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市场评论
      分享到:

      于千:对黄荣法艺术创作的叙述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03 16:48:48 来源:网络

        你我需叩遍每扇远方的门
          才能照到自己的门
          自己的人
          你我需穿透每场虚幻的梦
          最后走进自己的田
          自己的门

          ——以上文字引述自胡德夫《最最遥远的路》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来自台湾,有听觉残障的 原住民大学生,在感叹“人生中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而踏上了单车环岛的旅途。在这期间,在这片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他看到了形 形色色的风俗民情、人物故事,在台湾淳朴而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民众生活中,伴随着年轻人自己的视野和目光,在跌跌撞撞的路上找到了人生经历的要义。我的朋友、艺术家黄荣法,在2010年冬春交替的寒冷 时节中,来到极北之地的日本国北海道,在札幌参加了一个名为“ICC+S-AIR 2009 RESIDENCY PROGRAM”的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并举办了相关的作品展览。本次驻留项目,是黄荣法首次来到北海道,在语言与文化 的差异下,经历和人与人之间的超越了言谈障碍而产生的情感,成为艺术家驻留创作的重要线索。作为中华文化的次文化,日本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生活环 境,都能找到我们所熟知的局部语境,这和那个来自台湾都会的年轻人在乡间小路上的所见所见所问都似曾相识。然而,更多的生活细节,对于我们则是始料未及的,籍由 本次创作,黄荣法无疑找到了现代社会中文化差异下的记忆、情感、乃至是精神深处的感悟与超越。

          艺术家黄荣法来自香港,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 院并始终采用数位媒体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香港地区的华人文化,在整个大中华地区因由其稳定而成 熟的社会规划体系得以相对完整地传承和发展。在黄荣法曾经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对于土地、 文字、中国传统生活片段的共同记忆,而西方的深刻影响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也使得这样的文化残片在现代社会以“物以稀为贵”的精神诉求而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追忆。在艺术家的作品《曾几何时》中,来自艺术家已不复存在 的祖屋的再现,将记忆中的生活和对于已经逝去的生活局部的追忆和守望,紧紧牵引着观看者的脉搏和心灵深处的家乡情结。在日本北海道,虽然不似香港的传统与现代的纠葛,但作 为高度发达的日本现代社会的一个似乎被遗忘的角落,札幌的淳朴民风在空间距离上塑造了一个让每一个现代人都倍感亲切的故乡文化。在北海道的经历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本老人清崎义人成 为了初来乍到的黄荣法无数新鲜的见闻和经历中的一个平凡但却重要的部份,并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直接素材来源。

          这个73岁高龄,看似安静而平和的日本老人,伴随着他 的鳗鱼料理朝夕往复地度过了漫长的近一甲子的时间。在艺术家与这位老人的攀谈和交流中,在语言的残缺下, 这个跨度漫长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种种生活片段:在东京、在北海道、学习鳗鱼料理技艺、兴趣爱好、甚至还有关于饮食起居等的基本生活状况以及对遥远中国的印象等等,都成 为了交谈的内容。通过语言营造出来的生活现场,真真切切地在每一个见识 过艺术家作品文本的观众内心中构造出完整而纯粹的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同样,每一个熟悉和了解中国和日本文化的人都应该知 道,日本文字中有许许多多的部份都来源于中国汉字,而恰恰就是这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细微交汇,构成了黄荣法对于日本社会中普通生活的定性理解,但这样的理解,也 因为文字间其他的迥异部份和日本文化的独特属性而得到了可谓是“一知半解”的效果,并直接导致了艺术家作品文本中交流的残缺和理解的不完整性与不确定性。这些来自中日文化属性中所共通的汉字,于是直截了当地 进入了艺术家的创作的视觉语言中。在这里,文字与记忆的相互融合,黄荣法选择了同样也是 普通寻常的抹手布作为载体。作为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完成所需的必备工具,抹手布连 同使用者一起成为了生活经历的直接体验者和见证者,它一直默默无声地注视着每一件生活琐事的开始和完成,这些反反复复的开始与完成,构成了人生的岁月。抹手布在这一方面,承载着和语言文字的记录异曲同工的 效应。另一方面,在餐厅中,抹手布同样是配备给每一个用餐的 顾客的,在这方面,抹手布对于艺术家黄荣法来说,则是一种来自遥远的驻地北海道的亲切的问候——在艺术家离家远行的这段时间内,每一次用餐时递上的抹 手布,就如同身在异乡是获得的默默温情和暖流一样记忆犹新。在艺术家作品的最终展示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抹手布 组成的阵列,而“中国语”、“日文”、“温泉”、“酒”等等这些在中日语言文字中共通的语汇,在承担着两种文化碰撞时所带来的同一性之余,同 样也将相互来自遥远而不同的地区,素不相识的人们之间,构筑了情感和意识的桥梁。文字通过缝纫留在了一块块的抹手布上,我们仍能看到艺 术家稍显稚嫩的缝纫技术,但情感的重量,足以冲破这些形式的束缚而慢慢渗透到每一个来自不通国度但心灵却紧紧相拥的人们的意识深处。

          读过艺术家的创作文本,无疑是感人至深的,尤其是对于 日本老人对于死亡无常的冷静感知,这些伤感无疑让这次的创作上升到对于人生和经历的感悟与思考,这和很多日本文艺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一样,平淡但却深入人心灵。故事中,身陷残障的年轻人通过单车环岛的经历,体验到 人生和过往的价值属性;对于黄荣法而言,曾经是对故园的眷恋与不舍,而这次,则是对身处异乡所见所闻的情感体验。可以说,黄荣法的记述是简单、纯粹的,甚至对于当代数 位媒体艺术作品在观众视野中纷繁复杂的技术和视觉性表征而言,这是微不足道的。但就如同文章开始所引述的那些话语一般,黄荣法的语 言,找到了对于开启人生、记忆、情感与文化的门,并影响着自己和每一个观众。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