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范卫:论阳羡砂壶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1-03-16 15:28:36 来源:网络

         图一:此作品稳重大方,口盖严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制壶技艺。壶身饱满大度,给人以有容乃大的大家风范和气度,壶身上端圈以一轮繁星点点作为装饰,既美观又切合主题。壶嘴、把线条流畅,与壶身合的恰到好处。

          图二:此壶口盖直而且紧密,无落帽之忧。壶嘴壶把舒曲自然,宛若从壶体中天然生出一般。壶身直而且不瘪不鼓,恰如其分,形之准,令在其上无法作加减法,直壶微鼓,以达到视觉上最佳的效果。壶流胥出自然,壶把匀势而起,且与壶身如意贯气,壶钮形为桥梁式,平缓舒展合体,整器精美绝伦,而且能够在泥色的衬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

          “茗注者,莫妙于砂;壶精者,莫过于阳羡。”明代杰出戏曲小说家李渔如是说。

          这并非空穴来风。宜兴(古阳羡)紫砂壶,自明清以来长盛不衰,历来冠于壶道、茶道,经得起历史时间的考验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其一,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在显微镜下的紫砂壶既是周身布满气孔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大多数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岭石等单一矿物组成;团聚体内部的为闭口气孔,而包在周围的为气孔群,即开口气孔。紫砂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就因这种特殊结构的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而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开口气孔群。据测试,紫砂陶器的气孔率约为50%。紫砂壶的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正因其这种独特的质地,使紫砂壶极适于沏茶。紫砂壶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使品茶达到完美的境界。

          其二,据《阳羡瓷壶赋·序》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壶名家有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享等。紫砂壶仪态万千,工艺造型可谓眩目缤纷。其实紫砂壶的“造型丰富”这一优点,也缘于紫砂的独特材质。紫砂泥可塑性极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而且成型后胚体强度高,坯的干燥收缩率小,烧成后不易变形,所以适合制作手工精巧的工艺品。因此紫砂壶在工艺造型方面种类繁多,甚至堪称举世第一。

          紫砂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民族瑰宝,把传统继承好是我们从事紫砂艺术人士的共同职责,但传统靠什么来继承,我认为继承要靠创新来继承,要靠发展来继承,今天的传统在昨天是创新,那么今天的创新到明天也成了传统,一代一代的紫砂人不断创新不断地把传统这个接力棒一代一代往下传,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传统,如果我们不去创新,那么,这个艺术就将枯萎。传统是民族艺术的根脉,创新是传统艺术的生命,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并促成传统的发展,这就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