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紫砂陶壶之文化属性浅探 作者:蒋彦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30 16:25:39 来源:网络

        紫砂陶,越来越受人们所赏识与收藏,作为其实用性的一面,当然是不可否认的受欢迎的内容之一,但若把这看作是主要因素,恐怕是先之偏颇的。因为若大的物质世界,可供品茶实用的,眼花缭乱、洋洋大观,究其原因,应是其紫砂陶造型的文化性与艺术美属性和他经过艺术的精湛技术的处理所表示出特有的气质,兼之与它的材质结构的特殊性,使之引人迷恋,奉若珠玉。
        谈到紫砂造型的属性和气质,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和我们的欣赏习惯,生活习惯及使用性想吻合,紫砂陶造型与其它各种陶器相比,它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气息的美,正如中国画中的文人画,淡雅、清高、深邃的意境,超凡脱俗的趣味,它是文化的精华,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起着提高、熏陶人们情操、修养的作用,加之它的材质功能,使“鱼与熊掌”兼得,这才是人们垂青它的奥秘与真谛。
        谈及属性与气质,我们必须溯其源、追其流,从目前考古的依据,可以初步定为宋代已有紫砂器了,但从器物的恢复图上看(可查《紫砂陶器造型》宜兴陶瓷公司版)既可说是承脉于传统陶器造型,也可以说是已有了属于自己的壶的特点,模棱两可,略有倾向性.如棱角分明装饰得体,不施釉,完全表现材质的朴实美,正有于它的朴实,使文人骚客有伸展的余地,所以一开始就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垂青,在器物上铭文题句镌刻,从有文可查的记载可以得知元代晚期的文人孙清隐在伴物紫砂器上就是文镌句了“自吃茶,清隐”,一派高人隐士的清高气质;明代的传器上就可以看到十分讲究的楷书签字与篆刻签章,而明代的艺壶大家很多上交结文人学者为朋友,如时大彬与文人陈继儒就是朋友,(见《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香港版),其审美情趣不能不受影响。其价值得大书的是18-19世纪的清代书法篆刻家陈鸿寿,瞿应铭等文人名士的介入,使之品位更加浓郁,品位得到了新的提高,著名的陈氏十八式就是陈曼生亲自设计,交由名陶工制作,它意味着文人骚客不仅用文化去影响它,而且开创了文人名士直抒胸臆的先河,并且与其友在坯件上书以诗文,付以金石般味的镌刻;之后瞿子治(即瞿应铭)则刻以竹和梅为师,使之紫砂器文气横溢,刀法纵横,汇造型、诗词、书画、金石为一体(见罗桂祥本图片所示),成为极为难得的文化陶器,使紫砂器到了一个重文化兼实用的高潮,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后19世纪中后期为任湖广巡抚的吴大澄,他是一个文人学士,古物收藏家,他酷爱紫砂,且亲自在壶上书画,并邀集朋友如任伯年、吴昌硕等名画家为壶书画,又一次为紫砂的文化属性推波助澜(罗桂祥本图片上可见吴大澄书之壶《宜兴紫砂,中国陶瓷全集》可见任伯年刻壶),历史迤迤,到了二十世纪,能书善山水的文人任淦庭直接作业,从事于刻陶,并培养了一批刻陶名家,今后很多画家、书法家都力追古人,添加艺壶文化艺术的品味,如唐云、程十发等都极喜欢在壶体上发挥专长特色,名刻家如韩天卫、沈觉初都喜刻壶,为壶艺人治印,韩美林、张守智等艺术家均与紫砂名人联袂造型设计与壶艺探讨。
        从观紫砂陶史,每一步都有文人相伴、熏陶并参与,给紫砂器造型与装饰打下了深深的文化意识烙印,无可非议是中国文化养育了紫砂器,但它又不是宫廷文化,它象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紫砂是文人陶、文化陶,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反映。
        我试着将文化画与紫砂器之间作一个有趣的比较,紫砂花货的题材总是文人自居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傲霜的秋菊、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等等为主;文人画讲究书法、金石趣味;紫砂装饰也求之,且每壶自明清兏必有篆刻印款或加书法落款;文人画讲究神、气、韵,不求形似重神似,而紫砂花货也求神韵不唯形似,从前人陈鸣远,近人朱可心、裴石民、汪寅仙等人的作品可代表性地看到这些文人画讲究笔墨线条厚重,或飘逸、或朴拙,紫砂造型的线条则力求厚,求力度,讲朴拙或秀巧,而裴石民、吕尧臣、何道洪等人的作品充分显示了这一点;文人画讲究造型线条简练、意到,在紫砂传器中何看到,上溯供春,时大彬,至今顾景舟等人的作品都刻意表现精神、意趣、线条、力避烦琐,而舒曲自然,气韵生动,上下贯气,最重要的一点是,文人画的作者都是知识丰富,能诗善画的文人骚客和学者,有较深的生活阅历,独到的见解及文化素养,因此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清高的情操和隽逸的追求,而紫砂名人中很多人与文人学者交朋友,甚至有的直接被文士官臣供养家中作壶求趣,因此本身就具备了文人、学者、鉴赏家的气质和素养,能够剖析造型精神,把握造型气质,有关古文献虽不多,但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历数家珍般评述每作者和作品格调及清时日本人奥兰田作《阳羡茗壶图录》中逐一述说每件作品的气质、内涵、意境,可知古代壶艺作者之一斑,今日之壶不必多言,君可自赏就知其中之情之趣,当今大师顾景舟就是典型一例。因此,我认为一件作品的精神追求,才是判断一件作品的真正标准,才是衡量作品优劣的真正依据,只有认识了紫砂的真面目,才能把握好鉴赏的标准,才能真正地雅玩紫砂及收藏,这里还须附加一句,紫砂技艺也不可不重视,如果没有技,何谈表达艺,何以让材质释放出特有的气质,正所谓皮气不存,毛将焉附。
        通过纵向的探寻与比较,再横向与其它陶紫瓷比较,区别是显然的,除石湾与德化部分陶器外,都不落篆刻印章款,更无书画镌刻其一;二是器物造型也不这样象紫砂器讲究造型形体、线条、棱角、面与装饰,使之造型精神准确,且文人味,加上紫砂器所选用的材质;朴实、温淳、文雅,颗粒状的结构,久而用之如珠石般之光泽,晶莹可人。我认为所有这些,构成了紫砂器特有的文化气韵,具备了这些才形成了紫砂的性格、气质,这是无可非议的特性和可贵的紫砂精神,紫砂陶的文化属生与主脉。
        长期的紫砂创作设计及探索寻源追流,使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渐形成了我的创作风格;加强文人味,增强文化性。如竹壶底加刻上板桥诗句,设计并制作的“梅兰竹菊”组壶则强调各自的性格、特点及写意般的表现手法,并各配小诗一首,及制雅俗只赏,为陶瓷艺术节创作设计的一套“品名怀古壶,构思是三卷条经怀陆羽”,壶体为两杯与一大二小计三卷匣装古书,所需壶嘴、纽则采用了茶枝干,壶纽的枝杆上长出一组三叶绿色嫩茶叶,杯托则又用了二片树段,壶及杯正面镌刻一句不破坏整体,且能说明并添加画卷气的诗句,壶底我自刻下该壶构思以来,套壶主体我选用了暗红色有颗粒状的材质,这样造型端庄稳重,既有对比不先整体,讲究造型的构思又强调了文人味与画卷气,我深信,这是紫砂的高品位的精碎之路,也是我的艺壶追求之路,我相信,今后爱壶的、真爱紫砂的同人都将认同这一点。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蒋彦,又名蒋小彦,男,一九五五年生,七二年进紫砂工艺场,拜著名艺人王寅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为师,学习传统造型艺术。三次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学习造型设计,现形成自己风格,作品一厚重见长,以古朴为先,以圆润出众,以霸气称著,先后几十次获国家、省级评比奖项,深受海内外行家的喜爱,并被众多博物馆作永久收藏与展示。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