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个人文论
      分享到:

      浅论紫砂艺术的形与意 作者:朱丹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30 16:03:21 来源:网络

        紫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造型丰富千奇,语意斑斓瑰丽,较其它手工艺品更注重实用性。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中,它从生活走向艺术,无论是大化宇宙亦或是无穷时空,人与自然的主题永恒守望。其审美主体不仅是造型艺术,超越具体的精神气象更值得揣度。笔者就多年的创作体验浅论一二。

        以简抒写大美之境

        瓦楞纸窗,清泉绿茶,素雅砂具,二三友人,得半日空闲,抵十年尘梦。紫砂壶登大雅之堂,为时人珍惜,自然妍丽,摹形得型。形,《说文》中解为:象形也。观照紫砂壶,最先入目的,必是造型。有借古时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器具,如包、帽、称砣、乐器、篮、桶、镜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形。亦有运用点、线、面组合成几何形体,如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椎形、菱形、楞形、悬胆、张肩、方圆组合等造型。还有抽象形、线运动、自然变幻的启示来构成造型,如变幻浮云,缭绕烟岚,山川奇石,水浪波纹等。
        英国诗人德莱顿说,艺术或许有谬误,而自然是没错的。紫砂造型百态千姿,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追根溯源,均是取自然宝库。大自然是创作生命的不竭之泉,在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笔者从中受益匪浅,游鱼飞禽,走兽人体,藤草树木,花卉蔬果,从中生发的或写实,或变化,或细微,或大放的艺术构想常常令我信马由缰,心手两忘。
        我以为,紫砂创作题材纷繁而表现形式只有一种,简。艺术应有排他性,拒绝冗杂,要言不烦。现有元素充分利用,以朴素造型为语言,以最少线条去构建。去芜存菁,简而不空,极简是一种审美,一种隐痛地消减,可以让古典与现代一齐失去年龄,让紫砂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好的作品予人对称、均衡的安定感和动静皆宜的平和姿态,不被自我逻辑制约,不耽溺宛转迂回,直白浅显,轻易悟得,我落力于此,并创作出一系列试验作品。
        《祥云》采用细丽柔腻的黄段泥,抟于掌中仿若温玉。壶体自然伸缩,不拘一式,壶体以浮雕手法饰以祥云,飞腾翻涌,意态生动。曲线倾泻流动,直线舒畅轻快,或横可竖,或直或斜,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轻或重,或阴或阳,章节严密,结构自然,随机变化,妙不可言。疏寥落笔,大片空白,通过空间反思维规律,对画面进行周密构思,以简约带来视觉轻松感,提升意境与空间想象力。
        不可增之,不可减之,看似不用力地轻描淡写,实需穷尽心力。象形逼真,似是而非,以剔除来使形式凝炼,以精简来使外观清雅。静而洞悉,定而生慧,形、神、气一脉贯通,对比与调和纵横交错。先哲孟子曰:“充实谓之美,充实而又光辉谓之大”,这是“大美”境界,令艺者敬畏而又神往。路途崎岖逼仄,不仅限于线条,壶量、形态、坯质、色彩,种种纷繁元素只有被创作者拘束为最涓细的河流,才有可能通往艺术的大美之境。

        以情抒发无画妙景

        艺术家观察并思考世界,所凭藉的标准不是物理的真实而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托尔斯泰说,“使人的心灵和另一个人的心灵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就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共鸣取决于作者与受者的情感流通,若有灵犀,一点便通。透过造型扩充视觉维度,推动情感达到艺术的极致官能,其不可规避的一个因素是“意”。
        意为意境、意趣乃至意识,产生的引源为情感。漶漫的情感是人类心性最柔软本真的体现,又是最有效有力的沟通,因此,浸润了情感的艺术成为生命终极的追求。
        传统文化“诗、书、画”的融入,打开了紫砂更加恢宏的世界。古往今来,紫砂人与文人雅士共襄盛举,留下佳话无数。最为著名的便是“曼生壶”,造型新颖独特,制作工艺精湛,更有书画铭刻为装饰。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其铭极具文字意趣,且把文化与工艺完美地珠联璧合。这种全方位的结合使紫砂壶的文化内涵达到了新高度,使其迈入美学发展的历程,走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
        千形万状信手出,诗情画意入壶来,壶是无限大的载体,容纳万物,兼忘宠辱,与书画枝蔓相连,与茶道脉搏相通,追求的是平淡冲和的情致,禅茶一味的脱俗。字以壶传,壶以字贵,一把壶中,既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也有“骏马西风塞北”粗犷,既有“紫泥新品泛春华”的绮丽,亦有“青山白云吾周旋”的高远。“意”于壶中膨发若酵母,幻化情境,无声胜有声,无画胜有画,逼真一如身临。
        艺术的目的不是去表现事物的外貌,而是去表现事物的内在意义,壶可融意境,亦可融自我。我于某天夜里做了一个童话般的梦,梦里是一泓浅水,满目荷花,一位仙子裙裾逶迤,翩翩起舞。醒来后我迫不及待用壶记叙了这段荷缘,切身体验由心意会再经手传达,我把壶命名为“魔井”。壶如古井素雅,轻波微澜,线条如花瓣茎路,妖矫婀娜,纯净而幽远,空灵而神秘。这把带有我自身臆象的壶引来壶友题词赞叹:海的眼睛,火已默认,几瓣陨石,记载童话,颜色是茶,淡淡古今。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真正的艺术能消弥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引发感情的传达、沟通、启迪和共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艺术家追求形外之神、实中之虚、景外之情、言外之意,艺术本质潜移默化继而成为艺术本性,必须察人所未能察,言人所不能言,且要一语中的,直抵人心。
        艺术无坦途,我于创作时未尝敢掉以轻心,恐手中壶徒具形态而失之内韵,空有气魄而失之工巧。删繁就简,以简抒写大美之境,以情寓景,以情抒发无画妙景。形与意的水乳交融,搭建作者与观者情感的鹊桥,援引无限时空景象,触发中国美学优游不迫、汪洋淡泊的和谐,我孜孜于此种艺术表达,并相信经由这种相契揉和终将使作品生动而不惊动,言尽而意无穷。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朱丹,艺名龙溪女,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9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艺,在中央工艺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进修深造。自幼好书画,擅陶艺,喜陶刻,能捏塑,擅长徒手操作。作品古朴甜醇、清逸隽秀;追传统,求独特,成个人风格。多次参加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海内外精品展,多次荣获海内外精品展各奖项,为中央工艺美院陈列馆、各文物馆、博物馆所收藏,为中外许多藏家所青睐,并入选《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砂壶全书》、《当代宜兴陶艺名家集》、《跨世纪知名陶艺家集》等紫砂书刊,业绩载入《中外名人辞典》、《中国人才辞典》。

        来源: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