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市场评论
      分享到:

      魏启后先生的书法道路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12 11:56:07 来源:网络

         魏启后先生,1920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少年立志机缘于时代,书法为自由之志而求。初中时,由于照相印刷技术的进步,使他能寻找到较好的影印书法资料,而鄙视和舍弃那些翻而又翻的坏碑帖。高中时,开始坚信刻本不懈表达毛笔写在纸上的真趣,专心临摹唐宋人的影印墨迹。在辅仁大学时,他的眼目识别更高,体会到前一代人深实功力有约束;对科举字、石刻效果的娇柔风气、公文字、买卖字那种低劣风气进行反叛,认为这些使原本“天足”缠成了“小脚”;他终于找寻到了启功先生家藏的“戏鸿唐米临右军七帖初拓本”,使自己眼界大开,如见到真迹一样。他说自己曾做梦梦见纸色淡黄,墨色流动的米临七帖墨迹。在徘徊于故宫博物馆展字之间时,又发现影印本不论怎么精,亦与真迹相隔一层。“面对真迹,可以洗涤目中俗物”,为求晋唐书风,魏先生买到日本、奈良、平安时代诸家的全部影印墨迹,为我国所存晋唐遗墨作补充。回济南后开始关注出土文物,尝试用竹木简的笔竟写汉碑、唐碑、章草,学二王,并对着汉碑写楷书,专心探索,由隶变楷的钟王情趣。这个时候,魏启后先生终于找到了源头—一隶变楷之情趣,也是“真山水,真山水气象”。
          “刷字”是米芾运笔的特色,人说魏先生写字也是刷字;刷,指出写时迅劲的艺术特点,米芾善用侧峰稍有偏侧,落墨处提出偏侧的姿势。魏先生说:刷吗,就象刷子刷字,针对比较俗气的毛笔字来讲的。他说,我这个字写来就是刷字,这句话就是说用笔自然。魏先生还将现代竹简书法融进自己的书法艺术中,对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向前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魏启后光生是一位享誉中外的书法名家,一向以恬淡清雅的气质和飘逸绝尘的风貌,而独步当今书坛。凝聚着他几十年心血结晶的《魏启后书法选》在山东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综观现代中国书法家的书作,能形成主流的基本是两种。-种是从现代意识中去寻找与传统结合的契机;一种是典范的形式中去探索书法发展的规律。前者是从现在步入过去,后者是从过去走向现在。魏启后先生是属于后者,他走的是一条集古自运,近而实现创新的道路。
          魏启后先生首先是一个于文史博研,碑帖有很高鉴赏能力的学者,他站在书法史的角度,努力去寻找书法美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青少年时期就浸淫于“二王”行草的魏启后,在启功先生的点拨下,从研究王羲之书艺的形成和发展的演变中,领司出学书只专攻一家不行,博学无目标也不行,要集古自运,从专到博,即由专攻一家,逐步地寻求这一家的血缘,旁通有关各家,在博学的道路上,不要选作专攻一家几经由专到博,再由博到专。如学王羲之,就要围绕着探索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目标博学有关各家,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学习王羲之,也决不会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重复。此后,他除临学“二王”诸贴外,并上溯到汉与魏晋墨迹简犊,下到继承“二王”诸家。他从王羲之以前的汉魏西晋人的书作中找到了王羲之书法的来源和依据;他从王羲之同你人的字里,深刻了解王羲之所处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和风尚;他从王羲之以后的名家作品中,看到了王羲之书作的深远影响和发展,特别是王献之与其父的异同;他从王羲之的古体字中发现了易于变化入古的章草,具备许多高古不俗的因素,于是便作为博学中的专攻对象,通过反复临摹,来研究其与钟王楷,二王行草进一步结合的可能性;他也曾尝试用竹木简的笔意写汉碑,写唐碑,写章草,专心探求录变楷的情趣。米芾是中国书法史上二王体系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不仅崇尚意趣、抒发性灵中表现出杰出的聪颖,而且还是继承了王羲之技巧的菁华,米字自然是魏启后又一个专攻的对象。从三希堂法贴的米字,到珂罗版的米书,他临习尤多,并兴致勃勃地深入到米字艺术的内蕴去研究,他认为米字较王字更为流动飞翥,在表现时代气质方面有更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并认为米芾临古帖之妙,达到了创造性临摹的绝顶。米芾的字由于笔法、字法、章法,都达到了绝高的程度,一向为临摹者视为可攀登的高峰,魏启后却执着地坚持磨练,终于成为现代为数多成功攀登者,从而能尽情地领略其无限风光。
          魏启后先生在“集古自运”继古创新道路上获得巨大成功。他对传统学习的认真,不仅表现在选帖上,更突出的是在临摹上。在临帖的广度上,更重视深度,每遇佳拓名迹,总是细心揣摩,反复临写。自青年潜心学书以来,不管是求学时期,还是工作以后,从未间断过临帖,寒暑不避,至老弥笃。他所临的王羲之诸帖,以及米芾的《复官帖》等书法墨迹,不仅形神兼得,而且具有米临七帖同样的创造性,这正是他学习传统的一种印证。魏启后先生对传统的继承,并非一味好古,继承只是一种手段,创新才是目的。他专崇二王,博研众体,是为了融精华于自得,走出一条开拓自身优势的新路子。他以魏晋行书为基础,取章草之精髓,写钟王之神韵,得汗隶之骨骼,化米芾之风采。他那继古自运的过程,就是熟悉与把握有关传统进行扬弃的过程。他写章草,在吸取其端庄、踏实和古朴,而不是照搬章草的形式,他学晋唐人书,追求的是气质神韵;他学米芾,着重于体察米字情趣和墨色变化、结体多样。
          魏启后先生通过长期的集古自运,苦心经营所创造的具有个人面貌的书法。他等于深沉宏大的格局来体现气质,以独具一格的笔法、墨法和变化无穷的体态、点公来传达情致。魏启后先生精湛的艺术造诣,除得益于其“集古自运”的艺术道路以外,还由于他能充分利用时代给他创造的许多优越条件。在“集古”中,由于他努力借助一切当时可以寻觅到的真迹,影印本以及出土的书法实物,吸取了传统书法的真正营养,从而得以避免追求石刻效果可能造成的娇柔习气。此外,他还乘时代提倡创新的机会,毫无顾及地把自己的气质、胸怀、情趣、学识熔铸进“自运”之中。在创新的书体中充分发展了个性。《魏启后书法选》中的作品,几科全是直抒胸怀的乘兴之笔,看去似科书写时毫不经意,其实是它超越了“雕琢”的阶段。表现了魏先生最真实最个人的面貌,这说明他的书法已有自由走至超越。书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传统的继承。集运就是一条发展书法的有效方法,魏启后先生书法道路给予我们最有价值的启示。
          魏先生说:我学传统画法,是学宋元以前的传统,而远离清朝以后的传统,而社会上所谓的传统,往往指清代,而清代的东西正是我不接受的,实际上我是更早的传统。中国传统画,兰花大部分表现强有力,我觉得表现兰花强有力的清代之后,在民国初期更多,我的兰花就是要表现兰花的挺拔,而且柔韧,柔韧还要挺拔,这种画法在中国宋元之间比较多;中国传统表现竹子节比较大,我画竹子一般竹节比较小,一笔下来,然后加节,竹子大骨节不实际,特别清末明初更普遍;中国传统的表现鸳鸯的方式,就因为太普及,就容易谷,我是用一种脱谷的办法表现鸳鸯,一个鸳鸯在水里,一个鸳鸯在石头上站着,我是用了一种优雅、简单的风格来表现鸳鸯。
          沈鹏等先生为《魏启后书集》写的序后:……山水竹石法宋元文人画而自有新意。书学二王,初唐及北宋诸家,真书多隶意,草书多章草法,行书近米元章……
          魏启后先生的书法道路和精湛的书画艺术给予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