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浅谈民间美术的造型观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8-03 14:45:23 来源:网络

        20世纪末的今天,设计师更加注重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在现代设计中所体现出的时代感。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今天也尤为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显示出他的价值。 人们热衷于从传统中提炼出现代味,在这种浪潮中,也难免鱼龙混杂。比如在设计中不求甚解,只是猎奇,即只是搬用一点民间或原始符号,进行肤浅的形式美现代味组装,另一类是仿古,但只是一味的临一摹,不能抓住精神实质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最终也只能提供出新古董。在这种情形下,我认为,研究民间美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民间美术中,造型与表现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造型方式,同时还有这种造型所剖析的创作手段,社会背景,文化内涵。民间美术造型风格多样,变化万千,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随心所欲的夸张和异想天开的想象。他的造型风格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构成和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来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审美意,来于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
        民间美术造型蕴孕于人类的文化摇篮中,从宏观上说,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与世界其它国家的艺术造型有着共通性的特征,如我国玉门大窑沟出土的人足形陶罐,青海民间出土的太阳植物纹彩陶的表现手法,欧洲史前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如野牛、鹿等也是这样表现的。还有法国、苏联、奥地利等地出土的“丰产女神”裸像,和我国辽宁红山文化女神裸像一样,都突出了女性特征部位,这表晨由于早期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认识几乎处于同一水准,思维大体趋向一致。因此,原始时期的作品无论在造型思维,手段和整体风貌上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人类趟过的是同一条河流”。
        我国各地的民间美术在原始时间也表现出这种共通性,他们的思维方式只拥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带有神秘性质的集体现象;他们之间是靠物体与人的主观想象来彼此相互渗透和联系。例如曾出现过的图腾崇拜现象。至今这类图腾崇拜的遗存仍然保留在我国一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象云南彝族的“虎”崇拜、南瑶族的“盘瓠”(犬)崇拜,广西侗族的“水鸟”崇拜,以及湘、黔一带苗族的“龙凤”崇拜等。这些遗迹还曾出现在他们的房屋建筑,用具服饰和祭祀器物上,再如原始艺术中的彩陶纹样,动物雕饰,巫术面具等等,从外部特征的强烈、粗旷、诡奇,到内涵的神秘不可知,体现出原始艺术造型特有的集体思维形式,而在今天的民间艺术造型上,这些特征又有惊人的相似。如黄河一带流传的剪纸“抓髻娃娃”,“招魂娃娃”,刺绣“蟾蛙”纹样,布制品“人头鱼”等,在造型思维与造型形式上与原始艺术一脉相承。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在宏观上又表现出了继承性。中国民间美术的宝贵财富就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结晶,民间美术造型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继承性。中国的文化曾经历社会朝野的演变,但是原始文化并没有随着分解型文化的产生而消失殆尽。象民间所崇尚的圆满,讲求对称,阴阳对比等。仞体现在历代民国美术作品的造型中,又如民间木版年画的完美型构图:剪纸中的表现完整,互不遮挡的人特造型,民间吉祥图案等。原始人借助原始的想像力,并表现在民间美术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中。这些民间美术造型广为流传,生生不息。至今河南淮阳民间艺人的泥塑中还留有远古时期奇诡怪诞的动物形象。苗族苗绣中留有神话中“姜央”、“务幺细”、“蝴蝶妈妈”的形象,这些妙趣横生的拟人化动物造型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民众中。
        另一类是民俗性,中国人善长于把民俗事项通过造型手段表现出来,因此,民间美术造型又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项中,体现出造型上的民俗特征。作品的造型体现出对生殖、生命的真情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执着追求。生殖与生命已成为要表现的永恒的主题,贯穿于民间美术创造的全过程。“生命树”、“鱼戏莲”、“蛇盘兔”、“凤穿牡丹”等一系列主扬生殖与生命的主题。为民间美术造型增添光彩。另外,驱灾除疫,乞福迎祥,祭祀等民俗活动也有所表现。如民间版画中的门神“神萘”、“郁垒”、“秦琼敬德”等成为我国历史上已久的艺术形象。还有许多喻意吉祥幸福的艺术造型,如字文、盘长、方胜、如意纹等符号:“一团和气”、“三阳(羊)开泰”、“百事(柿)如意”等主题纹样,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真挚追求,同时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家纯真的审美情趣和高度的艺术造型才能。
        民国美术作品多姿多彩,其基本造型是民间艺术家以他独特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模式所至。因此,从微观上说,民间美术在造型上又可分为下列四种特征:

        (一)以大为美

        据《说文》记载,“美,从羊从大也也”,即由羊大二字组合而成。在中国古代审美意识中,“美”是用来表现人们对某一对象的某种特殊感觉。所以说“美”的本义也就表现为“身体硕大的羊”;“羊大”体现了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对形象丰硕,膘肥体壮的羊的姿态的感受,历年来大与美相互训;资料《吕氏春秋•侈乐》这样描述过“大沽,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老子》:大象无形,大音吸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都是以辩证的方法对大的事物的赞美。民间木版画中也讲究大画面,大布局。如河北武强年画“三侠五义”、“西游记”,苗族桃花坞年画“三笑因缘”、“水浒绣像全图”等都是气势宏伟的全景大观,民间艺术家认为大是气派,大是吉利,大就是美。
        民国美术造型注重以大为美的这种特征,在人物造型中讲究硕大、丰满,往往夸大头部,夸大眼睛。民间艺术家们还注重造型的整体大效果,象对外形的概括,泥塑,布塑泥具中的块装造型等。

        (二) 以生为本

        生指生命活力,生生 ,延绵不断。古人为了摆脱死的恐惧,向往永恒的生,于是在造型中被赋于了生命活力。如“生命树”,“莲花里生出了白胖的娃娃”,“公鸡腹中有五毒”等。还有许多隐喻生殖繁衍的主题纹样。如“鱼钻莲”、“狮子贯钱”、“猴吃桃”、“老鼠吃白菜”、“蝴蝶扑莲瓶”、“刘海戏金蝉”等,纹样中的复合形直接表达了这种生的含义,复合形也从原始艺术到现代民间美术中屡见不鲜,如剪纸中的“鸡头鱼”、“双鱼石榴”、“莲花娃娃”,泥塑玩具中的“猴头燕”、“双头娃”、“人而猴”,布玩具中的“虎头帽”、“猪头鞋”等。有直露、有隐喻,无论哪一种造型方式,都坦诚地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对生殖生命的真挚向往和渴求。民间美术的造型还常常表现出造型手法的大气,活泼,象“”唐三彩,宋瓷青花,剪纸中的潇洒剪法,泥塑中的“开脸”和大胆运色,都是民间美术造型中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表现。

        (三) 对称性特征

        在民间美术造型中非常忌讳形单影只,讲求对称和偶数,作品中无论人物、动物还是植物,常常是成双成对的。象年画人物,“双龙”、“双凤”、“对鱼对鸟”、“并蹄莲”等。他们认为对称与偶数中孕含着中和,完美和吉祥。这也是古代人们受阴阳哲学观的影响,形成了根泞蒂固的造型观念。讲求圆满,对称偶,动静结合,黑白相守等概念。这些关联着造型思维的展开和造型形态的创造;如许多作品中出现的“三面脸”、“多头子”,出现了四肢完整的人物侧身和四只腿一般齐的动物,也出现了互不遮挡的婆姨与娃娃,老汉与羊。这种阴阳、动静、黑白的辩证关系在民间美术造型中被体现的惟妙惟肖,再如剪纸纹样“蝶采莲”、“老鼠上灯台”、“鹰踏兔”、“猴吃葡萄”以及剪纸造型的黑白处理和年画线条的疏密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他们驾驭阴阳,通晓疏密黑白的造型能力。

        (四) 造型求完美

        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表现在佛教哲学上,与其“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循环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中是造型上的重要特征----崇尚完美。完美不外乎多样性中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调和完善。单个感觉不能构成和谐,所以美的本质是在他的形式里,即多样性的统一。陕北民间剪纸中有不少侧面头部正面双眼的造型,还有两面人,三面人甚至四面人造型,这种造型观念从我国原始人物雕刻一直到现代民间美术,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甘肃剪纸“招魂娃娃”、“抓髻娃娃”都有四肢伸展的正面形象。这种造型的完善特征不仅限于剪纸,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如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眼,民间艺术家以民间特有的时空观念,而不是西方的透视观念,通过对物体长期接触所获取的。多方面的,由表及里的感性理解。然后用平面的表现手法肯定下来,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对民间美术造型要求其完美性,在造型上既求全,也求美;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所以,民间美术的造型应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艺术家独出心裁,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中国也由于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受到其他国家的瞩目。在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虽然传统的民间美术还没有找到适应自己成长的土壤,但就其矩形观念来说领仍有借鉴的价值。对待民间美术造型,我们仍能对其蕴涵着的符合自己设计的那些因素进行选择,这也是研究民间美术造型的目的所在。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宋小谷,男,1953年生,江苏无锡人,自小酷爱美术。1979年参加工作,在无锡园林处任美工。1985年考入无锡教育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在无锡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任美工。1988年获助理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1994年晋升工艺美术师。2001年任总工师。承担的主要美术工作有:园林美术创作、园艺景观规划设计、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大型会展的策划组织、园林文史的研究等。一些美术作品、展览设计、景观创作、根雕花艺作品等均在国内重大专业展出和评比中获得许多奖项,在江苏和无锡园林中有很大影响和声望。

        顾 飚,男,1963年生,江苏无锡人。1980年进入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工作,师从王国栋先生学习手捏泥人。
        1985年成为柳家奎先生入室弟子,学习彩塑和雕塑。
        1987年脱离泥人研究所,考入全日制镇江师专美术系。
        1989年重回泥人研究所,出任柳家奎先生专职助手。
        1992年起任泥人研究所开发部主任,主要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1995年被市工艺公司破格评为工艺师。
        1999年正式获得人事局工艺师的任命。
        2003年泥人研究所转制后,辞职创办“无锡蔚石景观雕塑有限公司。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9(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