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为什么大多数禅意画都要画牛--汪念先的水墨人生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17 12:14:15 来源:网络

          汪念先的水墨人生

          第一次见到画家汪念先时简直令我大吃一惊。此前一位写诗的朋友给我传看过一册线描画册“汪念先杂记”,全是一些关于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内容,其中几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像,比如有一幅画的是用简洁的线描画了几个人在户外喝茶,旁题的文字是:“出太阳了,去喝茶;下毛毛雨了,去喝茶。”含而不露地道出了成都人闲适、自由的生活态度;另一幅画是一个小姑娘拉着一个阿姨急匆匆往前跑,旁题文字是:“我带你去厕所,这边要钱那边不要钱!”其童言无忌、天真无邪,让人忍俊不禁。由此,我想像中这本册子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年纪不算太大,旷达有幽默感,同时又含而不露的女画家。

          那天在望江公园碧鸡园内,我远远望见熟悉的朋友彭华给我打招呼,她身边还坐着另一位清朗舒逸,肤色略显黝黑的女士。她穿着一身蓝底白花点的粗布休闲装,头发虽已渐露花白,但眼神却自在天真,有着儿童的黑亮与清澈。彭华给我介绍,这就是画家汪念先。那真是一个愉快的下午,我充分领略了汪老师的幽默与机俏,当我试探着问她是属什么的时,她竟像顽皮的小孩,一边笑一边说:“我是属蝴蝶的。”我没想到那本活泼生动的“汪念先杂记”的作者竟已是上了年纪的老者,更没想到她如此开朗健谈,把天真与智慧融汇于一心。那天,我们都有一见如故之感。

          后来,她邀我们去了她位于望江公园对岸的家。在那套到处堆满旧窗格、旧板凳、旧瓶瓶罐罐,以及其它零七八碎旧东西的房子里,我细细欣赏了她现存所有的作品。我不是一个对画儿有评审权力的人,我只能从个人的感受出发,跟她谈我自己偏好的一些作品:一幅画在红纸上的“三羊开泰图”、一幅写满钢叉大字诙谐之极的“必饮图”、一幅戴判官帽摇折子扇的“京剧人物图”。而我尤其喜欢的,是她画的那些弯脖子、斜眼睛、穿得拖里沓拉、浑身像没长骨头似的古代仕女。汪老师感叹地说:画画的就怕像你这种人,不讲什么笔划墨色的头头道道,只管用皮肤毛孔去体会画中的真性情,要是来买画儿的都这样,还不把画画的心肝都摘走了!

          她说有些人不喜欢她这些弯脖子的仕女图,嫌太拖沓。其实在我看来,恰恰是这些写意的仕女图,才最能体现汪老师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和率性酣畅、自在挥洒的水墨神韵。这些仕女图或是伊人独处,或是二人同偕,或是多人伴游,其画中女子,无一不是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美人胎子,令人过目难忘,触景生情。据说有一位常拿古玩去她家挑画儿换的“王古董”,挑这些美人画儿挑花了眼,也顾不了太多,干脆就照人头点,尽拣那人多的画儿要去。至于那些在道上颇有名气,被人称“无一笔一划没有出处”的作品,她说:“这是人家非同小可的大道,我怕累,讲不起这个理。”

          渐渐去的次数多了,相处得熟了,汪老师的真性情便益发显得充分而生动。有一次,与几个相熟的女朋友去她家,她一边引我们看画,一边嘻嘻哈哈地说:“凡美女都是长脖子,画里脖子越长的就越是个漂漂!如果没有画脖子,证明那就是像老身我这样的丑丑!”因为汪老师有用画来记日记的习惯,于是这几个女的便留意起自己在汪老师日记中出现的频次,以及自己脖子的长短来。

          再后来,更熟了,她高兴的时候会当着我们的面画上一幅小画。汪老师画画的时候喜欢自语,如果哪一笔画砸了,她会故作惊讶地自我解嘲说:“这一笔,大师啊!精彩啊!只有大师才会犯这么霸道的错!”她说要是以前,她会说糟了糟了,后来一个朋友教育她:“不要说糟了,要说又一个大师诞生了!”而因为汪老师颈椎有病,压迫了神经,常常会提笔忘字,因此她画上的题字,出现过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别字。改是改不了,于是,她干脆找人制了一方刻着“白字汪”三个字的印章。她说:“这下就不怕了,只要一发现错别字,就把‘白字汪’往上一戳,嘿嘿,一个白字又让我有了大师风范!”

          有一天早上,汪老师很兴奋地打来电话,让我上她家去取画,说她一大早起来专门为我画了一幅“普贤真境图”。这是一幅旷达的写意山水条幅,笔墨变化幽微奇趣,禅意十足。她自己对这画很满意,因为送我了,于是又依原来的意境再画了两幅。汪老师问我为什么大多数禅意画都要画牛,我跟她讲,古代禅家是以牧牛为喻,来说明观心参禅悟道的方法和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我学佛多年,而汪老师又工于人物画,所以我希望她以后能为我画一些观音图。汪老师答应了,但又有些犹豫,因为她性喜铺排写意,不喜欢工笔写实。毕竟面对观音菩萨的慈悲庄严是轻率不得,不容人轻易落笔,随意发挥的。我跟汪老师讲了《法华经普门品》中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随不同众生的所缘,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度之的功德。我想告诉她,只要人对世界具足了真正的慈悲,心就能与观音菩萨相应。此时,只须随心率性而为,慈意悲心所到之处,自然即是观音菩萨的现身之所。

          汪老师自然明白我的心意。现在想来,我与汪老师认识还不足三个月,相见也不过数面,年龄也相差悬殊,然而彼此之间竟能心意相通,默契如此,的确不可思议。

          汪老师从小习画,五十余年从未间断,至今除少数圈内明眼人暗地里赞叹有加以外,外界竟鲜为人知。这与她过早就遭遇了人生致命的坎坷悲怆有关,更与她淡薄名利、率性旷达的品行有关。从她的画中,我能看出其纯粹超然的胸襟,但这种超然与纯净并未把她引入到出尘遁世的传统路数中去,相反,她有意要深入尘世中摸爬滚打,要在尘世的纷纭变幻中寻求欢乐的真义。只是尘世的路太过艰涩,虽然她有足够的机智与诚朴作调济。

          癸未年四月初七日于成都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3(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