“全球艺术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的收藏家是要到了走向国际收藏大市场的时候了。这次展览几乎囊括了所有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六位代表性的杰出大师安塞尔姆·基弗、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兹、西格玛尔·波尔克、A.R。彭克几乎是第一次在中国的“集体群展”。通过这样大规模的展览,新表现主义的脉络被清晰的呈现出来。

        虽是千载难逢的契机,但是究竟我们的收藏家能不能够通过这样的契机走向知名的国际收藏家地位,或者说会不会出现中国收藏家打破自身局限性以真灼的眼识去改写一下西方垄断的艺术史,就像日本人改写梵高那样?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