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展览评论
      分享到:

      黄永个展《方舟2009》:东西方制造参与混乱 作者:刘莉芳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6-28 14:32:40 来源:网络

        刚刚过去的2009 年无疑是个让人胆战心惊的年份,全球经济危机、迪拜金梦破裂、地震、死亡……黄永在巴黎举办个展《方舟2009》,运用他自90 年代起常用的动物材料,在巴黎美院那座古典的教堂里,用宣纸糊了一艘被撞瘪了一块的船,它的处境根本就是危机四伏。

          黄永和徐冰、蔡国强、谷文达被封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四大金刚”。对此,黄永说:“四大金刚?谁说的?是媒体说的,不是我说的。媒体上大多是虚假的东西。”

          黄永基本不看报不看电视也不上网,关于他的专访报道少得可怜。记者在北京约访黄永,他说:我希望你不要带录音笔,只带一张纸,你怎么评价我没关系,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消化和理解来写我,但是不要用双引号。很多人在胡说八道,但是白纸黑字,我很较真。

          一石文化的史建在编辑“‘85 新潮档案”丛书时曾和黄永有过长达三小时的对谈,谈到一些尖锐问题,比如八五美术新潮中最激进的厦门达达为什么先以黄永为核心,后来却只有黄永一人?该书出版时,大部分被谈话内容黄永修改或删节了。

          法国曾出版过黄永的手稿,印刷精美,其中有篇手稿上说“谈话的情形比较像呕吐”。

          在采访中,黄永不断“呕吐”。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对艺术感兴趣。他答,什么是艺术?这是“反艺术”的黄永的典型回答。有人八卦,说150年前清末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黄宗翰是他的祖先?他答,难道我和黄永胜、黄永利也有关系?如果这样,还不如说我和蝗虫的关系更大(1993 年,黄永在牛津现代博物馆展出作品《黄祸》“黄”和“蝗”同音)。

          采访结束时,黄永问,你们都明白了吗?同行的台湾媒体表示受益匪浅。黄永笑说采访不成功。记者说,你好像什么都没说,所有的回答又都被你自己颠覆了。黄永闻言颇喜。

          费大为听说了我们的采访遭遇,大笑:“黄永就是一个悖论主义者”。费大为、管艺和黄永是好友。收藏家管艺认定黄永是用一生去相交的朋友。“我们三人都是认真人,但是认真人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沈从文。”

          朋友用“酸腐”形容黄永,合作者说他“事儿”。管艺说,他是一个非常警醒的人,不在任何山头里。曾经有几位世界著名收藏家要买他的作品,他连画册都不给。

          2009 年4 月,香港苏富比春拍,黄永的《六十甲子车》以338 万港元成交,这个价格刷新了他的个人拍卖纪录。虽然是个纪录,但和其他艺术家曾经千万的拍卖价相比,黄永的“财路”实在不算广。

          有评论说,黄永的作品可以被收藏,也可以被雪藏;可以把玩,也可以忌讳。忌讳如动物屠宰厂般的《世界剧场》,这件寓意暴力竞争关系的作品被数次禁止;雪藏如复制美国间谍机的《蝙蝠计划》也曾被叫停;把玩,则如那件名为《厨房》的作品中被炒菜油烟熏黑了的布帘。

          2009 年底,黄永以《方舟2009》为题在巴黎举办个展。刚刚过去的2009 年无疑是个让人胆战心惊的年份,全球经济危机、迪拜金梦破裂、地震、死亡……黄永以2009 年为背景,运用他自90 年代起常用的动物材料,在巴黎美院那座古典的教堂里,用宣纸糊了一艘被撞瘪了一条船,船上都是动物,它们在这艘所谓方舟的空间里,根本就是危机四伏,让观者不寒而栗。

          移民、战争、东西方文化对撞等等,黄永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在“制造混乱”,撩拨东西方的神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制造、参与混乱的80 年代

          1989 年5 月,黄永应邀到巴黎参加《大地魔术师》展览之后,定居国外。

          黄永的艺术生涯因此被划分为出国前后两个阶段。一些西方评论说,出国前仅仅是一些有限实验,而后才真正开花结果;一些国内评论相反,认为出国前的作品是自由的、具有颠覆性的艺术,而后则仅仅是对西方艺术体制的投靠。

          在一次访谈中,黄永说:“我不是在巴黎起步的,我的整个方法的形成,路径方向主要还是在中国形成的。”1977 年,恢复高考第一年,黄永考入浙美油画系。据说时任院长的肖锋(肖鲁的父亲)省下买车的钱,拿出全年经费的1/10,也就是9 万元,买了大量西方艺术杂志。

          很难说这批启蒙了王广义等一大批艺术家的艺术杂志对黄永的影响有多大。黄永的阅读庞杂广泛。他很快得到一本香港印刷的《杜尚谈话录》,复印了整本书,分发给朋友。

          现任中国美院(1993 年浙美改名为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当年的宿舍就在黄永的对面,“我知道他住在对面,却从没见过他。后来才知道,他一直在房间里埋头学习冷抽象,并系统研究老子的理论”。

          大学二年级,黄永认为自己遇到转机,他写下这段文字:“周围一批思想活跃的同学,无形中酝酿一种反学院派的情绪,并开始接触现代艺术……我开始意识到重新塑造自我是有可能的,登高俯视是有可能的。”

          大学三年级,黄永开始制作自己的首批独立作品“喷枪”系列。他的毕业作品用的不是画笔,而是工业喷枪。这在传统绘画中是犯忌讳的。后来黄永才知道,浙美那一届学生被内部通报,罪名是“自由化思潮严重”。毕业分配,黄永去了中学当老师,一直执教到出国。

          出国前的9 年时间里,黄永作品的数量之庞大,涉及问题之广泛和深入,创造力之旺盛,令费大为写下“犹如构成了一支用于远征的船队”这样的句子。

          1986 年,黄永和几位厦门老乡艺术家成立“厦门达达”,这是八五美术新潮最具有颠覆精神的一个艺术流派。黄永是核心人物。9 月,黄永发表了《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公开宣称建立这个团体的目的是在全国性前卫运动中进一步“制造和参与混乱”。

        来源:外滩画报 刘莉芳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7(s)   11 queries