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浅谈《发绣创作与技术素质中的作用》 作者:盛伟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8-03 15:08:18 来源:网络

        发绣艺术创作的目的无非是要表现美,表达发绣的主观感及思想、审美趣味等,而要把这些传达给欣赏者,靠的就是发绣艺人的技术素质。
        发绣技术素质并非指的是技巧,技巧本身是可以培养的训练的,素质则是一种潜能,仅靠勤奋和努力是改观不大的,便可以掌握了,可有些东西就不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发绣从艺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发绣创作,绘画以笔、纸、颜料为工具,用笔和色彩采用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等绘画技巧手段来描绘形象;而发绣则是以针代笔、经发代朱墨,用绣针引导发线在线的基础上来回穿刺,运用不同的针法、配发、用色等发绣技巧手段来塑造形象。由于刺绣所采用的色发具有独特的光泽,并能根据图案随意进行拼发、劈发和运用多变的针法,以绣品较之绘画更具质感和光泽的艺术效果。各种针法都可按图案艺术要求搭配使用,使之画面虚实有致,活泼灵动,体现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双面单色绣 、双面异色绣 ,这是绘画和其他艺术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一幅绣品的制作成功,须由对画稿作出深入研究,领会图案内涵、意境之后,运用色线组合、线条排列、工针技法等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其基本要素可概括为:
        配色。发绣是色发来造型的,所以配色是发绣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首道环节,如果用单一的色发,就无法表达出色光的变化和阴暗浓淡的层次。巧妙地运用不同色发,拼发施色,使之:面光者浅、背光者深、侧者酌深浅之中以取和”,才能达到色彩丰富、韵色和谐、画面逼真的艺术效果。针法。针法是发绣独特的艺术语言,因此运用针法是发绣成功的关键。“针法要随所宜而用之”,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物体,应运用不同的针法。还可根据不同的质地,采用小乱针、平套针、散套 针、滚针、缠针等针法,其技巧难以一言以敝之。
        发绣 艺术创作的绣 工技术必备素质。刺绣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而普通劳作。所以,除了上述“要素”之外,绣 工的个人素质十分重要。同一幅发绣交由不同的人绣制,会绣出差别很大的效果。这就同绣 工个人的理想追求、艺术境界、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技艺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进行发绣艺术的创造,成为一名优秀的绣工,必须具备技术素质。
        首先要热爱发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绣工,掌握娴熟的发绣技艺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应是千日之功的苦钻苦练,要把发绣艺术作为一种人生享受和终生追求,确立热爱发绣艺术的理想和孜孜不倦追求技艺的精神。
        要懂得画理。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发绣艺术家和当代刺绣艺术大师,如苏州刺绣研究所沈寿、杨守玉、顾文霞等,无一不具有擅绣懂画或善画能绣的能力。所以,要成为精通刺绣技艺的专门人才,必须学习绘画,懂得绘画的基本原理。
        要有悟性。发绣艺术如琴棋书画一样,是一门“悟性技术”,其技巧的掌握、创新、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一个“悟”字,有的人虽然也勤学苦练,但十几年甚至一辈子下来还是长进不大,只能绣粗活,不能出精品,其原因是缺乏悟性。
        要有良好的绣德素质。要做一各好绣工,就要有“求精求优”、“宁缺勿滥”的绣德,不应为了挣钱而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而应把发绣作为一门艺术,为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而工作。有了这样的境界,制作绣品时就能做到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忘我劳动。
        要做有心人。不仅在学习刺绣技艺上要做有心人,而且平时要加强对人物、山水、花卉、树木、飞禽、走兽形态特征、生长规律的观察,且烂熟于胸。这样,刺绣时才能行心应手,运用自如,使绣品穷尽其神。可以这样认为,发绣创作与技术素质的提高靠悟性来升华技巧达到艺术的境界。它不能也不可能求助于外界的因素,技术和素质是一体中的两个方面,就象铁和碳经过火焰的升华融合成为坚硬无比的合金一样。可以说一幅好发绣必然有好的技巧。境界极高的作品技巧必定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之间是相互照映的,是相融和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素质在发绣创作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盛伟,1963年8月出生,江苏东台,自幼随师习画,从事中国画设计及发绣设计工作20多年,创作了大批的国画和发绣优秀作品。1989年作品《李白醉酒》在海峡两岸江苏书画家作品展中展出,同年12月作品《东坡夜游》在牧野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2004年中国人寿杯首届工艺美术节暨“中华龙”集萃展评定荣获银奖。1991年参加上海文学院工艺美术进修班学习,2005年由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举办发绣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究班学习。现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盐城市发绣商会理事,东台发绣协会理事、工艺美术师。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