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师承手捏泥人传统技艺 创作别具一格艺术作品——从艺三十年来对手捏泥人发展创新的一点体会 作者:曹燕波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31 11:50:57 来源:网络

        师承手捏泥人传统技艺 创作别具一格艺术作品

        ——从艺三十年来对手捏泥人发展创新的一点体会

        曹燕波



        无锡惠山泥人自明朝开创以来,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了。它经过先辈师傅们长期的辛勤耕耘,实践创新,开发的艺术作品以特具的造型美著称,成为无锡独产的民间工艺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惠山泥人这一民间艺术门类已成为我国一朵独特的、绚丽的民间艺术之花。

        在著名的惠山泥人中,手捏泥人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无论在惠山泥人的发展史上,还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特征、技法的演变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手捏泥人的制作,在形象特征的刻划上、捏制技法的程式上、着装衣饰的处理上,都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手捏技艺的精湛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使惠山手捏泥人焕发勃勃生机。

        近三十年来,我在手捏泥人的创作实践中,在继承惠山泥人传统的前提下,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在手捏泥人造型题材的选择、造型线条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继承和创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有机结合上,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学习和继承手捏泥人的传统表现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早在18世纪中叶,清道光、咸丰年间,就有了手捏戏文的出现。由于手捏泥人吸收了祖国戏曲艺术的千百年传统文化的遗产,在人像的塑造上借鉴了京剧艺人的独特造型,师承了京剧表演艺术的情、景、物的内在联系及形象简练、概括、省略的朴质风格,在泥人作品的题材上大量出现了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化,手捏泥人的精品创作也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传统,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默守陈规,也可能会束缚创作的手脚,使作品陈旧,失去现代生活气息。因此,对于艺术的传统,不是要不要继承的问题,而是要怎样继承好的问题,并在继承传统中创新艺术,以满足人民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拥有对艺术的高品位欣赏和享受。我在捏制戏曲人物造型时,注重从戏曲艺人在舞台表演中的手、眼、身、步、指的动作刻画和表演中的景、物、情有无形的内在相联中直接吸收营养,把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人物形象,通过夸张的手法,移植到手捏泥人中来,获得与戏曲人物同样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效果。作品《大战青鱼精》取材于传统京剧“黑沙洞”。该剧描写宋代民间杰士为驱走危害人民的蛟精,引起青鱼精不服,变成少女纠缠,但被识破后而决战的故事。在创作中,抓住京剧表现“大战青鱼精”的这一个瞬间场面,吸收了戏曲传统的表现形象,塑造上也采用了手捏的传统技法。由于它是一场大战,又可以说是决一死战,虽然表现上胜负还没有分晓,但按剧情的发展,青鱼精的失败是必定的。因此,在创作上,对杰士苗青的塑造是英俊而又刚强,他的舞蹈脚踢动作和剑刺架势处于主动的地位,预示着胜利。而把青鱼精塑造成娇俏的美女,在形体线条的处理上适当匀称而又艳丽,既显得娇俏又隐藏刁诈,她手持节棍,在作战的步法上似乎在挣扎,处于招架之势,预示着她的失败。整个人物造型虽不象舞台上那样表现得有连续性,而仅仅在创作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一个瞬间亮相动作,在一“刺”一“架”中,使整个画面既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又凸现大战正酣的动态,表演了善与恶的斗争,美与丑的反差,真与假的较量,给人以夸张和动静相宜的美感。《大战青鱼精》在对传统戏文人物的探索中取得突破,获得了成功的效果,该作品被评为“江苏省民间艺术博览会”优秀作品奖。

        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我在继承和创新的结合上作了一些大胆的变革,创作了“琴声声”、“三娘教子”、“三月三”、“姐妹情”、“说大鼓的艺人”等作品,都是用传统的手捏技法,并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在保持人体美的形象下,突出表现主题内容。如“琴声声”主要突出了弹琴的纤细手指和夸大了的琴弦;“三月三”用夸张变形突出了人体美的线条,以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激发创作灵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审美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一代已不满足于父辈生活的重复,所以手捏泥人在创作上也要努力探索新鲜的题材,表现新的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体现新的感情境界。因此,如何把生活中的东西拿来进行艺术加工,把它提炼、提高,变成手捏泥人的创作素材,而不是抄袭生活也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如何根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变化,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是一个艺人是否具有创作灵感的关键,也是一件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关键。在创作一组《小淘气》作品时,以惠山泥人的传统代表作——《大阿福》的白、胖、圆、甜的传统形象和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传统色彩为基调,但在形体上增加了解剖处理。“小淘气”由五个动作不一、神态各异的乡间儿童所组成,这五个儿童形象既是独立的,各不相干的,但又可串联起来,组合成互相联系的儿童活动世界。该作品在形态上,注重于细腻的精神动作,又使用了粗犷的线条,力求保持乡土气息。在捏制中,以夸张的手法来揭示儿童的性格特征,力图表现孩子们的爱动性、天真气,既活泼又稚气的一瞬间,使这些儿童艺术形象充满童趣。在创作这组“小淘气”作品时,经常到幼儿园、公园等儿童活动场所,对儿童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力求在观察时把自己的情感回复到童年时代,通过剖析他们的活动心理,研究他们的性格特征,捕捉他们在生活中各种生动的动作神态,把他们的素材摄入到创作灵感中去。正是怀着这样的创作欲望,经过多年的研究、构思、提炼和提高,这组《小淘气》以天真、快乐、可爱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新一代儿童的热爱,令人童心不泯。

        傣族姑娘《泉》的创作,也是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题材的。有一次我看了著名舞蹈艺术家演出的独舞“水”之后,被她的优美动人的舞姿所感动,美的艺术感受催生了我强烈的创作欲望。通过对傣族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的进一步了解后,经过反复构思,多次修改后,完成了《泉》这一手捏作品,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的傣族姑娘,晨曦中在泉边取水的情景:一股清泉已注入罐中,在稍停片刻歇息的时候,她婀娜多姿地正在挑手远望,表示了傣族人民对未来无限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在线条的处理上,突出了传统手捏泥人对美女腰和臀部曲线的处理,腰细长而曲线美,臀部圆润而又丰满,夸张地显示出傣族姑娘的形体线条美,一个玲珑而又宁静的少女形象。在技法上,充分利用捏的传统,突出“以捏为主,以捏取胜”。在塑造人物的动作宽度上,从吸水到微微弯腰、向前凝望,运动范围有较大的动态,表现出人物造型的简练、概括。作品《泉》投入生产后,广受人们喜爱,该作品形象还被《无锡日报》采用,作为副刊的标题画,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在多年从事手捏泥人的创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手捏泥人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彩塑,它的对象是以塑造人物为主,具有自己的特殊技法,它的特性是以手捏和色彩来体现的。这一艺术来自民间,又还于民间,离开了人民性、乡土气,艺术价值就会逊色。同时,手捏泥人的艺术不是孤立的,它应该从其他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艺术遗产,给我们手捏泥人创作带来籍以借鉴和发展的优越条件。因此,要使手捏泥人这一民间艺术绚丽多彩,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通过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经过提炼、概括生活中美的典型,又经过夸张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和充满美感的艺术作品。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要使手捏泥人有神、韵兼备的外表,必须以线条来表现美,以造型形态来表现感情,以人物的一瞬间静止来表现连续的动态,避免作品外表僵化和程式化。

        一团惠山泥,捏出人间善恶美丑;一尊泥人塑,再现人物喜怒哀乐。这就是手捏泥人的艺术魅力。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