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谈惠山泥人的装饰性 作者:顾惠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8-03 15:28:29 来源:网络

        无锡惠山是江南名胜,有山、有泉、有寺,山门之外有两条街,一条横街、一条直街,颇为热闹。在那富有山泉的环境里,不知经历了多少世代,土生土长着一种民间艺术——泥人。无锡有三大特产“酱排骨、油面筋、烂泥麽麽”,其中“烂泥麽麽”就是指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以鲜明的色彩、简洁夸张的形象在中国泥塑中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装饰性。
        惠山泥人作为一门立体艺术,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环境;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又是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同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到昆腔和京剧的影响,形成了惠山泥人强烈的装饰味。
        惠山泥人具有美化生活的实用功能,赋予了装饰性,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过去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喜庆,富裕人家都买一些惠山泥人送礼陈设,增加节日隆重欢乐的气氛,表示对幸福的祝愿。通过寓意、象征、比喻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结婚一般要送和合二仙、车张仙送子、麒麟送子等;竖寿器要送寿公、寿婆;祝寿要送寿星、王母;造房子要送三星高照;过年要送五路财神、大阿福等;开店要送一本万利、财神、渔翁得利、招财进宝、关公;在养蚕季节要买件蚕猫回家,放在蚕室内镇鼠用。到开春,农民要买件春牛回去讨个吉利,有个顺口溜“摸摸春牛头,一年到头不用愁;摸摸春牛脚,生活过得着”。这些作品一般是供需求者摆设和供奉的,也美化了生活环境。艺人们在创作设计上,尽量表示朴素感情,不是追求写实,模仿逼真,而是达意。强调作品要“闹猛”,因此艺人们调动了一切手段,尽力将泥人装饰得好看。就拿春牛来说,在泥坯造型上捏得健壮结实,四腿有力,肚子鼓鼓,这是一头吃饱了肚子的牛,它有力气,做得动。有了这头牛就定能丰收,过上好日子。在色彩上,不是写实的灰黑深浅的过渡色,而是阴阳五行中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寓意着东南西北中整个大地,又代表了五谷丰登的意思。它是用朱红空心的丝线作牵牛鼻子的绳子。而牛背上的小孩光着屁股,穿着大红绸布做的兜肚,歪着头在敲锣,好像在喊“开春喽,开春喽!”十分生动有趣。这件春牛又名“五色春牛”。把它供在屋内时,整个气氛就被渲染得热烈活跃起来,就体现了闹猛,使作品有看头,给观赏者带来无穷的回味。
        又如结婚送礼的和合二仙,是民间流传的“百年好合”的象征。它的形象一方面受到年画的影响,另一方面老艺人根据民间习俗再创作,使它更丰富。为了喜中增福,在拾得合圣宝盒中,制作了两只蝙蝠,碰一下会动的,好像蝙蝠就会从盒中飞出来,既有装饰性又有趣味性。宝盒面上的图案是长脚寿字,穿的是如意鞋,身背宝葫芦,一只手拿一串金钱,表示连续不断地有钱,另一手执着荷花,表示了荷仙的身分。服装色彩是对比中求调和,寒山和圣穿粉红色的衣衫,拾得合圣穿宝蓝为基调的衣服,表现了福、禄、禧、寿、财。二仙笑脸相对,喜气洋洋。装饰也好,纹样也好,零件也好,给人们的视觉以愉悦,得到美的享受。
        惠山泥人中手捏戏文的装饰味,既来自戏曲表演的形式美,更源
        于绚丽多彩的戏曲服饰美。
        一切艺术都是追求美的,戏曲对美的追求贯注在演员演出的一举一动、一顾一盼、一指一戳中,笑固然美,哭也哭得美。华服戎装固然美,穷叫化子的“富贵衣”也显示着美,打斗、跌扑、匍匐、竭蹶倒毙、蓬头散发……都经过了表演者的精心设计和加工,形成了戏曲的独特美感。戏曲已经达到无一不美的程度,所以又称为净化美。广义地说:它每言必歌、每动必舞,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形到神、浑然一体,使舞台人物形象更强烈、更理想、更光彩照人。手捏戏文就在这样一个强烈装饰舞台美的基础上产生,它不仅运用了戏曲艺术“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情”的技巧,而且根据手捏泥人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再创造。
        衣纹处理得好坏,对于装饰效果也有很大关系,惠山泥人对衣纹处理很讲究,它不用或尽量少用自然形态的衣纹,曾有师傅传下这样一条口诀:“去中心,化边口,以一当十留弯头。”“去中心”就是身体中间的衣纹都要去掉,因为胸部、躯干将衣服撑起,这些地方衣纹就比较少,即使有也很浅,多了反而破坏整体效果,同时也会影响上彩用笔,所以尽量把中间衣纹去掉。“化边口”就是说凡接边上的衣纹都要讲究,例如袖管、下摆、裤管的边口,这些地方都有变化,有规律地用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线条装饰在袖口边上。青衣、花旦内裙外衣下段,左右对称,排列着三、两条垂直线。而老生、小生身段下摆,是左右四条垂直线,使总体效果显出稳重的装饰味。“以一当十留弯头”是强调衣纹处理上要一条当十条用,还有一层意思是,凡是动的、弯的地方,要适当留一、两条流畅弧线,如果不留,缺少变化会板掉。但整个衣纹线条要少而精,因此,造型上是面与线的高度结合,并不只是形体高{氏担伏的自然形态的再现。
        惠山泥人中手捏戏文的色彩也是引人注目的,比一般彩塑丰富得多,因为它是以舞台戏剧人物装饰美为依据的,取材于京剧的色彩富丽,取材于昆曲的古朴典雅。后期的作品则色彩斑斓、热闹华丽、装饰更强。另一方面惠山艺人对色彩效果十分重视,强调“三分坯七分彩”,把彩绘放到相当高的位置,因为上彩对手捏泥人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件静止彩塑放在人们面前时,色彩很自然第一个跃人人的视线,往往会使得观赏者脱口而出:“哇,好漂亮!”却不会直接评论泥坯造型。彩与塑是互补的,浑然一体的。坯子是简洁的,留有很大的余地让彩充分表现,惠山泥人行业有句行话叫“色色爆”, “爆”的意思就是色彩要强烈得跳出来,形容颜色要鲜艳、明亮、醒目。因此大色即主体色大都是用原色,大红、大绿、金黄、云青大片大片地用上去,配上勾金龙凤图案,以及写意浅色花草纹样,既达到爆色,又十分调和、悦目。
        惠山泥人强烈的装饰味还有一个原因,它具有独特的装饰。装饰是指一种道具:如武将手中的刀、枪、棍、剑、锤等十八般武器,文人旦角用的各色扇子,老旦拐杖,再如马鞭、拂尘、朝笏、盒、盘……二是人物身上装饰品:旦角头饰、耳环,生角的帽翅、胡须、腰带、珠子、旗靠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些东西在戏里是少不了的,每样都有它的用处,缺一便影响了完美性。艺人们不只在泥上做文章,而且运用多种材料,博取巧用,“化腐朽为神奇”。有绢、绸、绫、缎、宝素珠、排线、丝切银(扁的金钱、银钱)、绒球、孔雀毛、花边、各色彩纸……也有边角废料的竹片、竹根、铅丝、铜丝、铝皮、碎布、废纸、煤屑、丝瓜筋……这些材料制作出一件件精美工艺品。用道具、零件去点缀装配到泥人上,俗话称为“吊鲜头”。通过这种装饰处理,使泥人更好看、更精美、更闹猛。
        惠山泥人独特的装饰味至今仍然为广大老百姓所喜爱,在历史的今天更应该珍惜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惠山泥人彩塑焕发新的光彩。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顾惠,女,1963年生,大专,泥塑彩绘专业,毕业于无锡轻工职大美术装璜系。现任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创作成员。经过长期反复的创作实践,彩绘艺术上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色彩的搭配对比、图案的装饰运用上已自成一派,形成了细腻、流畅、富有地方乡土气息的创作风格,并日趋娴熟。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通讯社等许多报刊、电视传媒中发表。并有多件作品在中国泥塑专著中被采用出版发行。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