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陈履生:历史与艺术为博物馆开启时代新航程

        作者:陈履生2012-02-09 15:00:42 来源:网络
        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重组而成的国家博物馆,在历时近4年的改扩建工程之后,自“复兴之路”长期陈列3月1日复展和 “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 3月24日开幕以来,一个接一个展览相继展出,接受社会的检验,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新国博除了建筑的恢弘之外,“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定位则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
         
        毋庸讳言,原来属于历史类的博物馆,在过去既表现出了它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有着它的局限性。因此,国博自2003年成立以后,如果仅有通史陈列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建筑的体量扩大了三倍,势必要找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突破口,使它在承传原有传统的基础上,既做好历史类的收藏、展览和研究等工作,同时,按照国际上大型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将艺术的收藏、展览和研究工作提升到与历史相并行的平台上。因此,“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定位则成为新国博发展的突破口,这将为新国博的新空间在历史与艺术的交叉中相互辉映,让新国博焕发出时代的神采。显然,作为世界第一大馆,它已经不可能将自己的业务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只有通过它的综合性,拓展业务的领域,才有可能服务于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才能与大国的地位相称,才能与大馆的地位相称。在当代特定的社会现实中,提出“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定位,表现了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抉择未来的智慧。
         
        从另一方面来考虑,在国博馆藏的所有历史文物中,绝大多数都包含着丰富的艺术信息,其中有许多就是纯粹的艺术品,比如著名的“后母戊鼎”,既反映了商代社会所特有的威权,同时又代表着青铜器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最具时代特征的饕餮纹所表现出来的狰狞之美,除了威严的历史表述之外,所传达的艺术的力量,成为中国艺术史中的代表之一;比如明代的《抗倭图卷》,它虽然反映明代抗倭的历史事件,是表现历史或者记录历史的图像,同时,它也是明代绘画史中的重要代表作,是我们研究明代史诗绘画的一件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可以说,历史与艺术在我们的文明史中一直是互相依存的,我们难以割裂历史文物与艺术的关系,我们也难以去除属于历史文物的艺术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因此,很多艺术品都是佐证历史的重要实物。如此看来,国博馆藏的106万件藏品不仅是研究中国文明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中国艺术史的重要资料。所以,在历史与艺术并行发展的、超过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历史中,历史和艺术是不能分离的。
         
        在国博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博物馆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博物馆的定位,成立之初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就明确标明了它的历史专业的属性。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发展中,阶级斗争、农民起义以及革命事业曾经是博物馆展陈的重要内容,如此,就无暇顾及到艺术的存在。但是,艺术作品为辅佐这些展陈的内容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从1951年开始,国博曾先后4次组织大规模的历史画创作,出现了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石鲁的《转战陕北》等时代的代表作。这也说明,即使在以历史为主业的过去,也没有放弃艺术给予历史的辅助,而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关系,使得国家博物馆有幸在艺术品的收藏方面奠定了自己丰厚的家底。
         
        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中,绝大多数的省一级博物馆都是历史类的博物馆,毛泽东主席1958年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曾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这就是我们省一级博物馆的历史属性的由来。时代不同了,博物馆的发展必须反映人民的期待和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国博“历史与艺术并重”发展定位的提出,无疑会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以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引领性也可能会改变它的专业属性和体制关系。比如在文化部的管理系统中,博物馆归属于文物局领导,美术馆归属于艺术司领导,但现在发展趋向中的博物馆的美术馆化,和美术馆的博物馆化,这种交叉势必带来未来行政管理的新变化。可以预想,在未来的5年中,中国许多省的博物馆在经过新建和改扩建之后,业务上都将会出现“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局面。
         
        “历史与艺术并重”发展定位的提出,对于国博各项事业的拓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人们看到与建筑相关的新国博所呈现的展览新面貌,其中在多元的展览结构中,将表现出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特色,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又有世界的;既有传统的、又有当代的、还有时尚的。转型所带来的变化,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了国家文化形象窗口的要求。
        责任编辑:杨小薇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