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市场评论
      分享到:

      版画家为何要卖油画?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12 16:50:37 来源:网络

        有人对近15年来中国近代、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总成交额做过一个统计,国画以吴冠中居首,油画为陈逸飞最高,而版画冠军则是应天齐。对此,应天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那些都是市场的观点,学术上是另外一码事。”

        这样的态度彰显了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版画家的淡然,但也包含着些许无奈。因为,即便是这位中国身价最高的版画家,也需要靠卖油画才能“衣食无忧”,才能“多为版画做点事情”。

        版画拍卖新纪录

        6月2日,在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卖会现当代中国艺术专场日场中,著名版画家应天齐的水印版画系列作品《徽州之梦》经过八轮的竞争,最终以168万元成交,创下了中国版画拍卖新的最高记录。应天齐打破了2006年他的《西递村》系列创造的101.2万元的中国版画拍卖最高纪录。

        这次,应天齐破例和几位熟识的媒体朋友小聚了一下,但他还是一再强调,从没想过为自己做什么宣传。“我是一个61岁、做了40多年版画的老版画家了,早就看淡这些了,我只是想为版画做一些事情。”应天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应天齐半开玩笑地说,高价对于他个人意义其实并不大,因为上次他的《西递村》系列在北京翰海拍出了101.2万元的创纪录高价,之后几年,他都没有卖出去一幅版画,因为太贵了。但是最令他欣慰的是,很多版画家的作品因此都水涨船高,能够卖到一两万元了。而之前大部分版画家的版画只能卖到一两千元,不大知名的甚至连1000元都卖不到。

        这种“别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良好心态也被应天齐奉为养生秘笈,年逾60的他在旁人看来,最多40而已。

        应天齐1949年出生于安徽芜湖,是中国版画界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他的作品屡次获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大奖。

        《西递村》系列是他在1986年-1994年历时8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能够载入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版画史的经典作品。该作品屡获大奖,学术影响、社会影响极其广泛。因其作品的巨大影响力,也使得西递这个埋藏在皖南深山中的小村落闻名世界,后来还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而此次拍卖的《徽州之梦》系列作品的创作开始于2000年,同样植根于厚重的徽州文化。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版画界前辈王琦先生曾撰文表示对《徽州之梦》系列的喜爱,并称赞其:“大块的黑色滋润而厚重,局部精微的肌理丰富而细致。这些稳定的黑色框架似乎来源于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但应天齐却将这些构成赋予了新的空间层次,画中假想的廊柱似乎有远近之分,而框架中远处的房屋空灵、遥远。”

        被遗忘的版画

        当“最贵版画”出现,业界都在讨论版画市场是否回暖的时候,应天齐却说,他准备写一本书,梳理一下版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而书名就叫做《最后的版画》。

        “在全国美展中,会设有油画金奖作品、国画金奖作品和版画金奖作品,这说明这些艺术品类在艺术上是没有高低的,甚至大家还会称赞版画,说版画多么概括、多么写意。但是一旦把这三张金奖作品放到市场上,会是天壤之别。”应天齐很无奈。

        实际上,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曾经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几度辉煌。据应天齐介绍,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版画鼎盛时期。“这主要是得益于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由于小说中需要绣像和插图,所以明代的时候坊间流传一句话,叫‘无绣像不成装’,意思就是如果没有插图,这个小说就不用装订,因为根本卖不掉的。”他说。

        但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版画几乎死亡了,原因是西方的珂罗版印刷和石版印刷技术传入了中国,传统的木刻和雕版印刷一下子就完了。可以说,版画的拯救者是鲁迅,明清时期的版画从本源上来讲只是印刷术,而鲁迅将其重新定义,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这也是为什么鲁迅会说:“明清以前的版画与现在的版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如果不是鲁迅倡导新兴木刻,木刻可能在那时就成为历史,只能在印刷史上留下一个痕迹。”应天齐说,“鲁迅先生在1931年把原创精神提出来,使得版画成为一种很现代的艺术,是鲁迅把版画从一种技术提升为一种艺术。”

        版画的第二次繁荣是从延安时期到“文革”结束。“因为版画的传播力是最强的,可以满足政治宣传和为工农兵服务的需要。”应天齐说,他也正是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爱上版画的。

        “那时候,搞版画是最‘革命’的,因为油画是苏联流传过来的,而国画是封建主义,所以‘谁搞版画谁革命’。”应天齐说,“解放后,从中国美协主席到各个地方美协的主席,很多都是版画家。”

        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版画没能够与市场经济的社会相贴近,于是被渐渐地边缘化,而且绝大多数版画家都生存在院校里,离市场越来越远,版画也就渐渐地衰弱了。

        版画≠版画艺术

        另外一个巨大的冲击来自于技术方面,“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数码时代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宣告了版画的终结。”应天齐说,“因为人人都可以是版画家了。”应天齐认为新的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码时代的到来,对版画好比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新技术解决了原来在印刷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无法实现的效果,原来版画家都是手工复制,不容易保持作品质量的恒定性,但是现代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版画家也可以从复制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加投入到创作中去;但另一方面,技术也对版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复制的‘轻而易举’和‘足以乱真’使得市场更加质疑版画的艺术收藏和投资价值。”应天齐说。

        但是,事物往往都是两面性的,新的印刷技术也给版画带来了新的生机。近年来出现了大批的新兴版画,主要是将一些名家的油画、国画、素描等其他门类美术作品进行完整复制和限量印刷,甚至新兴版画已经成为了市场上公认的下一个热点。

        只是应天齐不知道那些足以乱真的“复制品”还算不算真正的版画。应天齐把传统版画和新兴版画定义为原创版画和复制版画,“它们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前者是用技术去创造艺术,而后者是用技术去复制艺术。虽然两者都可以称之为版画,但是只有前者才能称作是版画艺术。”他说。

        不过,最让应天齐心痛的还是,由于长期以来版画一直被人瞧不起,价值一直被低估,很多版画家被迫转行,特别是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关注和学习版画,市场也太小了,版画藏家更是少得可怜。”应天齐说。

        而国外的很多艺术家,都首先是个版画家,甚至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版画作坊。不过,应天齐也不否认中国版画界自身的问题,“版画界应该更开拓、更开放,艺术上追求突破;版画家应该继续踏实做人、踏实作画,将市场看得淡一些。”他说。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36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1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