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浅谈历代观音造型的发展与雕刻技法 作者:张清雷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8-03 15:42:44 来源:网络

        宗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阶段产物,作为外来的中国佛教,千百年来无数人众,世世代代、无分老幼、不拘贫富,都信奉供养,一位慈悲之佛,由于观音菩萨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的法力,又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因而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和敬拜。观音题材多出现在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领域。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为此、从观音造型、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角度探讨历代观音造型艺术的发展概况。
        佛教早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并在中国这块辽阔的沃土上根深蒂固的发展起来。为了弘扬佛教内容,古代艺匠在这方面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佛教中的各种人物在不违背佛教造像仪轨又极力符合当代统治者的意图与要求,同时为了争取广大信徒的心理,在造型上必须使佛教中这些神“人性化”使信徒在心理上感到亲切、容易接近,这样信徒才肯把祈求、愿望都寄托在这些“人性化”的神身上,其中观音造像就能反映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从各个时代的观音造像的演变可以证明这种情况。
        从佛教传入中国的那段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在面相、特征、衣饰、表现技法、使用材料、体态造型等方面有着不同的演变,有着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纵观中国观音造型艺术的发展可以大体概括:汉朝为观音造型的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观音造型的成熟时期,唐宋是它的高峰时期,元明清是观音造型的低潮时期,下面我简要的谈谈不同时期观音造型发展历程与不同时期的雕刻技法。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观音造型是“犍陀罗样式”,在当时特别流行。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受外来佛像艺术的影响,这时期的观音造型艺术有了较为明显区别,按其造型风格与造型特点,这时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1)早期观音造型是男性的,面部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深高隆与额齐平、耳长齐肩、头戴宝冠,宝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贵族富人的装饰,此外还有发髻冠,化佛冠,冠两旁装饰犹如翅膀的宝僧,袒上身,颈部有悬铃的圆领式,胸部挂璎珞和作为两蛇形的饰具两臂着钏,下着羊肠大裙,衣纹表现技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汉代流行的阴线刻法;一种是一道道的凸起线条,犹如犍陀罗雕塑的技法,有的在凸起线条中间刻阴线一条,另一种为直平阶梯式的刻法。(2)中期观音造型除原有的装饰外,又发展出中国流行的外面搭载臂上的披帛,披帛两肩下垂交叉于两腿间,然后上卷至肘部,再向外飘、上卷处显露折角。头着花瓣式冠或发髻冠,中期观音造像衣纹的表现技法,在早期的基础上,除保持原有的阴线条与凸起的线条外,在犍陀罗式的基础上新发展出直平阶梯式的衣纹。(3)晚期,观音造型由瘦长的脸型转化成半圆的脸型,观音的花髻冠与化佛冠上的宝僧不再外飘、而向下垂肩的披帛下垂交叉处多不用环,而发展为一饰物。下裙上缘密褶整齐,系裙的绦带宽大如绅,有的还用直平极浅阶梯式衣纹,有的发展出新的突起线条,下部作稀疏的衣褶。 从以上所谈的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型艺术上来看,它与汉代雕刻艺术有着明显不同,在技法上吸收了印度犍陀罗的艺术,而有了新的创造,与东汉时期的观音造型有着跨时代、在技法上有着显著的直平刀法的变化,装饰上的汉民族形式的变化为隋唐观音造型奠定了基础。
        到了隋唐时期观音造型按其艺术风格和造型样式可以分为早晚两期:(1)隋到唐初阶段观音造型面部丰圆适中,方额突出,形象出现女性形象,发冠样式有低花瓣式、高发髻,宝冠上还有双带下飘,身上的璎珞精细复杂,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脚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还由两肩下垂横于胸腹之间两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带如绅的样子,这时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发展为向下凹入的新圆刀法来表现衣纹。(2)到了盛唐时期,观音造型是饱满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显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繁荣。观音造型的温和与妩媚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观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顶上作高髻、服饰上身多着纤细的璎珞,披巾下垂,横于胸腹之间两道;下裙紧贴腿部,稍晚些时期,下衣多贴体、因而有着“曹衣出水”式的细腰斜倚、修短适中的身材,为前期所未见的雕刻技法,在细刻上以凸起的圆线条来表现衣纹,这种方法比隋唐初期的直平刀法和向下凹入的新圆刀法更进一步。
        到了宋代,观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础上,服饰上较唐代复杂,在面部刻画上,人物颊额丰圆适宜、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俨然像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在雕刻技法处理上,宋代的雕刻工匠们能依据现实的服饰适宜较高度的凸凹手法,衣纹圆润细致、流畅逼真、屈曲自由、用突起的线条表现细部,这对于加强服饰的质感、人物性格的塑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时的观音造型已发展到圆熟的境界,其动作表现及服饰都自然生动流畅,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
        到了辽代,观音造型从整体风格看,基本上是继承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头戴宝冠、面相丰满适中、眉毛弯长、颈挂璎珞、体态婀娜、神态自然、比例适度、俨然是淑女化身,肌体和服饰都具有其应有的重量感。到了金代,从整体造型上看,它也承袭了宋代以及辽代的风格,但是金代观音造型与宋辽两代有不同点,如金代观音造型,一般多显得造型繁琐,并表现出一种颓萎气息,虽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对于服饰衣褶的处理略显得繁复。到了元代,密宗造像由于教义以及地区、民族、风俗的不同,因而艺术风格也有了明显的区别,观音造型多数为赤裸,仅有简单的璎珞、臂钏等装饰,这类密教造型多数形象是细腰,面相上鼻高且直,唇较薄,两颊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与唐代观音造型也有某种继承关系,衣纹质感不足、繁缛琐碎、面部缺乏内心传神的联系,总的来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迹象。
        明代的观音造型不仅继承宋代的造型,更与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有些接近,观音头戴花冠、面相丰腴、衣纹随着身体动势凸起凹入真实性很强;衣纹组合疏密有致、线条舒展,更能衬托出观音丰满的体态;在塑造手法上更能够充分自由的发挥,给观音以更好现实的感觉,在造型上大都采用简约、明快的手法圆浑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到了清代观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只是在表现手法上显的纤巧天力,好像只有技术上的细致精巧。都缺乏艺术的感染力,清代观音造型主要特征:颊丰额满、额部平板有一种被绷紧的感觉,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服饰多为当时的装饰,在技法处理上,衣纹表现极为真实,服饰贴体,显得较为轻柔,衣纹随着动态自然流畅,真实感很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瓷观音,造型优美、形态端庄,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鸦片战争到解放前旧中国这是个社会大动荡时期,由于外敌入侵,内战迭起、内忧外患,中国的工艺美术逐渐萎缩,陷入了萧条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艺美术全面复苏,旧社会失传的手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观音造型主要继承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赋予了新的特色,作品思想性、情节性更加突出,注重人物传神,强调观音造型比例、结构的准确性,身段形体优美,追求内心刻画和精神气质,衣纹符合人体内在的结构变化,工艺雕刻也融入了现代美学元素,从解剖透视入手,分面塑造形体,从而使作品更有了符合现代审美观点的生动性。现在的中国工艺美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和收藏队伍的壮大;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了姊妹艺术表现手法并吸收了现代雕塑艺术的观念和造型元素,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取得了不少成就。观音造型艺术与其她艺术一样有其历史渊源和历史的发展变化,从事现代工艺美术就要认真的学习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取其精华,才能更好的创造出不愧于我们民族和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张清雷,男,1986年在新沂市工艺美术公司学习玉器设计制作,1995年受聘于上海华艺玉雕厂,1997年受聘于上海玉雅玉雕厂,1998年创办“祥玉坊”,独立创作,2003年黄玉把件辟邪与灵壁石雕“送子观音”获江苏省连云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2004年在南京创建张清雷玉雕工作室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1(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