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贾方舟:“燃烧吧·天窗”评朝伦·巴特尔的地景艺术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9-02 17:42:21 来源:网络

         童年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甚至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许多大作家都不厌其烦地写自己童年的经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叁味书屋”和“润土”早为大家所熟知,林语堂也曾写到家乡的大山给于他的终身影响,而伊莎多拉·邓肯则无限鐘情于“大海”这一童年的生存环境,还有爱因斯坦童年时期对罗盘的好奇使他终身与科学结缘。童年,是每个人最早感知这个世界的时期,当儿时的巴特躺在蒙古包里透过圆形“天窗”看着那变幻莫测的天空时,曾经有过多少美俪的幻想?但他肯定不会想到,多少年以后,“天窗”这一独特的形式结构会持久地成为他艺术的出发点和灵感的源泉。对他而言,天窗已不再是一个外在的事物,而是他内在经验的一部分,是与他的精神同构的一个“心灵之窗”。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初的惊讶和全部的想象,都是透过这扇朝着天空、吸纳着天光的“窗”而获得的。

          蒙古包,这个为北亚游牧民族所独创的可移动建筑,设计得那么精巧,那么易于迁居,收折起来一捆就可以运走,到新的地方支起来再一捆又可以居住。蒙古包,已成为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但由于其立面不宜开窗,窗就开在毡包的顶部。它的功能不仅是採光,在结构上还是支撑整个蒙古包的稳定的中心和制高点。天窗,就是这个游牧民族与外部空间沟通的象徵,也成为巴特魂牵梦绕的童年记忆和挥之不去的艺术符号。

          巴特以天窗为塬形所作的一系列地景艺术作品如《燃烧的天窗》、《淹没的天窗》、《沙尘暴天窗》等,均是用现代艺术手段表达一个古老民族对其塬始淳朴的生存方式的追忆与怀恋。在巴特的家乡,定居已经取代了游牧,固定的建筑愈来愈多,蒙古包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他的童年记忆在现实中日见消逝,这使得这位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和民族的艺术家不免伤感甚至失落。《淹没的天窗》就鲜明地带着这种感伤的情调,一种古老的文明将不可挽回地被现代文明所取代,使他的内心充满着悲情和隐痛。但巴特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当代艺术家,他又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人颣不断前行的步伐是无法回转的。而《燃烧的天窗》就是用一种仪式化的方式对一种古老文明所做得一次祭奠。那在黑暗中燃起的火焰是热烈的、令人兴奋的。火焰所形成的图案是如此地壮观和让人心怀激荡,但当我们目睹着这渐渐熄灭的光焰时,一种悲情油然而生。 “天窗”从点燃到熄灭,这短短的十几分鐘浓缩了几千年古老文明的过程。这烈焰仿佛幻化出成吉思汗西征的马蹄踏踏,幻化出贝多芬的《英雄》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它无疑是巴特用艺术的方式对自己曾经辉煌的古老民族和久逝的英雄先祖所作的一次追忆和缅怀。

          站在艺术家这苦心经营多年的艺术面前,我们无法不走进历史,无法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巴特的《天窗》的确是熔铸了太多民族的深情和历史的厚重。它所具有的视觉力量是在画布上不可能体现的。

          巴特说,明年他还准备在蒙古国用800匹马来完成他的《天窗》,我想象那将是一个如何宏大的再现蒙古族文明的诗史性的场面,我期待着这件作品的成功实施。

          2005-8-5 于北京京北上苑叁径居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4(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