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走进长乐陶庄 作者:吕会田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8-03 16:16:52 来源:网络

        陶都宜兴,地处风光迷人的太湖西岸,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国画大师吴冠中笔下的故土,永远是一幅“湿漉漉”的春雨江南;紫砂泰斗顾景舟心中的家乡,用一把“上新桥”写意了古镇的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人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厚重的历史,甜糯委婉的吴文化,使这方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孕育出的紫砂陶就是一枝绚丽的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古受到人们的喜爱。
          如今的“宜兴紫砂”作为一种文化品牌享誉九州。由于紫砂壶的肌理质感效果,外似人的肌肤,内合人的品性,易于茶香,精光内蕴,经过历代紫砂艺人和大师们精思巧手,赋予了紫砂陶旺盛的艺术生命,创造了人世间“天人合一”的泥土艺术之美。到陶都感受紫砂文化,拜访紫砂名人和工艺大师,一直是天下爱壶人的心愿。
          办事路经宜兴,好一阵兴奋,心里有想法已经好久了,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即便不吃饭也要挤出一点时间,走进陶都,奔向那五色土的怀抱。
          当面对神奇的紫砂世界,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紫砂壶,作为心仪紫砂,心向陶艺大师,虔诚的爱壶族,身体仿佛在微微颤抖,也许是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紫砂泥土的“芬芳”,一种满足感似乎在胸中缓缓升腾。
          霎时间,激情涌动,一股冲动从胸中喷出:好一个紫砂故地!好一个茶陶仙洲!
          事儿又一次凑巧,在丁山,当我以试探的口气说出心中想法时,朋友已被我对紫砂的一片真情所感染,
          哈哈!你要不去,谁去?你今天算是找对人了!朋友诙谐而又“得意”地的调侃起来,
          然后欣然允诺,要带我去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委员会主任徐秀棠。
          晋见心中的偶像,又是一个心潮澎湃!
          在丁山通蜀路看到有一座范蠡和西施的雕像,这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历史故事。不远处就是一座白墙、青砖、灰瓦的大型旧式院落,不张扬的外表,仍然显示出主人的风雅。墙外碧水盈盈,绿柳垂丝,几只白鹅在水面上“鹅”“鹅”的轻盈的向远处浮去。大门一侧洁白的墙上秀棠书“长乐弘”和“长乐陶庄”几个金色漂亮的行楷大字,在青砖灰瓦的映衬下,就像是座百年“老字号”。还没有叩响门环,一股“书香”裹着飘出的“陶香”轻轻抚面,以使人有几分“醉意”。
          徐秀棠大师,出身于制壶世家,自幼深受紫砂文化的熏陶,是陶刻大家任淦庭的第一高徒,从十几岁入行学徒开始,便被细心的师傅发现并称赞为日后“最有出息”。由于天生禀赋,后天刻苦和品德修养,严师出高徒的结果,也就呼之欲出了。今天的大师早已是誉满海内外了。
          “长乐陶庄” 占地面积很大,是徐秀棠大师精心打造的精神文化家园,又俨然是一座紫砂历史博物馆。进入陶庄,迎门三十八个巨大的废旧石碾子堆砌成俩层的大型照壁,脱俗中露出归真的返璞,石碾上连缀起来的 “唯吾知足”四个大字,看在眼里已感到了“分量”,一进门便感到了陶庄文化氛围的冲击;一条长长的碑廊镌刻着紫砂的历史,诉说着那遥远的陶都往事;用碎旧的紫砂匣钵砌成的紫红色的围墙,整齐而斑驳,显出浓郁的紫砂地域风情;一座新建的老龙窑匍匐在陶庄一侧的高处,龙窑两侧的鳞眼洞已经打开,淘工正在忙活,准备试窑;陶庄内一汪浅浅的水塘,一间精致的木质茶舍搭建在池塘中央,与曲折迂回的小桥相接,塘内鲤鱼戏水,荷叶婷婷,芙蓉绽放,营造出杏花春雨般的景致,也是大师内心的“悠闲”所在。一架老式木制水车,静静的安卧水塘边,供人观赏;室内摆放的旧时用来粉碎陶土的石碾磨、舂杵、网筛,陈腐泥土的陶缸、运送矿土的独轮车。在陶庄里,像这样的老式工具和器物,到底收存了有多少件,恐怕主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走过面前这些旧式“古董”,心里多了几分思考和凝重,就是这些陶都先人“简单”的创造,诞生了一种文化?紫砂承袭几百年?如今的丁山,这些过去劳作用的器具,大多早已废弃或被人们遗忘,好像是一位年迈的老者卷蹲在老墙角,尚存一息,瞧着那些忙忙碌碌的后生们,像是欲言又止?像是嘱咐什么?现实的声音太嘈杂,人们太忙碌了,忙得没有人停下脚步,甚至有人忙得来不及低头辨别一下自己脚下的道路。
          徐秀棠大师却像敬重尊贵的长者一样,把他们请进了陶庄。这不仅是满足大师传统紫砂情怀的温馨回顾与精神抚慰,大师看到的是几百年来一种文化传承的血脉。在这些遗存的器物上面,封尘着先人太多的历史故事,和紫砂薪火的记忆。
          “中国紫砂”唯有“宜兴紫砂”。因为宜兴有黄龙山的“富贵土”;诞生过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到顾景舟的历代紫砂大师;创造了独特的手工成型工艺和几百年形成的紫砂文化;宜兴有几千年的制陶史;蜀山脚下的明清老街,在历史上就是紫砂集散地,有紫砂摇篮之称,壶商通过蠡河驶入太湖走向全国。是宜兴的地理山水、历史风俗、名人茶陶等特殊的地域文化孕育了紫砂艺术。紫砂壶素面素心,千姿百态,一经泡养恰似古玉生辉。是中国古代哲学和阳羡茗茶滋养了她,壶与茶相得益彰,滋润社会,中惠人生。
          紫砂艺术,作为一门优秀的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离开地域特色,脱离传统文化塑造的独特品性,不仅无法回答你从哪里来?更无法解释你要到哪里去?怎么去追溯你的身世和紫砂艺术历史渊源。偏离传承脉络,断掉的是历经千度窑火铸就得民族艺术审美标准,丢掉的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民族凝聚力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坚守“中庸之道”是我们这个民族和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的灵魂。
          作为一代大师,徐秀棠高瞻远瞩,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的大视野,去审视紫砂艺术,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种方法,善待祖先的文化遗产,继往开来,担当起大师的历史使命。
          大师正在工作室“干活”,手中的紫砂泥块不时地向雕塑“初型”抛去,眼神专注,面带思考,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我们站在门外也像是禀住了呼吸。当得知我们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时,赶忙放下手中的“活”,热情的引领我们穿过曲折的小桥,来到简朴雅致的小茶舍。茶舍中竹式的茶几非常整洁,好客的大师亲自用紫砂壶泡茶,接过一杯香茗,醇香的茶水,冲淡了奔走的劳累。当听到我对紫砂文化的挚爱时,大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并连连称道:
          “好!好!好啊!现在很多人喜欢紫砂艺术啊!”
          我虔诚的说:“尊敬的大师!您是当代中国紫砂艺术的一面旗帜!建设陶庄,您是为紫砂艺术营造一方净土!”
          大师认真而又谦逊的回答:“不好这样说啊,还是让后人来说吧”
          我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师号召做壶人至少要做十年冷板凳,社会上非常赞同”
          奥!哈哈哈!大师笑得非常爽朗,幽默地说“还真有那么多的影响力?”
          “是的!影响力很大啊!”我认真回答说。
          “紫砂是传统工艺,离不开传统文化啊!年轻人有学历,要练好基本功啊”大师深情地说,
          “是的!大师说的对,可是现在的社会氛围,有许多悖于紫砂文化的事啊!”
          大师又笑了,我发现在大师温情的笑容里隐隐的流露出一种担忧。“还好!有好多年轻人很用心,用心做事就好,应该有作为啊!”大师和气地说。
          是啊!如今的大师牢记师傅当年的嘱咐,手持紫砂陶艺的接力棒,已远远的跑在了前头。他的目光却看得更高、更远,对于年轻人的传承寄托了殷切希望。
          大师的谈话,精炼而富有哲理,使人久久的回味-------
          优雅的陶庄,满园花香。感受到紫砂文化生态的同时,陶庄营造的自然生态和自然形态令人惬意爽快,广玉兰、翠竹、丁香以及各种灌木花卉妆点的陶庄葱郁悠然,一种世间雅俗共赏的亲和、殷实、静谧感油然而生。
          如今,紫砂文化研究和紫砂收藏勃兴,把紫砂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紫砂已经不仅是一把壶的实用温润之美,紫砂雕塑作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形式,经典作品能穿越时空,与天地对话,震撼人的心灵。徐秀棠大师,开一代紫砂雕塑新风,是当代紫砂雕塑艺术的一座高峰。他抟泥制陶,著书立说,除和顾景舟大师合著的《宜兴紫砂珍赏》外,近几年,有多本研究紫砂的著作问世,他的专著《中国紫砂》一版再版,同他的雕塑作品一样,从中国哲学的高度诠释着紫砂艺术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面对当今社会,大师远离尘嚣,静坐陶庄,修身齐家情注紫砂,呼朋引类,用“中庸”“无为”“净心”的“旧砖石”去修复被“物欲横流”冲击的紫砂园地,擎旗引路,殚精竭虑。
          几年来,“长乐陶庄”,推出了一大批紫砂雕塑力作精品,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诞生了一个新的门类,艺术作品走进了城市,学术理论登上了院校的讲堂。紫砂雕塑作品引领一代风骚。有人性化体现和构思的“十八罗汉”;有表现儿童们掏麻雀、捉蟋蟀、吃冰棒的“老墙角”;有取材于《阳羡茗壶系》的“始陶异僧”;有形态各异的“坐八怪”;有取材于唐代何延之的《兰亭记》“萧翼赚兰亭”;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上海金山卫城南门抗战遗址纪念地,创作了四十米长二十五米高的大型紫砂壁雕《历史见证》,再现了那场使人难忘的民族灾难,场景深远,悲壮恢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漫步陶都如诗如画,风景优美的西九湖畔,绿树摇曳,湖水荡漾。“徐秀棠雕塑园”那一尊尊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具有浓郁江南风情的人文雕塑,点缀于湖畔草木花丛之中。一尊雕像一个故事,一座雕塑一种情怀。畅游其中,使人遥想那陶都千年往事,品味那古老的阳羡陶文化;享受那荆溪山水的妩媚,领略那宜兴现代都市的文明。
          大师精于紫砂雕塑,工于紫砂壶艺和紫砂陶刻,他创作的“灵豹壶”蓄势待发;“高瞻壶”沉稳大方;“养素壶”线条干劲,雅致有韵。制作的各式文房清玩,趣味天成,使人爱不释手;大师的陶刻装饰艺术,娴熟老辣的刀功、刀法,章法严谨,疏密有度,字与画线条自然流畅,他装饰的紫砂壶、花瓶、笔筒等自然是锦上添花了。
          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徐秀棠大师,有极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他的身上有古典文人的风范,温文儒雅,不染世俗,躬耕陶庄。书法、绘画、篆刻和文学创作功底,是他紫砂艺术创造的稳固基石。书法真、草、隶、篆皆精,尤其擅长行草,结字长方稳重,笔走中锋,圆润流畅,端庄飘逸俊秀,取势有“兰亭”遗风;大师作画,擅长文人风格,布局疏密灵透,寥寥数笔一幅仙风道骨博弈品茶图跃然纸上,心到手到,水墨笔墨玩得利落酣畅,画人物善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就像他的雕塑一样金刚怒目,或老谋深算,或憨态可掬。大师游艺丹青笔墨,非一般艺人的附庸风雅,不管是操刀于陶坯,还是捻管于宣纸,皆成艺术精品,笔墨造诣即便是国内书画界专业名人也会翘首称赞。在陶庄展厅内有一幅大师的行书作品“茶烹雀舌,香喷龙涎”配上长长的行草落款,正幅作品干净利落,赏心悦目。当下,人们仰慕徐秀棠大师的紫砂陶艺,许多人又盯上他的了书法与绘画,求得一幅墨宝端挂于书房茶舍,自然有蓬荜生辉之悦。
          一方的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件“老墙角”表现了作者对故土、对孩提往事有着无法割舍的眷恋。大师自称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一辈子玩的是一把泥土。大师又是一位文化使者,他用对家乡的爱和“阳羡溪头一丸土”,塑造了一个奇妙的紫砂艺术世界。半个多世纪艰辛的求索,在徐秀棠大师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深深的脚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主席,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解读这雕塑般厚重的足迹,每一行都浸淫着攀登的汗水,每一步都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又一喜讯传来,首批“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人”产生,紫砂门类有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王寅仙四人入选。徐秀棠大师开宗立派,授业解惑,桃李满园,民间文化传承人当之无愧!
          盛夏时节,有幸走进“长乐陶庄”近距离拜访大师,聆听教诲,心里犹如春风沐浴般地爽快!大师中等身材,身着一身淡雅的中式便装,穿一双老式布鞋,步履轻快,精神矍铄,清秀儒雅,谈话间始终面带微笑,带有宜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话语亲和。大家都有同感,大师的品德修养流露出征服般的人格魅力。紫砂的传承需要领军人物,执牛耳者就应德艺双馨。  是大师的这块“金字”招牌,是陶庄营造的浓郁紫砂文化,“长乐陶庄” 人脉旺盛,成为陶都著名的人文“景观”。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对大家的崇敬赞美,大师总是报之一笑。他真诚地对来人多次说“作者的艺术修养与品德才是艺术价值的保障,因此,我将永远记着自己的座右铭:
          泽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