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展览评论
      分享到:

      德国当代童书插画展:艺术场给我一支会说话的笔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6-29 16:24:56 来源:网络

         近日,歌德学院和特洛伊斯多夫图画书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德国当代童书插画展”向公众介绍了德国最为优秀的十三位插画艺术家的作品,反映了插画艺术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丰富多彩的技巧。插画家们采用了所能想到的一切可使用的方式,比如水粉、水墨、水彩、油彩、广告颜料、胶画颜料、彩色铅笔、粉笔、炭笔、奇异笔、丝网印刷、钢笔、混合技术、拼贴技术、模型技术等。如此丰富的技术手段首先保证了影像的多元多样,比如卡罗琳娜·凯儿在创作《讨厌鬼,走开啦!》时,就运用了极其先进的特征模型技术:先构建一个三维背景,将其拍摄下来,然后直接用丙烯颜料将人物绘制到照片上,原本平面的图形即刻立体起来。藉此,故事的讲述及插画都变得亦幻亦真,又颇具时代特性,表现语言和展示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使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观念得到新的释放。

          当然,那些传统的技艺仍然具有经久不息的感染力。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创作《妈妈、爸爸、我和她》系列组画时,大块大块的事物主体部分用粉笔打底,产生了类似晕染的视觉效果,然后用黑粗的炭笔勾边,色泽粗犷爽快,形体轮廓明晰清楚,错落有致。克劳斯·恩西卡特的《小马儿的圣诞节》是在有色卡纸上用彩色钢笔来作画,钢笔线条网状般交织,产生了类似木雕画的错觉,加上类似怀旧老电影的着色,呈现出浓郁的现实气息,这与传统中单一地强调缤纷多彩的儿童插画又是不同的。

          画家们多半是以自己童年时的经历为摹本来进行创作,以成年人的眼界来观望幼年时的种种境遇,其表现的主题内容自然具有了鲜明的“先验”色彩。杰基·格莱希的《黑夜黑夜不要来》表现的是孩子们永远对于黑暗的恐惧。就格莱希自己的经验来看,儿童的恐惧其实非常真实,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大人总是说“那里什么也没有”。即便开灯,也只是在刹那间稍感安心而已。因此,在创作时,他就想把恐惧尽可能地描写得生动逼真,还原黑暗与夜晚那漆黑、阴森的本来面目。这样表达的目的是不要掩饰任何东西,而是让孩子自己寻找克服恐惧的方法,这样恐惧最终会不攻自破。再比如《老鼠警长》的作者亚诺士六岁时是班上最矮小、身体最差的男生。起初他崇尚拳头的力量,后来是高声呼喊的语言的力量,许久之后,最终发现了思想的力量。思想最初来源于书本,可事实上它们无处不在。因此,他通过塑造体形渺小却能力非凡的老鼠警长来向小朋友们宣扬:必须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讨厌鬼,走开啦!》中的那只猪是每一个人内心里都存在的惰性的化身,所有人(孩子和成年人)都经历过享乐与责任、自然惰性与自我激励间的激烈斗争。《兔子就是不会吹口哨》讲述了一只想要学习吹口哨的兔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令人联想到“未完成的梦想及友谊”。

          纳蒂雅·布德则认为睡前的故事可以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引发孩子大笑,然后快快乐乐地进入梦乡。因此,她的《鳍、皮革和羽绒被》里,动物摆出各种有趣的造型,比如像战士们一样成群列队的鳄鱼,开着飞机和加长房车的牛和鸭子,围在桌边打扑克的蝗虫,无不充满了幽默和童趣。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8(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