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王无邪:水墨‧都市‧当代‧港深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26 16:22:14 来源:网络

        水墨,加上纸与笔,早已不是我们书写与记录的必然工具。今日的中国画家,不一定以水墨作画。可是,水墨画自唐宋以来,长期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画种,目前也许还是中国画的另一称号。

        客观来说,水墨只是一种作画的媒介。水墨画反映了中国过往特有的文人主导文化,一种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与美学观,以至人生观。近代西方文化影响全球,也影响中国。当代的中国艺术家都要面对传统之延续与转化问题,西方文化之移植与借鉴问题,个别地寻求可行的途径。但到目前为止,水墨似乎仍然是较多中国画家(包括香港)钟情的媒介。
        真诚的艺术创作,反映艺术家所处的时空,艺术家的成长与教育背景,艺术家的个性与经验。作画媒介之选择,决定传承定位,技巧及风格路线。选择水墨媒介的意义之一,就是拒绝全盘西化。水墨画有独特的视觉特质,水墨在吸水纸绢上,渍染渗化,其效果与油彩或丙烯颜料涂盖作膜的感觉不同。

        水墨画另一特质,是毛笔之运用,写点或线,显示书法式的韵律节奏。笔所到之处,浓淡轻重干湿,都可透过纸绢背面,笔所未到之处,留白非虚非实,余韵无穷。而调水的墨液与留白之间,产生各种灰度变化,替代大自然光谱上的色彩,有助追寻较高层次的精神表现。
        今日水墨画的范畴,已不限于纯粹以水及墨在传统纸绢上写成的作品。历代的中国画有工笔意笔之深入开拓,当代的实验性水墨画家,对纸、对笔、对水、对墨,以个人式的诠释,作大胆突破,而水墨画的策展者,喜以非水非墨非画的作品来模糊水墨画的边界,目的在于将水墨画推近目前的国际艺术潮流。

        所以采用水墨媒介创作,不等于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毕竟水墨媒介,上接中国书画逾千年来的传统,是中国或华裔艺术家自幼熟悉的媒介,以之作画,容易突出民族本性及文化背景,由此本性及背景融会外来西方影响,或作出不同方面的跨界,往往可以闯入未经探索的新径。

        都市人口密集,是交通枢纽,是工商金融文化活动的频繁重点。都市有美术馆,有画廊,有艺术拍卖会,有广泛的艺术活动,常是艺术品市场所在,故亦为艺术家荟萃之地。古代中国艺术家喜与山林河涧为邻,仍多以都市为家。明清两朝的苏州扬州,是当年风靡一时画派的中心。

        昔日的文人画家,深受佛道思想熏陶,处身十丈红尘之内,兴出世之思。自西潮东渐后,长居都市的画家,平日目之所见,心之所想,常会在其画面上反映出来。现代的都市,一片繁华,有各行各业,以消费、娱乐、传播构成大众文化,以挤逼、竞争、冲击作为动力,以超新科技改变日常生活方式。

        都市满布巨厦矗立,密排成行,高可连云,架空道路,纵横交错,全是三合土、钢铁、玻璃组成的人造世界,有路标、招牌、商铺、摊档点缀其间。白昼行人步履匆忙,肢体互撞,而车龙塞道,废气四泄,噪音震耳。黄昏后霓虹耀目,五光十色,闪烁斑斓。城居者忙碌一天之后,更以剩余精力,寻求吃喝玩乐,周旋于衣香鬓影之间。

        都市有华丽的一面,亦有丑恶的一面。熙来攘往的热闹,隐伏了不相闻问的寂寞,生死边沿的求存挣扎,和充满陷阱的罪恶渊薮。城居的画家可以将一切的华丽尽呈画面,亦可以将背后的丑恶表现出来。远观、近看、特写、记忆、幻想,有数之不尽的题材。间有思古梦幽者,在嘈吵与污染的环境中,选择视而不见,以笔墨构筑超逸或抽象的画境。

        当代是一股激流,将我们从过去推向未来。过去急遽消逝,隐入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易捡拾的碎片。现在是稍纵即逝的幻影,在觉察中成为明日黄花,未来之莅临令我们措手不及,常在预料之外。所有艺术家都不免活在当代。当代是此时此刻,但过去未完全消失,现在正于转化中,未来则迎面而来。当代不仅是此处,也不仅是彼处,当代是全世界,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会影响所有的人。

        活在当代,则要承认当代的现实。西方文化曾以强势横扫全球,所以我们穿着西方服饰,兼用西方语言,研究西方观念,学习西方品味。在艺术创作上,建立当代性,不可能完全忽视近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接受某一程度的西化,我们起步点,实际上介乎东西之间,我们的视野,早越出民族文化与国土疆域的边界。

        我们阅报,我们听歌,我们坐在沙发上,我们看电视,我们喝着包装的饮料,我们咀嚼自超级市场购得的食物,我们外出乘车,我们向银行提款,我们以电话与人交谈,我们就是当代人。艺术家未必有意识寻求当代性,但作为当代人,会自然而然,将某种当代感,在意念上,风格上,题材上,构图上,流露笔下。

        现代化带来生活的舒适,物质的进步,传讯的快捷方便。可是,现代化造成环境的污染,地球的变暖,自然资源的耗尽,带来人类灭绝的危机,这些负面使人担心。中国历代画家寄情山水,花木树石,鸟兽虫鱼,以造化为师,常常有意回避都市主题。当代中国艺术家向往未受破坏的大自然,向传统作适度的回归,未尝不可开启一股清流。

        港深双城展的参展者,都以当代城居者身份运用水墨媒介作画,各向不同的道路探索。香港作为中国特区,有百余年的英国管治下殖民地历史背景,形成西化的环境。香港本来的居民以华人占多数,大战后尤多国内南移者,因此中国传统亦是香港环境中不可分离的部分。不中不英,亦东亦西,早是此地的文化氛围。

        深圳是中国另一种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内地各省县市民众到此定居,三十年来,由濒海小镇发展成华南的大型都市。深圳与香港,是中国对外不同性质的门户,而两地陆路相连,或一桥之隔,交往频密,近年更见唇齿相依,渐有可能联成一体,共建超大都会。港深在经济上,文化上,同多于异,而在当代水墨艺术开拓方面,更属同一阵线。

        这就是本展览的真正意义所在。去年交流展,成绩斐然,今年双城展,再接再厉,可望由此建立两地水墨艺术长期切磋的平台。双城即是相乘,不等于相加,是寻求倍数的速度迈向未来,寻求力量之集合,使当代中国的水墨艺术,在双城陆续发出新锐的光芒。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