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浅谈刺绣技艺 作者:傅燕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8-03 15:18:09 来源:网络

        刺绣卓越精致的图案原本就来自于中国数千年的书画精品,她的价值只随着典藏期的延长而与日增值。刺绣是门高超的传统手工技艺,若要精通掌握并制作出独具匠心的精美作品,刺绣工作者往往需花费数年心血用于不断学习、摸索和努力,有的甚至为刺绣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宝贵青春。刺绣作品更是技艺与智慧的凝聚,因而生产周期较普通产品长,即使普通作品的制作周期也在半个月左右,少数上乘作品甚至长达数年。当高科技几乎可以为我们生产一切消费品时,手工艺品越发凸显其价值。“手工”决定了刺绣的价值,刺绣永远不会类似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不论何时何地,市场经济都遵从物稀为贵的原则,数量决定其价值。其次,近 4000 的悠久发展史,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更铸就了刺绣独特的艺术影响力,当一件极具艺术震撼力的作品展现在顾客面前,顾客通常会更注重其品质和艺术内涵,而不会对其价格斤斤计较。正是介于刺绣强大的技术含量,使得仿冒者望而却步,让跟风者无所适从,即使出现了少量的电脑绣,但由于粗糙的制作工艺,即使普通人也能轻易辨别。 
        选择具备增值潜力和利润空间都兼备的产品从事生产经营,刺绣有着下列优势 1.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3、响誉全球的外贸工艺品;值得拥有的收藏精品:近年,民间悄悄兴起一股收藏热,目前已呈星火燎原的态势,数万元一副的刺绣精品往往是收藏者不惜代价争夺的目标。手工技艺的逐日流失,多年磨一剑的精雕细啄,这些都使得刺绣被收藏界日益看好,民间投资热的逐日升温,为刺绣开辟了一个新兴消费市场,民间投资,更是一股不可小窥的高端消费力量。 4、友情馈赠的送礼佳品:不论是亲友馈赠,同事贺喜,还是企业之间的礼品互赠,品质卓越,价值不凡,含义深刻的刺绣都是当之无愧的送礼首选。刺绣是高贵神圣的,她不是普通商品,严格意义上说更是一件收藏品,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精湛的制作工艺早已使她名满天下,自古至今都颇受人们青睐和推崇,拥有一件上乘的绣品,甚至成了权位和名誉的象征。同时,她又是朴实无华的,普通刺绣深入百姓家庭,成为了华贵高雅的装饰,即使普通大众对她也喜爱有加。底蕴深厚、雅俗共赏、工艺精湛、美观得体、精妙手工、难以模仿,这正是刺绣产品的骄人特色。
        一幅绣品的完成,首先要画出绣镐,然后在底料上将绣镐图样勾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可能在底料上勾划得那样细致完整,因为绣线一层层加上去,先前的图样早就被绣线覆盖淹没了。这时,就凭刺绣人员面对绣镐,细心揣摩。为了绣出好的作品,刺绣人员根据物象的形态特征,构思针法、色彩,选好绣线,按照刺绣作品的艺术要求进行再创作。综合运用以下技艺:
        1.施针——用稀针分层次逐步加密,镶色,便于丝理转折、线条粗细虚实的针法;
        2.散套——刺绣线条以高低参差排列,分皮进行,皮皮相迭,针针相嵌的针法;
        3.接针——以短针刺绣线条,先后衔接连续进行的针法;
        4.滚针——第二针在第一针二分之一处落针,藏针迹于第一针之下,线条长短一律,前起后落,针针相扣,线条转折灵活的针法;
        5.虚实针——以虚虚实实的线条组成,线条长短参差,由粗到细,排列是由稀到密,针脚亦逐步由长到短的针法;
        6.擞和针——针法组织与散套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散套针线条重迭,擞和针线条平铺。散套针的针迹隐伏于线条间,擞和针的针迹比较显露。擞和针在绣品上多用来绣树干和石头的针法;
        7.集套针——以排针稀密整齐的刺绣线条,分皮顺序进行,由后皮线嵌入前皮线条中间,丝丝相夹,每一针针迹都对着圆心,每套进一皮排稀一针越到中心处藏针越多的针法;
        8.劈线——即根据物象的形态特征,构思针法、色彩,按照刺绣作品的艺术要求,把头发丝一样粗细的丝线,用一手手指搓捻,用另一手手指将丝线扩劈成二分之一至四十几分之一的备线方法。
        9.线色——即两种颜色,由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12次的过渡色。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傅燕,女,1959年10月出生,扬州市人,市工艺美术大师,助理工艺美术师,主要作品有《双花并妍》馈赠日本厚木市市政府,作品《巫山梦》入选中国第六届艺术节,作品《骑驴寻梅图》与《八怪精粹》分别获全国“百花杯”中国第六届、第七届精品博览会银奖,并于2004年4月携作品以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陆树娴大师“关门弟子”的身份,参加了陆树娴大师的刺绣作品展。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4(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